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在高中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2009-02-13 05:32
天津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英语口语口语

迟 欣

一、行动研究的理论框架

行动研究是基于20世纪40年代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即用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社会关系等问题)这一背景而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学者柯瑞等研究者把勒温提出的“螺旋式”行动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试图借助行动研究来反思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行动研究”的内涵更为明确充实。《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行动研究”词条的撰写人、澳大利亚的凯米斯又把行动研究定义为:“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解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从教学的角度来说,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教师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教学模式,可以弥补教学模式研究领域的诸多不足。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展行动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使英语教师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行动计划是以大量的事实发现和调查研究为基础,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实施能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案,并按计划实施,同时按照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行动方案等,同时观察与记录这个行动的过程、结果、情景以及行动特点,最后对行动中的预期结果和与非预期结果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解释,最后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自身收获,施行有效反馈,探索新的教学行动方式。

二、行动研究在英语口语教学衔接中的应用

步骤一:行动计划。

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偏低是大学和高中的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大学和高中的英语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环节。高中英语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则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但是长期以来,大学和高中英语教学界各自为政,互不了解,致使两者不能有效衔接。因此,口语课上,学生用词单调、焦虑感增强、中介语“石化”等现象会很自然地发生。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必须重视与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我校新生在中学时的英语口语学习情况,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04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共186人,年龄在17~23岁之间。发出问卷186张,收回有效问卷175张,这175名学生分别来自全国19个不同的省、市、自治区。经过统计,发现主要问题有:中学的英语课堂上都是以语法和课文讲解为主,几乎没有口语练习的机会,这一点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学校和非重点中学表现尤为突出。有73.3%的学生认为我校所选用的《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听说教程》)中所选的很多主题在高中《英语》(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下简称《英语》)里都遇到过,但到了大学还是不会就这个主题展开讨论;更多的学生认为自己除了存在语言障碍以外,对中西方文化、科学、政治等背景知识的了解也不多,因此当对某个主题进行深层次探讨时,感到思路阻塞;90.4%的学生认为口语训练非常重要,但对口语学习方法不太清楚。

鉴于上述调查,笔者认为由于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不同,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显而易见,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思维和能力的特点,以高中的英语教科书为切入点,整合大学和高中英语口语教科书,寻找英语口语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从而缓解学生的心理焦虑,开拓学生思路。

步骤二:实施行动。

1.将《英语》和《听说教程》中相似的主题进行对比讲授。

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科书进行再加工。因此要首先对教科书提供的语言材料(语言符号)进行分解,将它们排列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等具体情境下所需要的语句。即帮助学生把从教科书中所学到的语言知识组合成他们自己的话语。粗略统计,《英语》和《听说教程》在主题选择上的重复率达到60%左右。这时,如果英语教师在利用《听说教程》进行口语教学时,兼顾高中教科书,先用高中教科书中学生似曾相识的一部分内容作为话题导入,会使学生觉得上口语课不突兀,有亲切感,口语训练也会渐入佳境。中学英语教师也应该适当了解大学英语教科书,为学生今后迈入大学英语课堂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的言语活动会逐步在内容、语境和言语组合上发生增值现象,即学生的语言输出活动逐步超出高中教科书中活动的话题、人物、事件等语言材料,向大学教科书所要求的标准靠拢。

2.提炼《听说教程》中所含高中英语的单词,先让学生使用高中学过的词语,进行英语表达,再逐步增加大学词语,循序渐进。

高中英语大纲要求“累计掌握1200个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要求能在口语中运用”;而大学英语大纲则要求“领会式掌握4200个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的单词为2500个),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中学所掌握的单词和词组包括在内),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依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就口语教学而言,中学要求的1200个单词和大学要求的复用式掌握的2500个单词中的70%左右,都应逐步在学生的口语表达中出现。学生在中学阶段机械性记忆占优势,如果教师将这种优势加以引导与强化,就会发现学生的潜力是很大的。为此应该适当增加中学生英语单词的输入和口语输出,这无疑会对口语教学的开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3.利用高中教科书中的部分资料,进行表达能力训练,根据大学教科书的内容进行自由表达能力训练。

《听说教程》中每个单元均包含“Speaking Task”一项内容,而《英语》在课文之前也有“Speaking”一项内容。这两项内容的共同特点是都强调功能性训练,这说明,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只是在中学期间训练得太少而已。中学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这一部分与大学教科书的联系,并有的放矢地结合《听说教程》中增加的内容训练学生。还可以利用《英语》中稍难的课文要求学生复述,从而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欠,从心理上不再抵触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语言的学习从心理学上说分为认知阶段、联想阶段和自动阶段。机械的功能性训练使学生完成了认知阶段,在联想阶段学生会将前一段的知识付诸实践,向自动阶段过渡。

步骤三:观察、反思行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结束后,笔者整理分析了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发现无论哪个水平组的学生在行动前后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通过和高中英语的衔接,这些学生都普遍反映:这种衔接开辟了课堂的新局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了新的教学环境,使他们意识到大学的英语学习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模仿和机械背诵的模式,而是侧重交际能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明确把小学、中学、大学的英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做好环节与阶段衔接,追求整体设计优化,梯度升级”,不可否认,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这次行动取得了良好效果。行动研究使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亲自参与教学,积累第一手的客观资料,并在总结分析资料的时候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使教学和研究以螺旋状持续发展下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责任编辑韩大勇)

猜你喜欢
教科书英语口语口语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酒中的口语诗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思与创新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口语对对碰
如何加强及应用英语口语教学
BUM-A-RIDE GUIDE 自助游必备搭车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