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2009-02-16 04:57黄俐波
商业经济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城市化服务业

黄俐波 徐 斌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服务经济时代,城市化概念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构成了城市化的新内容。因此,城市化战略并不只是人口规模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城市化。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在分析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服务业 城市化 协调发展

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国际国内专家学者争议颇多。由于每个人对城市化研究的视角不同,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来给予解释,因而就有了不同的见解。例如,经济学强调的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化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则主要是强调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学强调的则是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由农村社区向城市化社区转化的过程;人口学强调的是乡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学强调的是人口、产业由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和集中的过程。

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城市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作为全球经济活动的节点,其社会经济基础正发生重大转变。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城市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服务业成为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随着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开始崛起,并逐渐取代工业而成为城市产业的主角,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的增加和消费性服务的增加。《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表明,在1960-1980年期间,发达国家在制造业中就业的人数比重一直徘徊在30%左右,制造业产值比重则从40%降为37%;但同期城市化水平却从68%上升到78%。这正是服务业的拉动所致,这段时期的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从44%提高到56%,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也从54%提高到60%。

本文以江西省为例,对其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两者的发展提出建议。

江西省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化发展不平衡

江西省各地城市化发展不平衡(见表1)。由表1可以看到,2006年江西全省平均城市化水平为26.75%,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是南昌市,达到41.62%,大大高于城市化水平最低的上饶市(12.08%)。

江西省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不均衡(见表2),呈中部快而密,南、北部慢而稀的格局。受城乡二元结构和条块分割的影响,江西省各市之间的行政联系多,经济联系少。城市之间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不突出,横向联系松散,职能分工不明确,互补性不强。南昌、九江两个城市基本处于孤立发展状态,对周边城乡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大中城市尚在形成之中,赣州、萍乡、上饶、吉安、新余、宜春、抚州等地级市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区域中心作用不强。

(二)服务业发展区域不平衡

受各区域城市化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江西省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南部比较少,北部比较薄弱。2006年,江西省中部(南昌、宜春、萍乡、抚州)、南部(赣州、吉安)、北部(九江等)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75.6∶16.1∶8.3,与1995年的66.6∶24.8∶8.6相比,中部与南、北部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如中部的南昌市,2006年人均服务业产值达到20215元,而同期南部赣州市人均只有9663元,北部的九江市为12009元。而且,2006年仅仅南昌和九江两地区服务业占全省的比重就高达60.25%,其中南昌市占43.03%。

(三)小城镇缺乏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人口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小城镇发展较快。到2006年底,该省建制镇已发展到634个;小城镇的人口不断增多,总人口达1160.72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26.75%,其中非农人口988.2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3.05%,占全省非农人口的85.13%。但总体上江西省小城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相当多的只是单纯的区域行政中心,经济实力不强,缺乏对人口和生产要素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规模过小。在江西省建制镇中,70%的小城镇人口不足4万,非农人口在0.4万人以下的近75%。其中,还有40%左右的小城镇非农人口不足3000人。小城镇规模过小,造成城镇功能不完善、不健全,影响小城镇对农村经济和周边地区带动作用的发挥,导致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和服务业的供给形不成规模,投资成本偏高,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层次低。江西省很多小城镇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更未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多数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服务业发展落后。镇办企业规模小、水平低,工业企业多以农副产品的初加工为主,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商贸餐饮业多以小规模家庭式经营为主。多数企业缺乏管理人才,技术、装备和产品落后,很难打开市场,这与城市化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协调性,造成总体产出功能差,经济效益低下。

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对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制约较突出。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低、配套性不强、质量不高。城镇的道路、给水、排水、供电、通讯、卫生、环保等设施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不适应城镇居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规模效益,妨碍了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四)服务业产业结构存在偏差

江西省从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入手,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1.4∶40.4∶34.1,2006年这一比重调整为17∶48.8∶36,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显著,服务业也呈稳步上升趋势,仍然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全国来看,江西省服务业比重也低于全国总体水平。2006年江西省服务业产值比重为33.48%,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9.35%,落后了6个百分点(见表3)。江西省服务业产值不仅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低于广东、上海和北京5.8、13.4和30.9个百分点),也低于湖南、湖北、江苏等周边省份,产业结构的偏差显而易见。

江西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策略

(一)实施服务行业市场开放政策

引入市场力量,扩展社会服务的市场供给渠道。目前江西省社会服务中由市场供给的部分很少,大多数社会服务强调其公益性,不允许营利性机构存在,这导致江西省许多社会服务存在着供给不足、价高质劣的问题。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西省社会服务的需求规模必然不断扩大,社会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扩展社会服务的供给渠道,采取新的供给方式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实施开放战略,提高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的发展水平。江西省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不是竞争的结果,而是长期政府保护和行政干预的结果,因此,两个市场都存在着企业效率低下、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营机制落后、创新能力差的问题,这导致江西省金融保险业的发展滞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江西省必须提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竞争程度,要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引入竞争机制,促使服务企业提高竞争活力。

(二)加快城市发展和建设

1.鼓励和支持大中城市适度快速发展。城市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城市聚集经济,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大中城市的聚集经济效应最强,具有超先增长的特点。大中城市还是综合性的服务中心,是各种专业化服务的生产地,因此,大中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要促进江西省服务业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须鼓励大中城市适度快速发展。首先,政府要彻底抛弃过去长期存在的抑制大城市发展的思想认识和政策倾向,重视大中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顺应城市化发展规律,支持和鼓励大中城市的快速发展。其次,区域中心型大中城市要发挥自身的规模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银行、保险、文教、卫生、科学研究、物流管理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现代服务体系,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使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增长点。

2.小城镇要加速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提高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是其发展的关键。对于缺乏产业基础的小城镇,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产业的聚集发展,特别是专业化的产业聚集,带动小城镇的繁荣。对于有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应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流通服务,通过公路网、铁路网、航空网、互联网把小城镇纳入区域城市体系之中,提高小城镇与外部的经济联系能力,使小城镇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桥梁,吸引人口向小城镇聚集,最终实现小城镇向小城市的转化。

3.完善城市规划制度,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城市以及城市产业的发展具有长期影响。江西省现行的城市规划法有许多内容还不完善,这导致城市规划工作缺乏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约束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江西省应尽快健全城市规划制度,完善城市规划的内容,以提高城市化水平。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城市化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