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面临双重危机

2009-01-21 08:27俞天颖
世界知识 2009年1期
关键词:冰岛人亚历克斯冰岛

俞天颖

12月的寒风,吹落了枝头的黄叶。波兰西部的历史名城波兹南,突然变得繁忙起来。12天,18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在这里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熟悉波兰历史的人眼里,波兹南的名字闪闪发光。中世纪,它曾是波兰的首都,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诞生地。到了20世纪,波兹南的名字更是夹杂着复杂的情绪。1956年6月,这里爆发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波兰成为东欧卫星国里尝试摆脱苏联控制的先行者。1980年,瓦文萨在这里创办团结工会,并在九年之后赢得议会选举……在这样一个饱有历史内涵的地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组织者显然希望众多的参与者,能够听出一点点弦外之音。

果然,12月11日,应邀出席部长级会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演讲里:“当前世界面临气候变化与经济衰退的双重危机,我们需要哥白尼式的思想革命,以及国际团结与合作的精神。”“解决全球金融危机,需要大规模全球经济刺激,这些开支的很大一部分,应当是一种投资——对绿色未来的投资。这是一种能够抗击气候变化、创造数以百万计的绿色工作和促进绿色增长的投资。这些经济刺激,我称之为绿色新政。”

冰岛:从脚下

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

清晨,寒风刺骨。在冰岛北部一小城,乔纳森踩着湿漉漉的粘土,走到自己的“面包房”前。只见他掀起盖在地面上的一块木板,热腾腾的雾气顿时弥漫在乔纳森的周围。“这就是我烤面包的地方。”乔纳森一边说,一边探下身子,从木板覆盖下的深坑里,取出散发着诱人香味的黑麦面包。

乔纳森在当地开了一家小旅馆,黑麦面包和烤鸡是店里的特色。除去令人吮指的香味,这些食品独特的烹饪方式也是吸引顾客——特别是国外游客的噱头。乔纳森说:“我们用地热烘烤食物。”

冰岛,大概是地球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十几年来,冰岛人不遗余力地开发地热资源,把喷涌不息的热蒸汽,变成自己驯顺听话的仆役,从烤面包到推动涡轮发电机,方方面面。这些便宜、而且绿色环保的天然能源,温暖了冰岛90%的住宅,减轻全国30%的电力负担,每年为冰岛节省1.2亿美元。最近十年,冰岛人一度从金融业与信贷交易里尝到甜头,2005年经济增长率狂升到梦幻般的7%。然而,华尔街掀起的金融风暴,让冰岛一夜之间从云端跌到谷底,面临“国家破产”的绝望境地:与2007年同期相比,冰岛克朗对美元比价缩水44%;金融业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而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可怜的”193.7亿美元。

怎么办?当31.3万冰岛人从虚拟经济的梦幻中醒来转而环顾四周的时候,猛然发现,有一条帮助自己摆脱金融危机的阳光大道正在脚下。2008年,全球用于清洁能源的投资比2007年整整高出60%。虽然在全部投资里,风能、太阳能和生物燃料等项目占了大头,但是在地热开发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最新技术的冰岛人还是相信,借着这股清洁能源的投资热潮,何愁没有用武之地?他们看到,从2004年开始,美国用于开发地热项目的投资,翻了一番;印度尼西亚等同样拥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国家,也向自己伸出合作的橄榄枝。诚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开发清洁能源的步伐不如从前迅猛。但是,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已经率先承诺,就任后优先发展“绿色能源”。年初的“八国集团”峰会也曾承诺,到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削减50%。这些都是利好消息。供职于“新能源投资集团”的地热资源专家马克•泰勒说:“很多人过来向我咨询:‘我要把钱投到哪个领域?我总是指点他们关注清洁能源,特别是地热资源的潜在发展空间。对此我始终乐观。”

说起来,冰岛人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衍生金融产品带来的虚拟财富,让他们几乎忘记脚下的勃勃生机。1970年代,石油危机猛烈冲击西方世界,冰岛人第一次尝试从脚下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他们在岛上四处钻探,寻找稳定的热源,建立地热发电站,成功度过危机的同时,还把自己的国家变成全世界最干净的地方。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只要不是雨雪天气,天空总是一碧如洗,清朗喜人。

冰岛的成功,恰好为潘基文秘书长的讲演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假如说过去开发清洁能源是为摆脱石油危机的负面影响,那么今天的旧话重提,则被赋予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清洁能源可以有效减低温室气体排放;另一方面,开发清洁能源,可以为冰岛提供一条度过金融危机的解决之道。于是人们看到,尽管冰岛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国内能源市场仍能保持应有的活力。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公司在冰岛的投资(该公司2007年决定,至少投资10亿美元,在冰岛建设第二座铝冶炼厂),相当一部分用于地热开发,为炼铝业提供清洁能源。在广泛引入资金的同时,冰岛人开始向外拓展,与吉布提和菲律宾都有合作开发地热的新项目签署。一位业内人士乐观地表示:“全世界至少有100个国家拥有具有开发价值的地热资源,这是摆在所有冰岛人面前的巨大蛋糕。”

图瓦卢:正切身

体验气候变化的冷暖

假如说冰岛人会成为潘基文秘书长倡导的“绿色新政”的急先锋,那么生活在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1.1万名岛民,则以另一种心态,体验着气候变化的冷暖。

“从2000年开始,横扫全岛的大洪水变成了家常便饭。”图瓦卢气象台台长图瓦拉的观察准确而权威:“上世纪80年代,海水平均每年只有一次越过堤岸涌上陆地。如今,图瓦卢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次被浸泡在齐膝深的海水里。”

图瓦卢不断上涨的水位线,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把标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当发达国家还在为温室气体减排份额喋喋不休、斤斤计较的时候,图瓦卢的居民已经看得更远,更深。当然,图瓦卢人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减排”与“发展”之间的悖论,而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

“早在上世纪末,我们已经提醒有关专家留意图瓦卢的变化。”图瓦拉说:“有些专家认为,到2050年的时候,海平面将比现在提高1米。过了一些时候,有些专家又告诉我说,到2030年,海平面将在现在的基础上抬升3米。我不清楚谁的预测更准确,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所有专家都认为,海平面上升将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图瓦卢海拔最高的山丘只有5米。无论发生什么,对我们都是致命的。”

说来冤枉,没有一点现代工业的图瓦卢人却是工业化的最大受害者。海水上涨,已经不是高悬在居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直接关系生死的头等大事。因为海水反复浸泡,图瓦卢土壤盐碱化程度很高,所以这里没有农业,全部大米要靠进口。从澳大利亚驶来的货船每六个星期停靠在图瓦卢的港口,给居民带来燃油和大米。在天气变化剧烈运输船无法正常靠岸的月份,图瓦卢就得面临断粮断电的威胁。直到今天,图瓦卢的电话还是时有时无。

也许,尽早移民是图瓦卢的出路。距离图瓦卢最近的大陆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它们的距离分别是3000公里和4000公里)。最近几年,已经有3000名图瓦卢人“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成功搬迁到新西兰居住,但是后者分配给岛国的移民份额每年只有75人。图瓦卢政府试图扩大移民配额,但是谈判“非常艰难”。

图瓦卢的自救之路,催生了一个新词:“气候移民”。比利时列日大学教授弗朗索瓦•热纳姆说:“‘气候移民是一个新概念,现在还很难给它做出确切的解释。按照目前的理解,它指的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生存环境恶化,被迫移居他地的特殊人群。根据2006年一份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受气候变化影响发生的迁移人群总数将达到2亿人。”一般来说,这样的移民是小规模的,季节性的,迁移的范围很少超越国境。但是图瓦卢的情况非常特殊:在它身上发生的“气候移民”,将是整个国家的大搬迁。每每说到这里,图瓦卢气象台台长的眼睛里总是充盈着泪水:“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没有出现整个国家被洪水淹没消失的记载。所以我想,大家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气候变化,战争之源?

2007年春天,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亚历克斯来到苏丹和乍得,凋败荒凉的景象让他唏嘘不已:“我们的汽车开出小镇,第一眼看到的景物是一头骆驼的骨架。我知道,在撒哈拉沙漠长大的骆驼可以连续三个星期不喝一滴水。如今,就连它们也抵抗不住这里的干旱。”

苏丹和乍得之行让亚历克斯陷入沉思:政治家告诉我们,发生在苏丹的战乱是宗教矛盾、民族冲突和历史积怨的总爆发。可是亚历克斯在当地的感受却不是这样简单。他说,一个经常被大家忽视的事实是,早在苏丹达尔富尔冲突爆发前,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已经被干旱折磨得体无完肤。

“假如,”亚历克斯在自己最新出版的著作《走在战争的边缘》里这样写道:“我告诉你说,发生在非洲的绝大部分战乱是因为争夺一匹骆驼,或者一处泉水而挑起来的,人们一定捧腹大笑。但是,这的确就是事实。”在苏丹历史上,沙漠里四处飘泊、居无定所的阿拉伯游牧部落,曾经和定居在村庄里的庄稼汉(他们中既有阿拉伯人,也有非洲人)和睦相处。庄稼汉欢迎游牧部落到家中做客,后者则用肉和奶换取自己无法生产的谷物。后来,持续多年的大旱打破当地的平衡,大家开始为争夺有限的生存资源大打出手,达尔富尔地区再无宁日。

2006年10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警告说,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未来25年中非洲将有6500万到9500万人面临生存危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周边。除去多灾多难的非洲大陆,全球气候发生的新变化,还影响着从咸海到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早在2003年,联合国一份报告已经预测,水资源短缺已经至少影响到全球4亿人口的生活;到2050年,全球1/6人口将无法得到足够清洁的饮用水供应。亚历克斯说:“在这样的地方,大家很容易为争夺水源而大打出手。”

2007年4月16日,美国11位退休政府官员和将军在联名递交的一份报告里承认,在“我们这个动荡迭起的社会中”,气候变化正在成为挑起事端的新威胁。又过了几天,英国时任外交事务大臣玛格丽特•贝克特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也阐述了类似的观点:“什么导致了战争?是水源,是耕地。它们不仅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决定和平与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安理会辩论现场之外,来自纽约的一位环保人士也发出同样的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环境领域这个范畴。它在一些地区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威胁上百万人的生命安全。”

“所以”,亚历克斯这样写道:“为了解决地区冲突,短期的目标是签署和平协议,送去维和部队。一俟这些任务完成,马上就要考虑长期规划,制订合理的水源分配标准,让所有人平等享用有限的资源。”写到这里,亚历克斯的脸颊不禁微微发烫:假如自己的推论正确无误,气候变化就是引发地区冲突的根本原因,那么导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的最大“功臣”——西方国家,无疑要负间接的责任……亚历克斯的新作恰在波兹南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问世。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件是:在会议期间,拥有超过350人参加的非政府组织“气候行动网络”每天坚持评出一个“化石奖”,以鞭策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落后国家,大会东道主波兰、欧盟,还有美国,全部“幸运”获奖。

12月,波兹南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会场入口悄然树立起一排亮晶晶的冰雕,引得与会者驻足不前。在这些人形冰雕的肚皮里面,镶嵌着红红绿绿的标语,呼吁人们致力环保事业。随着气温一点点升高,一颗颗晶莹的水滴从冰雕上慢慢滑落,又仿佛提醒大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因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变得一天比一天温暖。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有些地方的居民,天天望着不断上涨的海平面长吁短叹。有些地方的居民,被干旱和战乱驱赶到难民营里。有些地方的居民,则期待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帮助自己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错综复杂的局面,也让潘基文秘书长倡导的“绿色新政”的意义变得丰富起来。

猜你喜欢
冰岛人亚历克斯冰岛
我忘了把衣服的价值算进去了
12岁男孩的奇迹穿越
冰岛
冰岛人圣诞节互送书籍
冰岛导演海上漂流记
冰岛人的长寿之谜
那些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的秘密
快乐是最好的药
冰岛:世界尽头的冰与火之歌
红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