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Q正传》的漫画色彩

2009-02-06 09:29江佳慧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期
关键词:阿Q正传

江佳慧

摘要:《阿Q正传》夸张、讽刺的风格使小说颇具漫画色彩。本文分析了其中的炫耀图、革命图、求婚图、逃跑图等共十幅。

关键词:《阿Q正传》形象图漫画色彩

对于《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许多学人做过深入研究,此不赘述。其实,《阿Q正传》除了具有小说的特色外,还极具漫画色彩,如一部漫画集一般。关于阿Q的精彩漫画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本文将略做梳理,展示其中几幅以就教于方家。

一、炫耀图

阿Q虽然穷困潦倒,但常常炫耀自己。如炫耀“先前阔”,癞疮疤别人“还不配”,本来跟未庄的大人物赵老太爷是本家等等。还炫耀自己进过城,见过世面,看过杀人,以期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他的种种努力常常适得其反,不仅没有争来社会地位,有时甚至招来更多的侮辱。因为姓氏问题他招来赵老太爷的几个嘴巴,因别人还不配的癞疮疤他招来未庄闲人的嘲讽和打骂。其实阿Q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获得周围人的认可,因为太不切实际,而且有些是根本不值得炫耀的丑陋一面,他的炫耀也就成了一种变相的自嘲。阿Q对于自己的缺点很忌讳,在遭人嘲弄后,常常自我安慰,以缺陷为美,就此做无谓的抗争。这幅炫耀图上画着的是一个不屑一顾、洋洋自得沉迷于自我解嘲的阿Q。

分析阿Q爱炫耀的深层原因,用中国人的俗语来说就是“爱面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其实就是满足被认可、被尊重的需要。本来是平常人的平常心,但因阿Q的不恰当使用使得他常常自取其辱,只好缩在自己编织的蜗牛壳中自我安慰。

二、赛虱图

小说还有一幅精彩的炫丑图,那就是王胡与阿Q蹲在墙角翻检衣服上的虱子,比谁的虱子大,谁的虱子多。这完全是赛丑,但阿Q反因虱子不及王胡的大,不及王胡的多而懊恼不已,以至于先是口角,继而发展到武斗,最终还是阿Q吃了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阿Q其实是很好强的,连丑的一面也不肯输过别人,足见阿Q的无聊、无知和对被尊重的强烈需一求。阿Q作为一个社会人,他有着跟其他人一样的被社会认可的需求。但这些需求常常被社会无情剥夺,使得阿Q只能在一些无聊的事情上下功夫,这才有了可笑的赛虱场景。

这一场景展现了阿Q跟大多数人一样,也有攀比心理和好胜心理,只不过阿Q的争强好胜用错了地方,才惹来了读者的嘲笑。

三、革命图

当革命发生时,阿Q是很神往的。阿Q自发地革命,起初只是想让未庄的男女老少恐惧,于是用筷子将辫子盘到头上,口称“造反了!造反了!”,心里想着杀人和夺财。他的世界无非是未庄这个小圈子,于是想到杀钱秀才等可恶之人,夺赵家、钱家这些未庄大户之财。具体的行动就是跑到尼姑庵,但却连门也未进得去。结果革命无门,反成了抢劫赵家的替罪羊。阿Q糊涂而短暂的革命史仅仅表现在头发上的一根辫子和嘴里喊的几句造反歌词上,结局是比造反前生活状况更糟,最终被充做抢劫犯杀头。一个有着强烈革命愿望的人反成了革命的牺牲品。瘦骨嶙峋的阿Q在半夜被抓时,当局动用了“一队兵,一队团丁,一队警察,五个侦探”对门还架着机关枪。当局如此兴师动众,抓走的不过是个睡眼艨胧、糊里糊涂、手无寸铁的阿Q。力量的强烈对比让读者对阿Q产生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对当局的无能嗤之以鼻。

阿Q之所以想革命,无非是对生活现状极度不满。他想通过革命改变自己落魄不堪、衣食无着的状况。但革命并未让底层民众受益,可怜如阿Q者反而成了革命者处罚的对象。

四、欺尼图

阿Q虽然常常被人欺负,但并不意味着阿Q就老实巴交。只要找到机会,他也是会欺负别人的。他对小尼姑的欺负可谓精神侮辱与肉体伤害双管齐下,足见阿Q身上的流氓无赖习气。小说写道“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一头皮,呆笑着,说‘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当看到旁边闲人们开怀大笑时,阿Q更加得意,进一步对小尼姑动手动脚。仿佛欺负了尼姑就平复了自己所受的所有欺凌。在这幅图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浑身酒气、满口粗话、一副流氓嘴脸的阿Q。

从阿Q的这种行径来看,长期被欺凌的状态使阿Q的心理开始失衡,他有强烈的发泄欲望,只是并未将他内心深处的怒火烧向欺凌他的群体,而是找了一个处于更弱地位的小尼姑做替罪羊。他的这种行径是当时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典型写照。从阿Q身上我们看不到对弱小的同情,可见他人格上内在的“人性恶”的一面。

五、求婚图

阿Q三十出头依然孤身一人,欺负完小尼姑后心中燃起了对女人的强烈渴望。正在赵府打短工的阿Q,视野中并无别的女性,就只有赵家唯一的女仆吴妈,于是他将目标定在了吴妈身上。当吴妈与其聊天时,阿Q突然对吴妈跪下,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两句话犹如一声惊雷,吓得吴妈连哭带叫地跑了。阿Q的求婚方式颇有些惊世骇俗,结果是挨了秀才一顿痛打,丢掉了随身衣物和临时的活计。这幅图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单腿下跪抒发本能的阿Q和一个赤着上身逃避竹竿的阿Q。

阿Q的求婚原因,就小说的叙述看,是受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的影响。其实,从阿Q的内在心理看,这是成年男性再正常不过的需求,但贫穷如阿Q者往往是娶不起老婆的。小说以近乎滑稽的方式来展现阿Q对家庭的需求,以“含泪的笑”体现社会的不公。

六、偷盗图

小说展现出的偷盗场景有两处。其中一处阿Q是主角,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他偷了尼姑庵的萝卜,当老尼姑质问他时,阿Q却像无赖一样耍赖,不承认自己的偷盗行为,狡辩说:“这是你的么,你能叫得它答应你么。”另一处,阿Q是配角,迫于生计给城里的小偷做帮手在外接东西。

本来还算勤快,靠下苦力吃饭的阿Q被社会逼得靠偷盗为生,纯属社会“逼良为娼”,但社会不会理会自己的弊病。阿Q因为有偷盗史于是被顺理成章地当作了抢劫赵家的替罪羊,就此送命。社会由剥夺阿Q的劳动权开始步步紧逼,直至最终无情地剥夺了他的生存权。

七、逃跑图

阿Q有几次尴尬的逃跑经历,一次是求爱不成又遭赵秀才父子痛打时仓皇逃出赵府,一次是到尼姑庵偷萝卜被发现后仓促逃离,另一次是与人合伙盗窃在外接应时听见吵嚷声仓皇逃走。

第一次逃离躲避的是秀才打人的大竹竿。阿Q因逃得过于仓促,连唯一的布衫也没来得及穿,以至于受了一个月的冻,打了几个月的赤膊。还典卖了棉被才完成了赵府的条件:花钱做法事消除缢鬼,买红烛和香赔罪。阿Q因求爱不成而导致自己再次陷入到赤贫的境地。

第二次逃跑是躲避黑狗的追逐,当黑狗追来时,阿Q十分狼狈,小说写道:“黑狗哼而且追,眼看就要咬着阿Q的腿,幸而从衣兜里掉下一个萝卜来,那狗给一吓,略略一停。阿Q早已爬上桑树,越过土墙,连人带萝卜都滚到墙外去了。”从这一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身手似乎还很矫捷的阿Q,

小说中没有提过阿Q的具体年龄。据小说文本的叙述推算,阿Q应该是一个30岁左右“既不能上墙也不能钻洞的”瘦骨伶仃的男人,平时只能做个望风或者接应事务的小角色,逃跑时能有如此敏捷的身手,实在是“人急也跳墙”了。

第三次是参与偷盗时,听见里面一嚷,就赶紧跑,连夜爬出城,逃到了未庄。未庄虽然并无阿Q赖以生存的家,但总还有一个可暂时栖身的土谷祠,他的生活也就此回到原点。但在未庄人弄清阿Q在城内的所作所为后,所有人都对他起了防备之心,他的处境反而大不如前。

几幅逃跑图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稳定生活来源和生活环境的阿Q。就像鲁迅先生所言,阿Q“求做奴隶而不得”,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活。

八、被打图

在小说中,只要涉及到打架,最终被打和吃亏的一定是阿Q(欺负小尼姑,这次算不上打架,只是阿Q单方面的出击)。小说中,阿Q挨过赵太爷的耳光,赵秀才的竹竿,假洋鬼子的哭丧棒,闲人的响头……阿Q毫无招架之力,完全是被动承受。连他平时颇不以为然的王胡,阿Q也只有乖乖挨响头的份。只有小D,似乎还势均力敌地比划了几下。小说写到:“于是只得扑上去,伸手去拔小D的辫子。小D一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一手也来拔阿Q的辫子,阿Q便也将空着的一只手护住了自己的辫根。从先前的阿Q看来,小D本来是不足齿数的,但他近来挨了饿,又瘦又乏已经不下于小D,所以便成了势均力敌的现象,四只手拔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钱家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这是唯一的一次不让步的情形,为的是阿Q现在已经没有了基本的生存保障,竞争对手就是这个小D,所以阿Q才拼尽全力,为生存而战。但是,阿Q并没有争回自己的劳动权。因为“这一场‘龙虎斗似乎并无胜败,也不知道看的人可满足,都没有发什么议论,而阿Q却仍然没有人来叫他做短工。”

九、招供图

阿Q最终被当作抢劫赵府的替罪羊而抓走,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在接受审讯时,阿Q语无伦次,答非所问,不自觉地下跪,喋喋不休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愿望,却句句听来都像罪证。最后糊涂画押还因没把圆画圆而懊恼。这幅图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怜的悲剧人物阿Q。阿Q在完全没弄明白状况时在招供书上画了押,可怜不识字的阿Q被文化的独占者们悄然剥夺了生存权却并不知情,照样安心地睡着了,直到临刑前一刻才若有所悟。

十、受刑图

游街时,阿Q突然意识到自己要被拉去杀头了,又急又怕的阿Q只茫然了一小会儿,就无师自通地喊了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目的是取悦路边蚂蚁似的看杀头的人。围观看杀人正是阿Q当年也做过的事,还津津有味地当作炫耀的谈资给未庄的闲人们描述过。现在轮到阿Q自己了,死到临头还在期待看客中有人关注他、尊重他。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神情的阿Q临刑前那本能的恐惧暴露了他对生命的强烈渴望,在他的眼前似乎总有鬼火似的狼眼睛的凶光不远不近地逼着他,使他的恐惧一步步加深。阿Q的恐惧随着行刑的枪声而消失,他的悲剧也随着他的服刑而收场。阿Q的悲剧结束了,更多的茫然无助的“阿Q们”依然过着命如草芥般朝不保夕的生活。

鲁迅先生为突出阿Q这一形象的反讽性,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漫画式的笔调来刻画这一人物。小说中的漫画远远不止这几幅,阿Q是说不完的话题,关于他的漫画也是永恒的。

猜你喜欢
阿Q正传
语域参数角度下《阿Q正传》两种英译本的研究
王希礼与俄译《阿Q正传》及其他
《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艺术分析
旧时代的新声
《阿Q正传》中阿Q形象赏析
从文化因素的翻译赏析《阿Q正传》两个法语版本的翻译
浅谈鲁迅《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
从小D到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