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解信息技术课堂“人多机少”的尴尬

2009-01-22 07:27吴雪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4期
关键词:专座表现欲全班学生

吴雪明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班级的学生数在50~52之间,而微机室里的学生机是按每个教室48台配备的,有时还会遇上部分电脑 “罢工”, 这样就做不到一生一机,经常会有2~4名学生只能在“加座”上“旁听”。

这些“加座”往往没有哪个学生主动愿意去坐,都是迫不得已而坐之。“加座”一般都安排在电脑教室的最后一排,挤在两位同学的中间,“加座”上的学生也往往是教师眼中的盲点,教师很容易忽视他们是否操作到了电脑。

以前,我主要采取三种方法来解决信息技术课堂“人多机少”的问题。三种办法各有利弊,但效果都不令人满意。

一是把这些“加座”给操作不熟练的学生坐。我允许这些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好学生”,坐在他们的旁边,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向“好学生”请教。但这样做往往是一厢情愿,“好学生” 盛气凌人,经常不给“加座”生上机实践的机会,一个人把电脑给“霸占”了。“加座”生只能忍气吞声,做个忠实的观众。

二是把这些“加座”给课上“调皮”的学生坐。我让那些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坐到“加座”上,他们只能观看其他同学操作,自已暂时失去操作权。这样做虽然一时半会控制了课堂纪律,但“加座”上“调皮”的学生怎会心甘寂寞,经常会反客为主,抢占了他人的电脑,从而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

三是把这些“加座”让全班学生轮流坐。轮流前每位学生都是专人专座的,大家都比较爱惜自己的专用电脑,一旦发现有问题,教师也能迅速找到责任人。虽然全班学生轮流坐后每个学生的上机机会均等了,但“加座”上的学生对电脑却不怎么爱惜了,经常会有学生遗留下的垃圾,同时也增大了教师管理的难度。

分析上述三种办法失败的原因,我意识到我没有给学生主动权,在对“加座”的处理上,我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因而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加座”。如何改学生被动接受“加座”为主动需要“加座”呢?那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于是,我把“加座”设定为“小老师专座”和“小专家专座”。对于这些专座,我拟定了一定的“入座”条件:1.学习积极性高;2.对所学内容已掌握;3.能够为他人解决问题。只有符合条件的“小老师”、“小专家”才有资格“入座”。

我把这些条件公布后,学生争着要坐原来人见人不愿的“加座”,即现在的“专座”。由于想坐“专座”的学生太多,我便让学生自己先申请,经老师和同学一致认可后,才能“入座”。学生都有一定的虚荣心和表现欲,坐到“专座”上以后,整个人就有了一种成就感,学习的劲比以前足了,辅导帮助他人也特别卖力了。我在巧妙地化解了信息技术课堂里“人多机少”尴尬的同时,也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通过变换看待问题的角度,把“加座”巧设成“小老师专座”、“小专家专座”,就是关注了学生的虚荣心和表现欲这一最基本的学生心理需求,不仅解决了课堂上“人多机少”的窘境,还进一步激发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互助友爱的合作能力,取得了师生“双羸”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专座表现欲全班学生
为“英烈遗属专座”点赞
无视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合理对待小学生的表现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浅析青少年手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表现欲的作用
刺激表现欲,多途径高效促进朗读审美
利息
太阳生病了
让“爱心”专座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