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比较分析

2009-01-20 02:30张婷婷
法制与社会 2009年31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道家儒家

张婷婷

摘要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的两个学派,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在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儒家和道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人生哲学做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我们当代思想和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人生哲学

中图分类号:B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1-361-02

先秦时期儒家和道家提出的人生哲学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都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下面分析这两种思想的异同。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是关于人的学说,或者是关于人生的哲学的。儒家的人生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教诲人们应该怎样的生活,如何做人。历代的儒家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人生的哲学作了分析。儒家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所贡献。因此,儒家的人生哲学具有乐观主义的性质的。儒家特别重视现世的人生,珍视生命的价值,肯定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他强调人在人生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认为人是人生的主体,是自己人生活动的主宰。儒家认为,人生的不朽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儒家提倡“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奋斗精神,追求道义,并为人们构建并执着的追求仁爱精神,反对那种把世界视为苦海,悲观厌世,无所作为的人生哲学,反对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生态度,反对那种无视人的物质需要,否定人的物质利益,以追求虚幻的来世幸福为目的的绝对禁欲主义的人生观。

人生问题也是道家哲学的内在的主题。道家的哲学以“重生轻物”为出发点,其思想体系以“道”为核心,其基本的精神却在“自然”两字。所以,它的人生哲学既具有重生和轻物的特点,呈现出鲜明的自然主义的色彩。道家的人生哲学从人和自然、人和物、人和人的关系出发,阐述人生的态度。道家的人生哲学的第一个观点是顺应自然,返朴归真,强调人应该复归自然,人得之于天的自然本性才是至正之德。道家的第二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重生轻物”,淡化名利。道家的第三个人生哲学的观点是倡导与世无争、全生避害,躲开人世的危险。

一、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相同点

第一,儒家和道家都是乐生的人生态度:儒家认为人生是难得的。人是万物之灵。既然为人,就应该积极的把握人生,发挥自己的重大作用。这都表现了儒家对人生的积极的态度。先秦的道家比较达观,对生死没有那样的执着。道家崇尚自然,认为生和死都是自然界正常的现象。道教主张要修炼,修炼的目的就是要长生成仙,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能够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所以道家对人生是积极顺应的。

第二,先秦的儒家和道家无论是“仁”或是“道”的思想,都是济世救世的情怀奔走四方,以持守真道的决心授徒讲学,无论是出处进退,都充分的表现了对人的关注。虽然他们对人的苦难的感受程度不同,所实行的拯救方法也不同,但是他们确实是胸怀天下,冷恤众生的。

第三,儒道都采取类推的思维方式来寻求社会理想的实现道路。儒道都主张非暴力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家提倡要从自身做起,自己修好道,再逐步推广开来。强调无论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都应该修道积德,修好自身,从而影响到家、乡、邦、乃至天下。这种涉及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是一样的,都强调从个人开始,并逐步扩大影响范围,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修好自己,整个的天下就是理想状态了。可见儒道都是循着“个人——社会”的模式来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

第四,在实现人生的社会理想的方式儒道也是有相同之处的。儒道的“有为”与“无为”是相通的。道家的“无为”与儒家的“有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实际上,道家的“无为”还是“有为”的。“无为”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还是为了以“无为”达到“无不为”。儒家虽然倡导“有为”,但实际上儒家也有“无为”并不排斥“无为”。

第五,儒家和道家都关切人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生的崇高境界,儒家赋予生命的价值以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儒家认为成就最高的道德境界,实现人的价值就在现实世界之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生命价值高于物质生活和物质生命的价值。道家重视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即个体价值,它主张顺应自然,反对刻意认为,以自然、完美为满足,最终复归自然。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先秦时期的儒道两家存在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正是这些相同和相通指出促进了儒道两家的相互吸收和相互提高,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弘扬和发展。

二、儒家和道家人生哲学的不同点分析

第一,儒家与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儒家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与儒家的人生哲学的出发点不同的是,道家不只关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而是站在整个宇宙乃至全人类的高度,对整个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终极关怀。他对人性、自然、自由的追求,他对名利的鄙视,它的柔弱不争的处事态度,它对现实的批判和超越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在今天看来人具有现代的意义。

第二,对于人生的态度儒家与道家是完全不同的。儒家的避乱世与乱政,是与道家相近相补的一面。儒家的人生态度从总体上是积极进取的。但是道家的人生态度则是完全的消极避世的。因为有道无道对道家已无意义,不管政治的好坏与否都应逃避。儒道的处世态度对中国传统士大夫和普通的百姓均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至今仍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人生选择。

第三,儒道两家的人生进退之道或者是入世与出世的人生态度从总体上说是有差异的。所谓入世是人的生活总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个人的幸福主要是通过与社会的种种联系取得的,所以向外依赖与社会,投身于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相反,一个人反身向内求诸于自己,从自我内在的心里寻找生活的快乐之源,尽量减少与大众世俗的联系,摆脱对社会的依赖,从而享受自由自在的逍遥,我们称之为出世。儒家激励人们入世进取,建功立业,而道家则是关照自我,明哲保身。但是儒家的入世是由条件的相对的入世。而道家的出世也是建立在顺其自然而不假人为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在个人的道德问题上,儒家强调个人的社会历史责任,认为只有实现社会历史赋予自己的责任时,个人在社会中的道德才是完满与自由的。但是道家深感个体的困苦和无奈,他们自然不相信儒家的观点,道家认为在社会现实中很难实现真正的和谐,社会人际的和谐往往是认为的、虚假的,既不自然,也不自由。道家和儒家一样也讲道德,也以内在的德为美。但是两家对道德的理解是不同的。儒家强调的是人对社会的服从,道家强调的是人要顺应自然。因而道家是以顺自然合自然为美。

第五,儒家和道家对人生的理想的人格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人格是指人的内在的精神修养和外在的言行举止都升华到一个高于常人的境界,透过儒家和道家的对自己理想人格的设定,可以鲜明的比较他们的不同的人生追求。在儒家看来,“仁”是君子所必须具备的首要人格。君子应当是奉行忠恕之道,推己及人,宽以待人;君子志向坚定远大,把弘扬仁道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君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君子型的理想人格具有“中庸”的风度和品格,“中庸”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君子言行应保持在无过无不及的理想状态。道家的理想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守道同德,道是道家人和天地万物所必须效法的根本原则,唯有圣人才可以行自然无为知道。圣人不同于常人的心态,淡泊恬静,无知无欲,大智若愚,不求名利。因此道家的理想的圣人的人格是具有崇高的境界又具有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的抱负的。

儒家在古代和现今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鼓励人们积极的面对人生,积极的入世,这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唤起了人们的社会历史的主动性,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道家则是提倡归隐和明哲保身之术,它要人们逃避社会责任,这没有对社会起到直接的消极作用,但是这显然不可能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儒家强调人应当刚健在社会上应当有所作为,这固然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抱有的希望越大失望则是越大,有奋斗就会有挫折,有成功就必然有失败,一旦人们遭遇了挫折,儒家的思想并没有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心里安慰,这是缺乏道家的那种选择无为、不争的自觉性。道家的人生的哲学正好能够成为儒家的补充。

儒家的思想在古代乃至是现今的社会是有更大的积极作用的,因为它鼓励人们积极的面对生活,对社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积极的人生的态度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而道家的消极的避世态度是在逃避社会责任感,它的这种人生的态度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而需要的不能充分满足又是经常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种种不如意的情况下的处事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荆棘,既有顺境,也会有逆境,而面临顺境与逆境的大多数情况下又不是主观所决定的。儒家和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处事态度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儒家提倡的积极的入世有为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甚至是难以实现,那么道家的避世态度可以为人生理想实现的途中作为对儒家入世态度的一个补充。这样可以调整人生的态度,为更好的实现人生的理想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在处事中要儒道互补,进退相宜,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样会在更高的程度上达到自己的理想,相信我们现在的人们要在儒道的人生哲学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营养,以更好的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1]崔红丽.孔子和老子相关人生思想比较——反思儒道互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洪恩赐.论先秦儒墨道人生哲学的终极理想.江西社会科学.2001(11).

[3]肖群忠.儒道的人生进退之道及其影响.道德与文明.2002(5).

[4]钟肇鹏.儒家和道家的人生观.浙江社会科学.2001(4).

[5]井海波.试论道家人生哲学的时代价值.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4).

[6]李斌.儒家的人生哲学与理想人格.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道家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漫画道家思想
浮石绘话
——《青瓷》作者的人生哲学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