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克鲁格曼的批评

2009-01-26 06:59陈联科
领导文萃 2009年22期
关键词: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诸葛亮

陈联科

今年5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北京、上海、广州和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多场交流,因为观点上的差异,有些对话场面很有些舌战群雄的味道。

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中国在近些年已成为一种惯例,以往来过的不少客人,大都有意无意地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赞赏一番,但此次也许是经济危机的原因,也许是本人风格使然,克鲁格曼说了一些让我们“不太舒服”的话。比如他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认为中国碳排放增长过快影响了全球的资源和环境,批评中国的4万亿投资只是短期措施、缺乏根本的改革等。

应该说,克鲁格曼的一些观点,的确显得武断甚至没有道理,但听他说到“一个不那么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把这么多钱输出国外,是不同寻常的,或者说是很奇怪的事情,很奇怪的政策”,“一个国家还处于相对比较贫穷的阶段,却成为资源输出国,这是不多见的。中国内部的需求也很大,比如医疗体系还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备,完全可以把钱用在国内,为什么一定要生产那么多产品输出到海外”时,我还是很震撼的。这个“很奇怪”和“不多见”不由得让我思考:是克鲁格曼的经济学理论对中国堪称华丽的经济增长不能理解?还是我们的经济增长背后确实存有隐患?

不管克鲁格曼的话多么不中听,我们起码要承认,虽然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虽然有美国政策的诱导和美元强势的诱惑,却没有人强迫我们把产品卖到美国,把盈余换成美国国债。我们自己是不是过于重视顺差,忽视了内需?有没有过于强调GDP的规模扩张和经济指标意义上的增长?

学者夏斌在反驳克鲁格曼时说:“奇怪在哪儿?穷人得了脂肪肝,是谁造成的?虽然国际上没有一个法律规定大家必须要用美元,但美元过度的发放起了很坏的作用”,这话里颇有些各打五十大板,甚至美国该多打几板子的意思。不过我更关注“穷人得了脂肪肝,是谁造成的”,假如我们无节制地吃洋快餐导致自己肥胖过度,那我们还真的不能一味指责制造这些食品的人。把产品都卖给外国人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成功吗?拥有很多美元就代表着国家和国民的富有吗?如果说中国得了“脂肪肝”,那么其原因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我们过于向往美元这种不断膨胀的“脂肪”,而忽视了保有和增长正在不断稀缺的“肌肉”——资源。

克鲁格曼来中国不是为了舌战,他不是诸葛亮,也没有诸葛亮出访东吴的政治目的。他也并不是代表美国政府来和我们辩论的,事实上,他也经常批评美国政府,因此对于他的批评,我们大可不必反应过度。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指出中国的经济政策存在某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假如我们真的尊重经济学,尊重诺贝尔经济学奖,那就不妨去伪存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摘自《京华时报》)

猜你喜欢
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诸葛亮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诸葛亮喂鸡求学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议诺贝尔经济学奖探讨经济发展课题
诸葛亮坦然报家产
克鲁格曼,“太爱放炮”的诺奖得主
克鲁格曼 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
诺奖得主称 美国或重演日本式经济衰退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