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逃亡

2009-02-01 03:29李欣睿
中国经济信息 2009年24期
关键词:希德马尔代夫海平面

李欣睿

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但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

明信片和旅游资料上的马尔代夫是那么引人入胜,似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天堂,但风光的背后却是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土地流失危机。天堂岛国马尔代夫正面临被海水吞噬的局面,而这里的人们也将成为全球首批“气候难民”。为防止将来马尔代夫人流离失所,马尔代夫总统正计划购买一块新的国土,实施举国搬迁的大计。

马尔代夫现有人口为38万,虽然一共有大小1190个岛屿,但可以供人居住的小岛仅有250个。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仅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大约10万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在这个岛国显得尤其突出。而海平面的逼近将令整个国家岌岌可危。在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中,马尔代夫一度有2/3的国土惨遭淹没。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城市消失,尽管这不再是什么新闻了,但人们总认为现在距离那一步还有起码几十年的时间。然而,对马尔代夫来说,海平面只要上升1厘米,后果都将不堪设想。作为岛国,马尔代夫陆地的平均海拔仅为1.5米,岛屿距离海平面最高距离也只有2.4米。因此对马尔代夫的国民来说,气候变化绝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新当选的总统纳希德也在2008年11月宣誓总统就职时高调提出,由于海平面升高,马尔代夫人正面临着集体流离失所的困境。

搬迁

年仅41岁的总统纳希德说:“我们是一个小国,靠自身的绵薄之力是无法阻止全球变暖的,我们只能到别处购买土地。这是预防最糟结果的保险性政策。”今年3月,他的政府开始从每年1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中拨出一部分,建立一笔“主权财富基金”,用来购买新国土,将马尔代夫38万人整体搬迁过去。

纳希德的设想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甚至被马尔代夫国内的反对派嘲笑为“幼稚”、“疯狂”,认为这将有损马尔代夫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形象。此外,不少马尔代夫人也还不能接受购买新土地的方案。但正如总统纳希德所说的那样,寄望于工业大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抑制全球变暖的速度,对于马尔代夫人来说有些不切实际。纳希德说:“我们不想离开马尔代夫,但我们也不想沦为‘气候难民,在临时帐篷里住上几十年。”无独有偶,太平洋岛国基里巴斯总统近日也宣布他将开始寻找合适的土地,以迁移该国国民。

目前,纳希德购买土地的目标锁定了邻近的斯里兰卡和澳大利亚西北部。斯里兰卡因为在文化、语言、饮食和气候方面都和马尔代夫接近而成为首选。斯里兰卡政府也对马尔代夫这个“表弟”的意向表示欢迎。至于澳大利亚方面,纳希德看中了该国西北部一大片无人居住的地方,比利牛斯郡的市长对纳希德的想法表示欢迎,可惜不久这位市长就卸任了。

灭顶之灾

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情况有如纳希德所说的如此危言耸听。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地貌学家肯齐认为关于马尔代夫将遭到灭顶之灾的说法是夸大其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根据他的观察,季节性的天气和周期性的潮汐活动都将改变岛屿的表面、海滩和岛屿的高度。例如,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之后,很多岛上的海滩被整体抬高了30厘米,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缓冲区,而个别岛的中心地带更是抬升了60厘米之多。

此外,人们对“海平面上升”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也存在不少误区。在测量海平面高度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因素会对结果造成直接影响。比如喜马拉雅山所在的南亚大陆,由于印度洋板块不断地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的作用,南亚大陆会逐渐被抬高,而海平面的高度反而降低了。因此观察海平面高度的变化不能只关注气候变暖这一项。

别看马尔代夫水清沙细,但其实它的海底是厚重的石灰石,由无数代包括珊瑚虫在内的海洋微生物的骨骼组成,几乎牢不可破。健壮的珊瑚礁能够自我向上生长并抵消海平面的升高,但如果海洋温度升得太高,为珊瑚虫提供营养的共生藻类将死亡,从而影响珊瑚虫的生长。对珊瑚礁来说,温度上升是很危险的信号。1998年,厄尔尼诺现象造成了一股海洋暖流,几乎是“漂洗”了马尔代夫的珊瑚。一些科学家认为,只要海底珊瑚的繁殖速度能够赶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马尔代夫就有救。在日本政府的帮助下,马尔代夫政府2002年在首都马累的周边地区建立起海堤及防浪堤,并明令禁止村民开采珊瑚礁,希望以此增强城市的生存能力。对于总统纳希德的整体搬迁计划,肯齐认为是“一种政治武器”。在肯齐看来,如此高调谈论整体搬迁会让人们忽视了真正应该做的环保工作,比如如何保护这些岛屿的科学研究。

“碳中和”国家

作为世界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继哥斯达黎加、新西兰、摩纳哥、冰岛、纽埃以及挪威之后,马尔代夫今年3月成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带头发起的“气候中和网络”组织的第7个成员国。随后,总统纳希德就向公众宣布,马尔代夫将利用1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的国家。

所谓“碳中和”,是指人们通过植树、增加绿色能源的使用比例或实施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达到缓解全球变暖的目的。按照纳希德的计划,马尔代夫将在“十年内从使用石油转变为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但是,要实现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变”不是容易的事情。对此,纳希德表示:“在本世纪末就将被全部淹没的残酷现实面前,马尔代夫只有一个选择。实现环保可能得花很多钱,但是拒不采取行动将会让我们失去整个地球。”马尔代夫政府正在与国际气候和能源专家密切合作,制定“碳中和”的生态计划。从矿物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彻底变革,是该生态计划的关键所在。这个计划每年花费的成本接近1亿美元。如果实施顺利,该计划10年之内就能有回报。届时马尔代夫将不再要进口石油。

正如纳希德总统所说:“既然人类可以在月球上行走,那么我们就能团结起来战胜我们共同的敌人——二氧化碳。如果今天人们不能救马尔代夫,那么明天我们就可能来不及去救伦敦、纽约或是香港。”

猜你喜欢
希德马尔代夫海平面
海平面上升 我们如何应对
Roman Klis设计公司总部——设计中的马尔代夫
海天一色 马尔代夫桨板体验
最佳拍档
马尔代夫——芙滑势岛
中国海平面比去年升高38毫米
米儿咱·穆罕默德·海答儿《热希德史》
气候科学与海平面上升
马尔代夫要变卖 总统游艇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