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县表山乡马蹄笋引种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陈鲜庭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栽植

陈鲜庭

摘要根据永嘉县表山乡对马蹄笋的引种栽培实践,总结了马蹄笋栽培技术,包括母竹选择、整地与栽植、竹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马蹄笋;母竹选择;栽植;竹林管理;浙江永嘉;表山乡

中图分类号S64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083-01

马蹄笋属禾本科竹亚科慈竹属丛生竹种,是优良的笋用丛生竹种,笋期5~11月,长达4个月,笋形如马蹄,故称马蹄笋。其笋肉厚实、笋质脆嫩,鲜甜可口,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磷、铁、钙等矿物元素及维生素,且笋体酪氨酸含量较低,加工成的罐头不易产生白色沉淀,为笋中上品,深受群众喜爱,现已成为山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马蹄笋为温州传统名优特产,目前温州市有绿竹栽培面积约8 000hm2。温州马蹄笋曾先后通过浙江绿色农产品、浙江森林食品基地认证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获中国杭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永嘉县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东经120°19′~120°59′,北纬27°58′~28°37′。地处括苍山南麓,属浙江省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地区,总的地势北高南低,全县河流均属瓯江水系,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其年平均气温18.2℃,年平均降水量1 702.2mm,无霜期282d。土壤资源丰富,山地土壤以红壤为主,表山乡位于永嘉县中西北部山区,平均海拔逾450m,非常适宜马蹄笋生长。根据永嘉县表山乡对马蹄笋的栽培实践,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母竹选择

马蹄笋造林一般用一年生母竹移蔸造林,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丛边缘选取母竹,以芽眼饱满、蔸部弯曲度大的母竹为佳。因边缘竹受光足、光合作用强、芽眼饱满、蔸部弯曲度大,既便于挖掘又易于栽后成活出笋。所选母竹以胸径4~5cm为宜,长度1.5m左右,过长则用利刃自竹头斜向斩断,切口与竹蔸走向平行,切口离节间10~15cm,竹竿保持3~4个饱满的芽。根系要发达,无病虫为害。挖掘母竹时不得损伤竿基上的笋目和撕裂竿柄,竿柄与母竹连接处切面要平整。截顶部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整不开裂。母竹要求随挖、随运、随种,最好当天栽完。

2整地与栽植

栽植前进行林地清理和整地,平缓地要全垦整地,深度约30cm,因绿竹根系多在地下30cm范围内伸长。坡度在15°以上的造林地,可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或按造林密度定点块状整地,并清除树桩和石头等硬物。栽植时间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以阴雨天为佳。马蹄笋造林多采用母竹移蔸造林,但当种源不足时,也可采用埋竿或扦插苗造林。移蔸造林采用一年生母竹,栽植时母竹按竿基笋目走向顺向放置,马耳形切口向上,斜角30°左右。母竹放入土时要使竹蔸不与基肥接触,然后分层填土,边填边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浇水后覆松土成馒头形,以防积水烂蔸。如造林后数日无雨,需在根际灌水,也可在种竹顶端截断处竹节灌水。干旱山区造林时,可放入适量的保水剂,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3竹林管理

林地水分状况是影响马蹄笋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加强水分管理对成活和生长极为重要。在造林1~2年内进行扩塘,对于已死的母竹要及时补上,避免影响成林速度。新造竹林竹株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杂草,应尽早清除杂草,保护竹苗生长,每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前2年也可间作低矮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绿肥等。造林后第1年每株母竹留笋1~4株,选留健壮的新竹1 500~2 500株/hm2。第2年、第3年每株母竹留笋2~3株,留新竹3 500~4 500株/hm2。按留远挖近、留大挖小、留强挖弱、留稀挖密原则挖去保留以外的笋。同时要培土,俗话说“竹笋不用粪,每年长一寸”,足以说明培土的重要性。可结合9月份第2次施肥,在松土施肥后再覆盖土3.3cm厚,既能改良土壤,又能提高春笋的鲜嫩度。为了防止或减轻风倒、雪压对笋用竹的危害,应对笋用竹株进行钩梢。钩梢通常在每年新竹长成后的9~10月进行。钩梢时,切不可将竹竿劈裂。钩梢后,每株留枝不少于15盘。整枝宜在新竹枝条已抽出而尚未展叶时进行,可用小木棍等沿竹竿分枝处垂直打下竹枝。整枝可明显改善竹林内的通风和透光条件,促进多出笋,同时也方便竹林管理。

4病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竹类嵌纹病、锈病等,其中以竹类嵌纹病的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发生时笋肉木质化,笋质变劣,粗糙难食,影响鲜笋产量及品质。因此,在无公害栽培上应以无嵌纹病毒绿竹健康苗定植,并定期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挖除;笋园用采笋刀、锯子、锄具及剪枝工具要集中管理,并与其他园区工具区隔,避免病毒传播。另外,要控制每丛枝数,使竹林通风良好,以上措施均可减少竹类嵌纹病的发生。

5参考文献

[1] 王月英,许加意,曾爱平,等.马蹄笋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7(10):96-97.

[2] 王月英,金川.绿竹笋用林栽培关键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7(11):13-15.

[3] 肖丽霞,胡小松.绿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5(4):16-18.

猜你喜欢
栽植
试析雪松移栽技术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