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社,作家们的“梦幻城堡”

2009-02-18 04:25余义林
文艺报·周五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刘恒操场话剧

余义林

岁末年初,北京的刘恒、邹静之和万方三位作家,聚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小剧场,宣布成立国内第一个以作家为主体的剧社“龙马社”。这几天,记者频繁连线“龙马社”的各位创始人,和他们探讨关于戏剧以及戏剧文学的话题。很显然,作家们聚集在话剧的命题之下,一起进行关于中国话剧的新尝试,不仅是出于兴趣,而是希望在艺术实践中凸现文学以及文本的重要。

近年来,北京的话剧舞台很热闹,各式各样的话剧、各种类型的演出团体层出不穷,但由作家们“挑头儿”做一个剧社,还是让人觉得有几分新鲜和好奇。对于这一点,邹静之表述得比较清楚。他说,各种文艺作品对文本的需要是不一样的。话剧是文本的归属,是要看剧本的。古今中外一切能够不断流传、让人不断震动和思索的戏剧,靠的就是剧本的力量。于是,这三位喜爱话剧又同时看重文本的作家便走到了一起,共同用剧本来实现文学的延伸。由于两位社长邹静之和刘恒一个属龙,一个属马,于是“龙马社”的名字也就有了。

龙马社的开门大戏,是邹静之创作近四年、十一易其稿的《操场》。邹静之虽然在影视剧创作方面名气很大,但一直对话剧难抑激情。近年来,他的话剧《我爱桃花》《莲花》等都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并取得了不俗的演出成绩。而对于尚在排练中的《操场》,邹静之说“是被别人评价为这些年最好的作品”。他曾经每天去一个大学校园的操场遛弯,遛了五年,觉得这是喧嚣的城市里一个非常丰富的角落,于是将看到的东西,提炼和升华为这个“有关个人的,也是有关知识分子自我批判的作品”。他还邀请了实力派演员韩童生、陈小艺、李建义、龚丽君等共同出演,由北京人艺青年导演徐昂执导,今年2月在首都剧场亮相。

另一位社长刘恒也是文学和影视的双栖作家,他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收视率颇高,鲜活的剧情和人物,显示了他编剧本的天份。虽然按龙马社的打算,三位主创每人每年排一部戏,从正在“操练”的《操场》算起,但刘恒的剧本创作也已摆上了日程。他说:“在朝拜艺术圣神的路上,龙马社是个驿站,供我们歇息、切磋和谋划。当重新上路的时候,我们不再是孤独的行者,而是宁静的满怀友善的同路人。”

曹禺之女万方担任了“龙马社”艺术总监。她写过小说,也写过不少电视剧,但她认为“写话剧是我的写作经验中最好的经验,感到最过瘾”。万方认为话剧的生命力无可置疑,那种活生生的魅力,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思想、审美的交流,是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

邹静之还对记者说,龙马社将吸收更多新成员,包括有志于话剧事业的剧作家、导演、演员,共同打造出具有鲜明的龙马社风格的精品话剧。但遗憾的是,龙马社目前还“居无定所”。办公的地方是话剧发烧友免费提供的,现在的排练场也是朋友借给龙马社的。他告诉记者,希望能借本报一角,向热爱话剧的朋友呼吁一下:谁有暂时闲置不用的地方,可否借给龙马社做剧场或排练场?

龙马社被作家们当做自己的梦幻城堡。譬如在某个温暖的下午,沏一杯茉莉,就着窗外的阳光,围坐在一起,大声朗读自己的剧本——这就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在他们看来,剧本是可以穿越时光的,他们想争取争取让自己的文字成为穿透时间隧道的那种最锋利的东西。

猜你喜欢
刘恒操场话剧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操场的一天
学校操场
知识追踪综述
下课了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再见啦,秋天!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小职员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