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崇敏 推进现代教育公平

2009-01-20 10:05尹鸿伟
南风窗 2009年26期
关键词:云南省公平云南

尹鸿伟

頒奖词

罗崇敏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可以用“不公平”来表述。中国的教育必须高扬现代教育的旗帜,其特点包括现代的理念、体系、体制、教师队伍、学校基础设施、教育评价机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建设。不能把现代教育与功利化和工具化教育相提并论。

“一个民族潜伏的最大危机不是经济危机,而是教育危机。教育危机是国家最大的危机。”

2008年初,罗崇敏由云南省红河州州委书记调任云南省教育厅厅长,从此让云南的教育工作呈现了新的局面。在有了开头的感受之后,罗崇敏希望把一些个人的思考与理念逐渐渗透到云南省、乃至全国的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中,他迅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艰难的现实面前努力促进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罗崇敏认为要振兴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必须要进行体制变革。

云南省目前面临着实施全民教育、教育国际化和现代教育价值建设三大挑战:2008年云南的高考升学率仅为47%;全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5年,而云南省是6.3年,排名27位;云南高中阶段入学率是52%,低于全国8个百分点,且2009年才完成普九任务,云南的第二次现代化教育进程在全国排倒数第二。

针对这些现实的困难,罗崇敏强调:“云南不应是教育落后的代名词。”

他创新性地提出一项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这项旨在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工作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教育部还派出“三生教育”调研组到云南进行调研。

在2009年,罗崇敏进行了多项改革尝试:全省的幼儿园到高中都实现校(园)长公选,另有18所高校校长也进行了公选;灵活办学所有制,大力发展民办、股份制学校,与公办学校进行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并改造了40%的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为股份制学校;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招商办校”、“引资办校”,已成功引入35亿元投资;同时成功组建了20个职业教育集团。罗崇敏认为,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制造了许多社会矛盾,最集中的体现可以用“不公平”来表述。他对云南省初中教育评价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全省统一的初中升学考试,推行学业过程考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下令省重点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昆明市重点中学昆明一中等学校必须每年拿出50%、30%不等的招生比例名额,合理、公平地分派到全省各地区。此前,他还大规模布置了中小学生的“减负运动”。2009年末,云南省教育厅还在省纪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对违反规定进行补课等行为的校长进行撤职等处罚。

“要让更多的孩子上学,上好的学校。”罗崇敏调研后发现云南省近10年来的22名高考状元和全国24名“奥数”大赛获奖者最后几乎都没有什么事业建树,深感“教育素质的流失和创造力的缺失已经使国家的教育出现严重危机”。

他认为中国现代教育价值的流失主要表现在学校的官场化、学术的市场化、学习的情场化;教育诚信、教育公平、教育竞争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教育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严重缺失。他于是下决心取消所有不公平的加分政策,仅留下“少数民族加分一项,并将加分由20分减为10分”,“不再让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权力和弄虚作假混入高考过程里,力图体现考生成绩的真实与公平”。2009年,云南省高考录取人数比上年增加了4.5万人,其中30%的学生就读省外院校。

罗崇敏表示自己在2009年做了许多工作,“但还有更多的工作没有做”。下一步他将着手对全省的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校舍实施安全工程:对中小学校进行区域布局调整,包括彻底取消一师一校,撤并500人以下小学,300人以下初中,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等;并由省财政统一拨款聘请优秀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加大云南与国外教师、留学生的交流数量等。

“教育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价值。”罗崇敏表示,中国必须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平价值教育体系,而不能盲目迎合当前的社会需求,自己作为教育厅长,“愿做中国现代教育价值建设的先行者,争取探出新的道路”。

猜你喜欢
云南省公平云南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笨柴兄弟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