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往复事,拈花一笑之

2009-01-18 05:21
旅伴 2009年11期
关键词:印刷厂学会设计

石 静

图丁丁被访者提供

生生往复事,拈花一笑之。人要学会呼吸,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喘气了。这是刘利年一直在思考的,也是他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一直在坚持的一件重要的事儿。

这就是北京9月底的天气,不必落叶也能感到秋意的微凉,况且还下着恼人的毛毛雨,于是小步快迈奔向拈花寺。一路东寻西望,大石桥胡同里很多宅子,大门上除了号码还会标注“公”或“私”,公房看起来更多。走到胡同尽头,人大印刷厂的牌子赫然显现。“走错地儿了?”我心想,便上前想跟门卫大叔打听下,他很谨慎:“你找谁?你是不是婚庆公司的?”我说:“来拜访朋友,刘利年。”名字刚出口,门卫大叔恍然大悟:“哦,刘利年,我知道。印刷厂往里直走,到头左转弯,看到个铁门,就是他家了。”门卫大叔说的很溜儿,显然为不少人指过迷津。

抬表,时间还早,就四处转转。引用附近居民的话来说就是“你可着北京城,都未必能找得到这么大的寺庙”。寺庙大是大,不过这里已经多年没有过香火了。这里做过小学、印刷厂,解放前还有僧人居住,解放后就给了人大,依旧是作为印刷厂使用。在这个寺院里有一个特殊的临时主人,就是租住拈花寺222平独立小院的刘利年。

随着一声吱呀,铁门大开,“原来是你啊”,我心想。电影《芙蓉镇》里刘晓庆那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在《天地英雄》里为了姜文舍命取水的汉子,不就是他吗?但是仅仅知道他是个演员,就差太远了,从小学习芭蕾舞与声乐,在歌剧团唱过歌剧,策划过电影,演过话剧,端过盘子,干过铁匠,编剧、摄影、大学老师,还设计了大量家具、空间,策划过展览,参与策划过电影《鬼子来了》和《太阳照常升起》的他未来还准备做导演。用他的话说,“跨界是上瘾的”。

老辈人教导年轻人要干一行爱一行,而刘利年正好反过来,是爱一行干一行。他的第一个职业是一名歌剧演员。“你没听出我的声音极其有磁性吗?”刘利年从丹田发出了这句话,让我十足信服了这个看似遥远的职业与他的关系。

那时候,他才16岁。当兵进了沈阳军区,就开始学习芭蕾舞和声乐,因为歌舞俱佳进了前进歌剧团,一待就是10年。歌剧是艺术中最全方位的门类,几乎所有艺术类型都有涉及。年轻的刘利年对什么都感兴趣,道具组、制景组甚至灯光组,都把他当作半个自己人。夏天的晚上,热得睡不着时,刘利年就去制景组拿刻刀与边角木料来雕着玩,帮着做一个老式的椅子当道具,三下五除二,不在话下。

曾经做舞台工作对他的帮助确实不小。现在改做家居设计的他从来不用电脑,“那个太浪费时间,我做设计就闭目养神,在头脑中空间建模,比谁都快,这才是真正的‘我的电脑。”

“设计有昂贵的,也有最简单的设计,你拿手捏出一个纸人,做一个笔架,都是设计。“刘利年对设计的崇尚表露无遗。如今的刘利年,与来自比利时的妻子翠翠共同创立了Liu+de Biolley设计工作室,从酒店设计到电影指导,从家具、珠宝设计到艺术指导与监理。他也坦言“我跨的行业有点多,但是一点都不玩儿票。我是行动者,不只是想象者。而且我喜欢动手实施,看看想象得是不是那么好。我是个喜欢较真儿的人。”

在刘利年看来,跨界不仅不累,还很上瘾。“我写剧本,是用大脑的这一边,我演电影,就用大脑的另外一边。设计的时候可能就是用另外一个没用过的地方。我不想我死后上帝说这个人一半大脑都没用过呢。”刘利年边比划着边说,他连小脑也都用上了。

刘利年充满着竹子、石榴、核桃还有葡萄树的小院子完全封闭了外面印刷厂的嘈杂喧闹而遗世独立着。古人有舍宅为寺的传统,刘利年竟然变寺为宅。从他的个性看来,似乎不足为奇,但是他却承认:“我其实不喜欢这个地方,但没办法,翠翠喜欢。”但是既然搬进来,就按照他的方式来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家吧。

刘利年和翠翠刚搬进来时,这里看起来还是个“工厂的破仓库,蛇蝎横行,荒草丛生。”两个人一点点把杂草拔了,东西搬进来了,才住出了人气。也有很多朋友劝刘利年不要住在庙里,不过刘利年笑着说:“愉快是最好的风水。有风也有水嘛。”

慢慢地,刘利年开始喜欢这个寺庙变成的家了,“这里确实是接了地气的,四季分明冬暖夏凉。”“住在老的四合院不会感觉是住在城里,只要一回家就看不到周边任何的建筑,北京城最可爱的就是这点。”

于是,刘利年开始了以家为圆心以二环为半径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家庭生活,拈花寺小院为他接待了一个又一个客人,在我之前,有个做海外投资的中国人,来找刘利年帮他解决一些关于建筑设计的问题。在我之后,还有刘利年60岁的姐姐要从老家佳木斯过来,在北京度国庆节。

当然足不出户对刘利年来说是很难的,有时他也需要突破半径,但是“除了开会跑出去几个小时,我是愿意待在家里的一个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早上醒了不起来,我的灵感都是躺着想出来的。”刘利年可以健康到“从来不做梦,或者说很少”,他解释:“我估计是把能量用尽了,躺下就着,睡眠质量好。”

刘利年真正的梦想是把拈花寺变成一个国际交流中心。“现在这里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印刷厂,我就想找一些艺术家来这里,因为艺术家可以把一个地方炒得很有名,这个地方就可以保护起来了。”刘利年说得很坦白,“千万别有一天把这里变成了夜总会,变成了后海,变成了三里屯酒吧,太烦了。这个社会需要一点喘气的地儿。”

生生往复事,拈花一笑之。人要学会呼吸,学会了呼吸就学会了喘气了,这是刘利年一直在思考的,也是他无论做什么行业都一直在坚持的事儿。

猜你喜欢
印刷厂学会设计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BUBA台灯设计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学会分享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