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构与文本借助

2009-01-29 06:07吴永福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例子建构人文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有其学科建构的必要。且鉴于各学科的横向比较,即大都有较完整的知识系统,语文也一直在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大致说来,就有语言知识、文章读写知识及文学文化知识等。一般地说,知识的运用就是能力,但语文知识有其特殊性。它不同于数理化之处,在于不是纯知识,不见得会现成地转化为能力。换言之,此种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文本解读,但不能代替文本学习。文本作为有条理的语言,比起人为设计的语言碎片来,更便于学习。语文教学中,也有过知识点的切分。往往讲解了一些知识后,再设计许多题目来练,以为这样就可以学好语言了,实则不然。不仅语言知识的讲解不见得会转化为语言运用,就是文章读写知识的讲解,也不会迁移成能力。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到:“阅读和写作也是这样。临时搬出一些知识来,阅读应该怎样,写作应该怎样,岂不要把整个儿的兴致分裂得支离破碎了吗?所以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必须化为技能,养成习惯,必须在不知不觉之间受用着它,才是真正的受用。”知识化为技能,必须养成习惯。或许此种习惯的养成,仍旧离不开对文本的揣摩。语文教学中,文本是绕不过去的存在。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罗列,以期通过记忆来巩固,此种缺乏文本参照的做法,等于过屠门而大嚼。

语文建构,涉及知识、能力及修养等层面,这些既是课程要素,大体上也对应于三维目标。但不管目标还是要素,都还得借助于文本。文本借助,最通行的做法就是视文本为例子。夏丏尊在《阅读什么和怎样阅读》中说:“有严密的系统的是属于一般的所谓科学,像国文、英文之类是专以语言文字为对象的,除文法、修辞教科书外,一般所谓读本、教本,都是用来作模范作练习的工具的东西。所以本身就没有严密的系统了。”这里既讲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不强,也讲到了文本或课文可作练习的工具。用文本为例子,来达成语文学习的诸多层面及目标,就理论上来说不失为一种策略,但仍有不少问题。传统中,文本就是学习的对象,而无所谓例子观。现代以来,有了一个语文的学科设置,文本就下降为例子了。但尽管降文本为例子,只要不是忽略了文本,尚有一种调和。换言之,既顾及了学科建构,又突出了文本的重要。但二者之间,其实是有矛盾的,比如说何者为重。以学科建构为重的,很可能忽略了文本,即此例子与彼例子没有什么差别。但对于人文养成来说,选用什么例子是有差别的。尤其是对应于成长年龄的学习,既要考虑接受的程度,又要有一定的提升。而以文本为重的,自然是高扬了人文养成的方向,但可能在知识及能力的训练上有所不足。

现代以来,语文教学的趋向大致是按学科建构来借助文本的。也就是说在学科建构与文本借助之间,是以学科建构为主的。另一方面,则又要通过例子来达成学习的诸多目标。但语文作为母语教材,还有一个大目标或大方向,就是要能体现文化传统。语文学习,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学与文化及人文教育。一套语文教材,应当让学生感受到悠久的人文传统。教材编排中,大多现代文在前文言文在后,这自然是顾及了五四后现代白话文的传统,但还有一个更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今文言白话之争早已告一段落,则在编排上大可把文言文摆回前面,更能体现文化的长河从古流到今。且实际的教学中,也常有将古诗文提前的。尊重文本,就是尊重人文传统,实质上也是传统语文的特点。大多数人都是由语文课本进入人文世界的,更能感受到语文之美。就此而言,对于教材中的文本选择就得很慎重。或许还应有一个基本篇目的设定,而不可过于随意。至于突出了文本,也不等于就降低了学科的建构。或许学科的建构还可同时并举,即配合文本,建立起一个导学及导练的系统来,尤其是知识与能力方面。

对于文本或课文,可按学科建构的要求,尽可能在教学上有所明确。比如每一课有每一课的要求,整个单元则有单元设计。而以往的做法,在设计上是不够的。比如描写,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了,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于描写有何不同的要求,并不分明。往大点说,整个语文学科的建构并没有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尤其是结合相关的文本。为有助于文本解读,不妨多一些设计。除了作者背景的介绍及一些字词的注解外,还可增设章句及评点等,这本来就是传统语文的特色。文本之后的练习,也可按学科建构的层面来设计。且题目中不管字词与例句及语段等,都得尽可能出自文本或课文,而少用人为设计的语言碎片。如此题目的设计除了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外,还可用来巩固文本学习。再就是依据需要,编排一些读解及赏读的文章。或许,教学参考书的编排也得重新考虑或设定,那就是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形成,而不是另作体例单一的设计。换言之,教学参考书的设计也不可脱离文本,而是大可依附于文本。如此,则整个导学及导练系统都可与文本紧密结合。也只有二者互相配合,学科建构与文本借助的关系才能理顺。实质上,对于教学来说也不必强分谁主谁次,很可能是二者并重。长期以来,学科建构带来的肢解课文及过多的为技能而技能的训练,无疑是值得非议的。而今高扬人文的方向了,也不可趋于另一极端,即忽略了语文学习中必需的训练。至于教学之义,本就是有所帮助的,可以提高得快一些。若是无需帮助,那就取消了教学的必要性。

(吴永福 福建省长汀一中 366300)

猜你喜欢
例子建构人文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初中英语课堂妙用“举例子”
人文绍兴
建构游戏玩不够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人文社科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