浅谈体校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2009-01-14 04:28蔡建云
教育教学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爱心管理

蔡建云

摘要:体育特长生的思想教育管理有其明显的特殊性,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每个成员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探索出一条规律性的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一个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思想教育;管理;爱心;严格

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肩负着体育训练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双重任务,不同于普通学校,他们活泼好动、胆子大,但自制力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部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欠缺,非智力因素不均衡。再加上学生所从事的运动项目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活习性各异,年龄、身高、身体素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管理也相应有着特殊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多措并举,内外结合

1.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政治课教学的渠道作用。政治课教科书系统地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和理论,是培养他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系统的理论依据。针对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思想倾向出现的巨大偏差,采取加强教育疏导的方针,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牢固树立刻苦拼博、为国争光的思想。充分激发他们顽强拼博的思想意识,调动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创造更加优异的学习和训练成绩。

2.加强形势教育和养成教育。体校学生来源复杂,家庭状况、文化水平、年龄结构以及素质修养高低不等,因而在体校生活中采取多种形式定期进行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充分利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采取演讲会、座谈会、演唱会,收看电视、电影以及广播、黑板报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正确人生观。通过这些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准。

二、爱是学生管理中的主旋律

对我们体校来说,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其他学校相比较除有共性外,还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具体体现在:学生学习训练消极,没有远大理想,没有奋斗目标,没有责任感;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遇事时而激动,时而焦虑,时而兴奋;性心理认识缺乏,时而消极、时而好奇,无法控制自己不良情绪;人际关系不和谐;人格不健全;耐挫折能力较差,遇到挫折和突发事件,消极悲观,不敢面对事实,不能自拔,失去信心等。种种不良心理症状极易形成一些负面效应。

三、规范是班级管理的总章程

如果说爱是班级管理的主旋律,那么规范则是班级管理的总章程了。明理教育在这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我们体校的学生,因运动员们生性活泼、敏捷好动,容易“出格离谱”。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面对的学生尽管由于现在的条件好了,学习的渠道多了,见闻广了,但他们还是一群学生,对待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深有浅,需要老师的引导与提醒。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指引正确的行动方向,这就需要老师明确学生的一些规范要求。开学初,我便带着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认真学习学校的一些常规要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有了这样一份总章程,学生能够照章办事,就算一不察觉犯了错,也能有章可循,基本达到了“以法治班”的效果。

四、奖惩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动力

作为运动员,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称赞、表扬、奖励,而不喜欢批评、禁止和消极的阻挠,因此,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诱导很重要。一位教育家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自己被表扬的欲望。”我也坚信这一点,尽管现在班上的学生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我认为所谓的缺点,但是我还是想着法子来寻求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而且当我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时都是很及时地表扬与鼓励,每当这时,我总会发现被表扬学生的头昂得高高的,充满了自信。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我还对学生进行着一定的惩罚教育。比如说学生之间为了点小事斤斤计较或是大打出手时,我会让他们以写日记代罚;如果有的学生导致班级扣分了,我会让他们以劳代罚,与其他同学一起打扫卫生,服务于班级;如果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我会让他们以讲代罚,给学生上一节课,体验老师的艰辛,感受纪律的重要性……当然,惩罚教育不是体罚,但却是教育手段中不可缺少的,只要老师掌握一个度,不要让学生完成明明不能完成的任务。

目前通过努力,我班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不仅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能为其它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是未来体育栋梁的浇铸者,我们肩头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育管理方式。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爱心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