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正在到来的G2世界

2009-01-14 06:26本刊编辑部
大经贸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图景东亚峰会

本刊编辑部

11月16日,一张奥巴马独自撑伞走出机舱的照片,出现在各大中文互联网上——头天晚间,美国总统奥巴马从日本踏进中国上海寒冷的雨中,展开了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之旅。这张照片似乎在有意无意间写录了一幅中美关系的新图景,在金融危机之后,这个被危机撕扯得碎片化了的世界,似乎正在拼贴它新的完整图景。

就在前一天(周五),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批准对中国无缝精制铜管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是美国今年第十二次对中国产品展开非公平贸易操作投诉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在其官网发布的公告称,该委员会以六比零的投票结果批准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和墨西哥公司是否在美国市场倾销无缝精制铜管展开调查。而在此前的两个月里,中关这两个最具实力的国家间,围绕贸易问题,展开了多番你来我往的车轮战。

无论进行怎样的解读,奥巴马中国雨中独自撑伞的照片,都不会被解读为中美关系史上那个经典的误读:一个雨中孤独的和尚!现在看来,中美之前两月间此起彼伏的贸易摩擦,显然并不仅仅是贸易问题,则属确定无疑了——即便那不是作为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谈判筹码,至少也是为了更为深远的政经目标所进行的外围掩护战——这两个涉及大宗国家间债务债权关系的国家,甚至被人戏称为新的杨白劳与黄世仁。

无论怎样,这个世界的图景都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中关两国以其复杂的竞争与合作,见证了这个图景的变化历程。而除了人民币币值的重估问题,最被人乐道的,则是美国在亚洲的失落。尽管,那些宣称“罗马帝国衰亡”的声音显得过于不负责任,但美国当前却也不得不正视中国正在成为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极。而它在亚洲的崛起,则显然是见证了美国“权利”的衰落:美国正面临被排除在亚洲扩大和深化区域一体化计划之外的危险。

在亚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组织,但真正举足轻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由10个国家组成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它与中国、日本和韩国共同举行的年度峰会称为“10+3”,与中日韩三国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的年度峰会称为“东亚峰会”。另外一个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一个较为松散的领导人会议,由20个国家及地区组成。

亚洲正在探讨两个主要构想。日本提议把东亚峰会转变为“东亚共同体”。与欧盟媲美有些自不量力;政治一体化即便有可能,几十年内也不会发生。日本已悄然放弃构建货币联盟的提法。但该国表示,东亚共同体能够协调货币及财政政策,并建立一个覆盖二三十亿人(取决于该组织的组成情况)的自由贸易区。它还可能会成为推动人权进步的一股力量。不过,这或许只有在美国参加峰会、各方决心加强后才会发生。

在此前的一系列东盟相关峰会上,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竭力鼓吹他的这项提议。但重要的一点是,他不再提议美国应加盟。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则提出另一个构想:“亚太共同体”,似乎是以亚太经合组织为基础,并向美国敞开大门。出席峰会的领导人表示,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没有提出对立的建议,只是同意讨论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方案,但也没有赞成任何一个方案。然而,外交人士表示,中国正在私下推动建立一个以“10+3”为基础的共同体。

很显然,中国在这些组织中具备优势。从亚洲其它地区进口商品、推动该地区复苏的是中国,而非美国。中国经济正以8%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拨出数百亿美元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等东盟项目以及清迈多边互换协议。中国已与东盟签订贸易协议,一项包括日本和韩国在内的类似协议也正在讨论之中。这将为中国可能希望主导的紧密东亚共同体奠定基础。

如此等等,都不能不令美国正视中国在危机后世界图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毋宁说,在经济领域,新的格局正在成型——G2世界。

最早提出中美“G2”构想的是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登。他在去年夏天发表于《外交》7/8月号上的文章中首次提出,并在第四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闭幕后召开媒体电话会议,宣传他的中关“G2”构想:如果美国要鼓励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就应该和中国分享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他建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应进一步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国集团格局”。

现在看来,这可能将不仅仅只是一个构想。

猜你喜欢
图景东亚峰会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在沙碱地绘出幸福图景
艾家河描绘新图景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历届峰会回顾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