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包金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包金风

摘要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高海拔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以期为青海省西葫芦种植提供指导。

关键词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技术;高海拔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2.6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049-02

西葫芦属葫芦科,别名搅瓜,原产于美洲,又称美洲南瓜。其适应性强、结瓜早,是瓜菜中比较早熟的蔬菜,因其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要求的温度低,栽培管理简单,产量高,效益好。近几年来,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已成为冬春季节市场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现将高海拔地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

宜选择早熟、短蔓类型的品种,如早青一代、冬玉、超玉、冬珍、艾维克等品种。

2育苗

2.1苗床准备

育苗用营养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过筛。1m3营养土加腐熟捣细的鸡粪15kg、过磷酸钙2kg、草木灰10kg(或氮、磷、钾复合肥3kg)、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充分混合均匀。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入营养钵。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西葫芦种子在阳光下曝晒几小时并精选。将种子投入55℃的温水中,不断搅拌15min,待水温降至30℃时停止搅拌,浸泡3~4h。浸种后将种子从水中取出,摊开,晾10min,再用洁净湿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经1~2d可出芽。

2.3播种

越冬茬西葫芦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当有70%以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3.75~4.50kg/hm2。播种时先将营养钵(或苗床)灌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中播1~2粒种子。播完后覆土1.5~2.0cm厚。再在覆土上喷洒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地下害虫。

2.4苗床管理

播种后,床面盖好地膜,并扣小拱棚。出苗前苗床温度白天28~30℃,夜间16~20℃,可促进出苗。幼苗出土时,及时揭去床面地膜,防止徒长。出土后第1片真叶展开,苗床白天温度为20~25℃,夜间为10~15℃。第1片真叶形成后,保持白天22~26℃,夜间13~16℃。苗期干旱可浇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叶片发黄时可进行叶面追肥。定植前5d,逐渐加大通风量,降温炼苗,温度保持在白天20℃、夜间10℃左右。

3定植

3.1整地施肥

施用腐熟的优质圈肥75~90m3/hm2、鸡粪30~45t/hm2、磷酸二铵750kg/hm2,还可增施饼肥2 250kg/hm2。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深翻30cm,耙平地面。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定植前15~20d,用45%百菌清烟剂15kg/hm2熏烟,严密封闭大棚进行高温闷棚消毒10d左右。起垄种植,种植方式有2种:一种是大小行种植,大行80cm,小行50cm,株距50~60cm,栽1.5~1.8万株/hm2;另一种是等行距种植,行距60cm,株距50cm,栽植3.3万株/hm2。按种植行距起垄,垄高15~20cm。

3.2定植

仔细从苗床起苗,在垄中间按株距要求开沟或开穴。先放苗并埋入少量土固定根系,然后浇水,水渗下后覆土并压实。栽植深度不要太深。定植后及时覆盖地膜,栽培垄及垄沟全部用地膜覆盖。采用双行交叉垄栽,膜下暗灌(滴灌)。

4定植后管理

4.1温度调控

缓苗阶段大棚密闭,以提高温度,促使早生根、早缓苗。白天棚温应保持25~30℃,夜间18~20℃,晴天中午棚温超过30℃时,可利用顶窗少量通风。缓苗后,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夜间12~15℃,有利于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及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提高温度至22~26℃,夜间15~18℃,最低温度不低于10℃,加大昼夜温差,有利于营养积累和瓜膨大。温度的调控措施主要是按时揭盖草苫、及时通风等。深冬季节,白天要充分利用阳光增温,夜间增加覆盖保温,覆盖草苫后可再盖1层塑料薄膜。清晨揭盖后及时擦净薄膜上的碎草、尘土,增加透光率。还可在后立柱处张挂镀铝反光幕,以增加棚内后部的光照。

4.2植株调整

对半蔓性品种,在植株有8片叶以上时,要进行吊蔓与绑蔓。田间植株的生长往往高矮不一,要进行整蔓,扶弱抑强,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绑蔓时还要随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瓜蔓高度较高时,随着下部果实的采收要及时落蔓,使植株及叶片分布均匀。落蔓时要摘除下部的老叶、黄叶。去除老黄叶时,伤口要离主蔓远一些,防止病菌从伤口处侵染主蔓。冬春季节气温低,传粉昆虫少,西葫芦无单性结实习性,常因授粉不良而造成落花或化瓜。因此,必须进行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激素处理才能保证坐瓜。在上午9~10时,摘取当日开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头上轻轻涂抹。还可用30~40mg/kg的防落素等溶液涂抹初开雌花花柄。

4.3肥水管理

定植后根据墒情浇1次缓苗水,促进缓苗。缓苗后至根瓜坐住前要控制浇水量。当根瓜长达10cm左右时浇1次水,并随水追施磷酸二铵300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375 kg/hm2。深冬期间,15~20d浇1次水,浇水量不宜过大,并采取膜下浇暗水的方式。每浇2次水可追肥1次,随水冲施氮、磷、钾复合肥150~225kg/hm2,要选择晴天上午浇水,避免在阴雪天前浇水。浇水后在棚温上升至28℃时,开通风口排湿。如遇阴雪天或棚内湿度较大时,可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病害。2月中下旬以后,即间隔10~12d浇1次水,每次随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225kg/hm2或腐熟人粪尿、鸡粪4 500.0kg/hm2。植株生长后期叶面可喷施光合微肥、叶面宝等。

5病虫害无公害防治

西葫芦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枯病及生理性病害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美洲斑潜蝇等。应掌握不同栽培环境下的各种病害发生规律,选用抗病品种和培育无病壮苗,注意设施内和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空气湿度、加强肥水管理。还应避免重茬,加强与菠菜、韭菜、甘蓝等轮作。生物防治上,可在保护地内设置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美洲斑潜蝇等,也可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可选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200倍液防治灰霉病、白粉病;使用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200~250倍液在发病初期防治病毒病;用0.9%虫螨克乳油3 000倍液防治叶螨,兼治美洲斑潜蝇;用72%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和新植霉素4 000倍液防治细菌性叶枯病。化学药剂防治上,白粉病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3.75 kg/hm2,或5%百菌清粉尘剂15kg/hm2防治;灰霉病可用6.5%万霉灵15kg/hm2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可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用防落素等蘸花时,在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28%灰霉克可减轻灰霉病的发生;利用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细菌性叶枯病。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6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高锰酸钾1 000倍液与爱多收6 000倍液混合喷雾防治。蚜虫、美洲斑潜蝇可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天王星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防治。

6采收

西葫芦以食用嫩瓜为主,开花后10~12d,根瓜达到250g采收,采收过晚会影响第2个瓜的生长,有时还会造成化瓜。长势旺的植株适当多留瓜、留大瓜,徒长的植株适当晚采瓜;长势弱的植株应少留瓜、早采瓜。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主蔓,瓜柄尽量留在主蔓上。

7参考文献

[1] 武正成.冬玉西葫芦无公害栽培技术[J].中国果菜,2009(2):15.

[2] 曹玉佩.大棚春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山东蔬菜,2007(4):21.

[3] 朱永放,谢晓梅,翟建府,等.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2):33,35.

[4] 谭亮萍,孟秋峰.西葫芦无公害栽培关键技术[J].宁波农业科技,2008(3):30-31.

猜你喜欢
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阳台变成小农田
山东省探索开展日光温室补贴试点
西葫芦的别样吃法
手持一朵西葫芦花
设施农业文摘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
I Will Remember 我会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