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方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09-01-29 06:07章颖菊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题目文章作文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即一个老师承担相同的一个班级教学,但学生们的成绩却千差万别,有的学习成绩优秀,有的却平平庸庸;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勤于思考,对所选作文的题目有所创新,而有的学生面对命题作文,显得困难重重、举步维艰。这里除了学生智力水平、努力程度、身体状况、心理生理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创新作文教学就是要在传授写作知识的同时,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内容,而创新能力必然涉及到思维方法。根据创新作文的教学要求,近年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引进了一些思维方法,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这些思维方法溶入作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新作文与思维方法教学的基本要求

按照创新作文的要求,引进思维方法进行教学,至少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培养独具个性的创新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中学,在作文学习上有一个承上启下的适应过程,作文教学在传授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同时,应当把培养独具个性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目标。

2.启迪思维想象的空间。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把命题作文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要求学生围绕作文题目谋篇布局,按题目写作。面对相同的题目,由于学生学习方法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加上思维方法与各自的生活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为创新作文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作文教学中引起适合的思维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特点,在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写作,可以写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作文,有效地避免了雷同作文的出现。

二、创新作文中思维方法的教学原则

1.创新作文中思维方法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文教学中通过思维方法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如写作《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这篇文章时,一些同学从介绍雷锋事迹,联想到榜样的力量,写到了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一位同学写道:雷锋的事迹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当代代相传,我想到了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万人学雷锋做好事的情景,想到了我们今天在课堂上学习,老师就像雷锋叔叔一样,精心呵护我们的成长,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充实,生动具体。

2.在传授思维方法的同时,要注意诱导和保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通过思维方法的教授,在作文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留下主动思维的动力和无限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根据发散性思维的要求,教学中笔者注意启发学生掌握创新作文的思维要点,面对一个作文题目,善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提出新观点,并有所突破。

例:写《我的母亲》这样的题目,因为是写自己家里的人,学生常常容易受到固定思维定势的影响,思路不易打开;同时,可能这个题目比较陈旧,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写过,学生普遍感到动手难,没什么新的内容可写。但是,从创新作文的角度看,这个题目却给学生留下了许多创新思维的空间,只要老师善于启发,学生认真挖掘,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从全新的思维角度去挖掘人物的主题,去捕捉那些平时不太注意的生活细节、生动事例,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作文。经过诱导,学生们不仅感到打开了思路,而且有东西写,这样写出的文章,不仅有内容,结构与文字都有很大的提高。

3.注意把握生活素材与思维方法的关系。初中作文教学,会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通过范文的阅读,掌握各式各样文章的风格、写作技巧。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一方面,学习作文必须注意积累生活素材,这是基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背诵名句、名段,通过学习细致的描写和叙述,把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想象、理解写进自己的文章,文字不在多,关键要有特点、有新意。另一方面,学习思维方法,要善于通过观察生活,把生活真实的一面通过自己的主动思维充分反映在自己的文章之中,形成个性化。

三、创新作文教学适用的思维方法及教学实例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主要教授了以下几种思维方法:

1.发散思维法。指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的一种思维方法[1]。发散思维法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的原理,在命题作文时,善于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面进行思考,确定适合自己特点的主题思想、文章结构及内容、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运用发散思维,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例如写作《我最爱的人》时,要求学生从发散思维的原理思索,把要写的人和其他人进行比较:你为什么认为他是你最爱的人,在他身上有哪些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对我们有什么启迪。这样一层层想下去,从里到外,从近到远,正是通过发散思维,在写作中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去观察、思考,思路开阔了,文章的内容丰富了。

2.大胆发想法。指在思考问题时,冲破现存事物和观念的束缚,对现在尚没有但有可能产生的事物进行大胆设想的创新思考方法[2]。大胆发想法要求学生面对既定的作文题目,要大胆设想,对现在、未来作出别出心裁的思考。例如:作文《我最爱的人》,按照大胆发想法的原理,在布置题目时,笔者一口气提出了六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是我最爱的人?有什么值得你爱的地方?爱与最爱体现在哪里?我从最爱的人那里能够学到什么?自己应该如何以最爱的人为榜样,迎接未来学习的挑战?”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大家围绕题目,大胆联想,不受题目的约束,不仅对现有事物进行思考,而且对未来进行创造性思考。写出的文章生动感人。

3.联翩思考法。指围绕与某个问题有关的主题和材料,接二连三地尽可能广泛地思考和收集,从而产生新思想的一种思考方法[3]。这种思考方法要求围绕作文主题思想,尽可能多地想下去,越广泛越好。凡是头脑中触发的问题,无论与主题关联是否紧密,都要纳入想象的范围,只有接二连三地想下去,才有可能想到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例如:在写作《我的双休日》这篇文章时,笔者启发学生运用联翩思考法,把与它相关的内容尽可能纳入文章的内容,如双休日做什么,幼儿园、小学、初中双休日都怎么过,有什么变化。这样一想,文章的内容就拓展了。文章的主题就深刻了。

上述这些思维方法的应用,丰富了作文教学的实践,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路广阔、灵活多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四、思维方法教学的体会

1.简单易懂。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泼、求胜好学,但知识面不广的特点,适合传授简单、易懂的思维方法,千万不能选择难学深奥的思维方法,以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2.循序渐进。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决定思维方法的教学,允许学生之间存在思维差异,千万不能统一要求,急于求成。

3.挖掘大脑思维潜能。思维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的爱好出发,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习惯出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挖掘大脑思维的潜能,通过长期的诱导,慢慢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注释:

[1][2][3]张永生主编.思维方法大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0.

(章颖菊 江苏省苏州中学215006)

猜你喜欢
题目文章作文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