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者的内省

2009-02-04 05:36
时代人物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画布油画梦想

张 彬

生活是简单的,艺术是迷人的,不管世间怎样的沧海桑田,太阳每天照常升起。我们走在生命的旅途中,体会着、咀嚼着、回味着、思考着……

 与自然共舞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和”是我们的祖先和我们的民族的终极追求。佛家用“割肉贸鸽”的故事告诉世人众生平等,同样视世间万物为兄弟的还有古老的印第安民族,那位伟大的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声音在茫茫宇宙的尘埃中永恒回荡,他的话果真像他当年预言的那样——如天星永不陨落。

 我们的哲学

热爱我们的民族吧!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吧!热爱我们的哲学家和他们的智慧吧!《老子》、《庄子》是关于宇宙精神的宣言,不单单属于我们的地球,不单单属于人类,不单单属于华夏民族,他们的横空出世让之后所有的艺术家、哲学家和科学家都成了道家思想的演绎者,艺术家用艺术、哲学家用思想、科学家用科学,无一不在诠释着关于“道”的微茫和永恒。

 接近——再接近艺术

学习艺术是一个“为道日损”的过程,损而又损,以至于无,然后,才会最大程度地接近艺术的本质。

艺术的内核是哲学,是有与无、阴与阳、黑与白,是宇宙的本原状态,是澄怀、坐忘的佛心,是返璞归真的婴儿状,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禅境。而艺术作品,也无非是本心之最初一念在画布上的留痕。

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只有庄周梦蝶的状态下,才能超越偏执我见,与宇宙精神相溶,将画布作为载体,再现超于象外的大美。

 是中国艺术还是西方艺术?

水墨画可以是浑厚华滋、也可以是空灵玄茫的,油画可以是古典沉静的的吟唱、也可以是色彩恢弘的交响。划分东西方艺术的标准不是材料,是中国艺术还是欧洲艺术,关键在于艺术品内里的精神,如果是中国文化,便是中国艺术,如果作品是西方文化的阐释,那自然是西方艺术。

虽然科技的发展让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落,但生活在中国文化的氛围中,便很难体会西方文化的精髓,也便很难创作出西方艺术。是水墨还是油画,只关乎外表,无关血脉。每种材料都有它自身的性格,每种材料都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做的是将材料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我的本科是在师范院校读的,一、二年级国画、书法、图案、设计都学过,大学三年级时学校分专业,要求每个人将国画、油画、装饰三个专业填入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那时我热爱油画的凝重与深沉,将三个志愿全部填写了油画,我如愿以偿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也为水墨的意境所沉醉。西方绘画材料与中国艺术精神的融合已经是中国艺术家的百年梦想,艺术前辈们做过各种尝试,但都没有让二者水溶交融。让我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吧!

 与艺术相伴的人命运的宠儿

艺术是与人的本性相亲的,艺术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生活几多坎坷,可我依然感谢命运,因为她准许我与艺术终生为伴。在这个生活之外的空间里,我得以直面自己的心魂,自由地呼吸,用画笔和颜料赤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他自己的使命的,比如老子、比如爱因斯坦、比如耶稣、比如释迦牟尼……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在圆自己十四五岁时的梦,那个有些幼稚的梦便是使命的雏形。我的梦在十岁时就在用比来自塞壬的歌喉还要美丽的声音诱惑着我,几经波折,几经努力,我终于踏上了通往梦想的道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是承载我梦想的双翼,我一直在做着,现在,距离梦想仍然很遥远,但我从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可是,我的父亲母亲后悔了,因为他们认为如果不是我执拗地从事了艺术创作,我现在应该是个幸福的女儿、妻子和母亲。他们认为我现在不够幸福,其实他们不知道,我很幸福,艺术便是我幸福的源泉。

现在画画终于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很欣慰。在远离画布和颜料的日子里,这曾经是我最大、最奢侈的梦想。每天面对画布,便是在实现那个许多年来一直伴随着我的那个飞翔的梦。没有人会是一个永远做着骑着棍子飞翔的梦的孩子,可以一边张望着身边的星星,一边奢侈地挥霍自己的生命和福祉,但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可以的,他们可以用手中握着的画笔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

命运厚待我,一路走来,我遇到了许多好老师、好朋友,他们的每一句话都滋养着我的艺术,同时为我的艺术提供营养的还有从来不曾平静的生活。感谢生活!

我的心里是有个高度的,在没有到达那个高度之前,我只能努力。我永远记着藏族老人的那句话:“飞翔的雄鹰不再半空中停歇”。我没有雄鹰的翅膀,就让我像蜗牛那样慢慢地挪动吧,只要每时都在接近,对我而言,便是最大的满足。

 我的画

我的作品画的都是女人,确切地说,是一群有着女人外形的精灵。原因很简单,女人入画,女人美。

我试图通过绘画表达一种音乐的境。音乐是离灵魂最近的,尤其是宗教音乐,能够让人的心离开这个目之所及的物化世界,在天空的最深处畅游。就像我们的祖先,面对自然、面对心中的大神,诉说自己内心的祈愿,他们的虔敬与天地同在。至美的音乐是天籁,相比之下,现代音乐是虚伪的,它让全人类发出了同样的声音,这是撒谎、是不真实的。迈克尔•杰克逊除外,他是个天才,他打破了很多界限,比如黑白、男女,他是中性的,他拒绝背负有关种族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他不属于神,不属于人,他属于魔,他把魔界的阴暗、压抑转译成视听语言,诱人直面。现在,他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音乐会伴随我们的生命成长、衰老、轮回。

我无比喜欢《Enigma》,在让人迷醉的声音背后,有人类祖先的生存观念和生命状态,有印度恒河水无声的永远流淌、有非洲鼓的摄魂、有中美洲密林里印第安人诡秘的仪式、有澳洲毛利人牵着神的手在舞、藏族女音像雄鹰在最接近天空的高处划过、蒙古族长调在遥远的天际悲情低回……每一个音节都发自人的灵魂深处,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嘈杂,无比的干净、清澈、深沉。

生命在继续,生活在继续,创作在继续,思想在继续……

张彬

2009-9-26

猜你喜欢
画布油画梦想
跟踪导练(三)
画布
油画去哪了
跟踪导练(一)
梦想
梦想
油画《惊涛拍岸》
大师的画布
楚雨的油画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