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在同声传译教学中作用之初探

2009-01-18 06:00游思淳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游思淳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主流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同声传译的特点以及同声传译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探讨如何使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在同声传译教学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训练系统 多方面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开放度也不断加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往来也日益增多,而现在每天在世界各地举行的各种国际会议多得如同家常便饭,因此同声传译作为大型国际会议的首选翻译方式其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由此我国对同声传译的人才需求也随之大为增加。同声传译可以说是翻译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原语输入、两语转换、目的语输出等一系列的活动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完成,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它的优点很多:即时、省时、高效,而且可以利用电化设备允许多种语言翻译同时进行,但由于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难度大、成才率低,同时由于同声传译的适应范围非常广,这使同声传译的人才更为紧缺。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口译教学应适应新的形势,加大改革力度, 充分利用现代化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口译协会(AIIC) 认可的合格的同声传译人才。本文拟就同声传译特点和现在主流的同声传译训练设备的主要功能,探讨如何尽可能发挥设备的功效,为同声传译人才的培养发挥最大的作用。

1 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就是指译员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所附带的情感,用与讲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以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译员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输入、转换、输出等一系列的活动,因此同声传译是一项受时间限制的高度复杂的双语活动,译员在接受原语输入的同时还要进行目的语输出的工作,这种过程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不仅考验译员的神经,也考验译员的体力。原语的接收、理解、两语转换、目的语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要在同声传译译员脑中迅速完成,这就要求译员具有高度的认知处理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2 同声传译所应遵循的翻译原则

同声传译一般应遵循六大原则: 顺句驱动、酌情调整、进退适度、合理简约、信息等值、适度异化。顺句驱动顾名思义是指译员按照原语的顺序,不断地把整句切成个别意群或一个个概念单位,接着把切出的一个个片段分别译出,然后自然连接起来得到目的语的译文。酌情调整就是通过语句结构调整 , 以适应信息不尽完全时的翻译要求。进退适度在于贯彻预测能力, 通过适度的进退, 求得合理的时间安排。合理简约则是视内容和听众的实际情况而相应地予以简略,如用俗语代替专业术语。信息等值指译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尽力做到把原语的词、句及整个语篇的主要信息迅速地传译,使目的语表述的意思与原语整体对等。适度异化即根据特定要求改变原作形式或部分内容乃至原作风格的一种变译活动,它是地道的归化处理手段,是为了满足特定层次、特定读者的变译方式。

主流同传训练系统的设备应该满足如下的要求:(1)同声传译教学功能;(2)自主同声传译训练功能(用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主选题、机器评分、与参考答案对照检查);(3)语言翻译(口译)教学功能;(4)可模拟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环境;(5)教学管理辅助功能。

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特点:(1)数字化:数字设备逐步替换模拟设备,数字无线传输技术将得到快速的发展。(2)网络化:会议系统还能够结合成网络,以便人们在不同地点举行同一会议,网络媒介可以是本地专用网或局域网。(3)功能多样化:①可以模拟出真实的国际会议环境。现代主流的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允许“译员”数目可多达16 个(甚至更多),模拟国际会议环境的仿真度较高,在其中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学生在近于真实的场景中能得到更好的训练。现在主流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可以使教师方便地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代表”、“译员”,分派不同的任务,负责不同的角色或时段。模拟会议这一练习让译员能在模拟环境的气氛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同声传译的整个过程,译员可以与原语(“代表”)发出者处在同一环境,感受现场的气氛,体会“代表”发言时的语速、口音、语态、表情,甚至信息传递辅助设备的音响效果并可能经历离题甚至出错等情境。另外通过使用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各种设备,学生会逐步学会各种同声传译设备的使用,这样学生在在高仿真度的模拟环境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焦虑感会慢慢地降低,信心会逐步提高。在模拟国际会议环境中学生还可以自己组织会议、轮流发言、轮流翻译,以提高学员同声传译的技巧并掌握各种公众演讲技巧。在教学内容方面,最好采用时效性较强的记者招待会、电视新闻、辩论、演讲等节目或录像。我们更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模拟出各种国际会议如学术讲座、记者招待会、演示会、研讨会、谈判、即席演讲等同声传译环境,让学生针对各类任务内容进行模拟演练,在实战中有效提高学员的同声传译能力。 ②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方便,各种数字录音录像设备可以把训练过程实时数字化录音或录像并压缩存储(如m3 格式、avi格式、rmvb格式),教师可即时检查练习效果,学生也可以互相评测。③同声传译训练系统的每一个终端均带有USB 接口,老师可以很方便地把学生上传的作业打包、下载到U 盘中,带回家批改;学生也可以方便地将课堂录音、资源中心的影音资源通过USB 接口下载到U 盘或m 3 中,随时进行课后复习。④“电影配音”训练,教师可将有代表性的视频片断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配音翻译练习,并可选择是否加入原音,或进行数字化录音。由于同声传译训练系统具有视频跟读和电影配音功能,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满足了学生单人进行视频同声传译训练的需要。⑤支持自主学习,学生终端除了支持同声传译训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服务器中的影音资源,自行点播系统中的音、视频资源进行翻译练习。⑥影子跟读训练,这是一种同声传译训练的常用手段,该类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学生一心多用的能力,边听、边记、边说的能力以及如何分配注意力是一个合格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练习又称原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它要求学生用同种语言以几乎同步的语速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各种会议材料、演讲录音、广播、或电视新闻等。这种训练将为两语迅速转换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⑦原句概述就是学生用原句跟读完一段讲话之后,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 ⑧译入语概述是指在原句概述训练进行一段时间后将概述原句内容用目的语进行翻译。⑨同声传译训练系统不但可以满足日常的同声传译训练,还将教学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整套包括授课、训练、备课、辅导、考试、远程访问等各种教学活动在内的完整的动态教学平台。

3 如何充分发挥同声传译系统的功能

同声传译需要多方面的能力,同声传译系统可提供多样化的训练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可使学生获得同声传译所需要的多方面的能力。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声传译训练中应使学生逐步具有适度预测的能力、合理简约的能力、合理调整的能力等。下面将谈谈这几种能力的训练方法。(1)预测技能的训练:适度预测能力指在同声传译中译员能够根据自己的临场经验、语言能力、知识能力等提前预测原语发出者将要讲的内容并提前翻译的能力。在同声传译中要用到各种预测技巧,以便更好地跟上讲话人的速度。现在由于电脑和网络的普及,现有的同声传译训练设备一般都预装了很多资料,并且根据需要可随时添加,老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各种资料分类、筛选或切割出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练习题。比如这一单元重点训练预测技能,老师选择和预测技能有关的资料,学生的作业也和预测技能有关,如词语预测练习题、意义预测练习题、如何选用一些外延较广的中性词将句子组织起来的练习题等,并且由于有了现代化同声传译训练平台,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可以放在网上,学生做的作业也放在网上,老师批改很方便。现代化同声传译训练平台甚至允许老师把学生的作业做成m3格式然后打包带回家批阅,这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合理简约的能力训练:所谓简约( simlification) , 就是同声传译员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原文中出现的无法用目的语处理的材料或原文中出现的技术性较强的材料,在直接译入到目的语中很难被听众所理解的情况下而采取的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的一种翻译原则。同声传译中要根据听众的背景决定本原则的使用频率。现代同声传译设备一般有原句概述、译入语概述功能,参考答案以字幕形式同时给出,这种练习对学生逐步获得合理简约的能力大有裨益。 (3)合理调整能力的训练:译员要根据听到的内容随时地进行调整、重组、纠正错译、补充漏译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别是有规律可循的。老师可利用现代化同声传译训练设备编辑影音资料,如为了训练学生合理调整的能力,老师把含有倒装句、被动语态、长句的资料集中在一个单元。先讲解这些句型处理的一般原则,如①一般采用分句的方式来处理倒装句。②被动语态的处理。英语用被动语态的地方,汉语则常用主动语态来表达。为减少语序的颠倒,可按顺句驱动的方法,把被动语态的句子断在谓语处,然后再处理动词后的部分。③长句的处理。翻译长句时,除了注意根据意群,将长句切断为简单句并以“意群”为单位来表达外,我们应注意英文句子常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而用that, which, who(m) 代替主语和宾语,使句子变得很长,在同声传译时,为了赶时间,尽可能依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把长句切为短句,并在短句之间灵活地添加一些虚词,使译出的句子更顺畅。在讲解了规则后,老师应提供给学生一定量的练习,使其对规则有一些感性认识。现代同声传译训练设备可使师生互动更加方便,任何学生有问题都可随时问老师,老师可随时提供帮助并且不干扰其他的学生。这些同声传译训练设备对学生各种同声传译能力的获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忠廉.变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2] 刘和平.口译技巧[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4] 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