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前景探析

2009-02-21 08:49任惠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任惠玲

摘要西峰区瓜菜产业通过基地建设、栽培技术示范、龙头企业带动和质量监管,基本形成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阐述了西峰区瓜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优势,分析了制约该区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瓜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对策;甘肃庆阳;西峰区

中图分类号F30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12-02

瓜菜产业是西峰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必由之路。西峰瓜菜产业利用10年的时间,通过加快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增加产业科技含量、建办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监管等方式,基本形成了瓜菜产业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瓜菜市场品种和数量增加,季节性差距缩小。但从西峰区瓜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过程来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限制着瓜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针对西峰区瓜菜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发展情况、优势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

1西峰区瓜菜产业发展现状

1.1专业化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截至2008年,全区瓜菜专业村达到20个,建成董志城郊设施蔬菜基地,武川、纸坊、蒲河川区西甜瓜基地,肖金地膜甜椒基地,显胜加工型辣椒基地和彭原黄花菜基地,商品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 733.33hm2,初步形成辣椒、黄花菜、西甜瓜3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农民人均瓜菜收入501元。

1.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近年来,西峰区围绕蔬菜加工、销售、贮藏建成“北地红”等7户龙头企业。通过推行订单种植,西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了蔬菜产品的加工增值,年销售蔬菜近3万吨。

1.3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推广应用的大棚品种有22号尖椒、红城7号甜瓜、红将军豇豆,温室品种有果蔬两用品种天津白叶三黄瓜、保冠3号番茄、陇椒3号辣椒、美引长茄。地膜种植品种有中椒4号甜椒、丰力1号辣椒、西农8号西瓜、顶上盛夏春萝卜、金锋白菜等优良瓜菜新品种;推广应用了玉米套甘蓝、西瓜套萝卜、洋芋套大葱等粮菜、瓜菜、菜菜间作套种模式;推广了地膜种植、竹架大棚、钢架大棚、水泥骨架大棚、半地下式日光温室5种栽培设施。在董志、肖金等蔬菜集中种植区域建立了专业化蔬菜育苗基地,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移栽定植的“新庄模式”。

1.4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2003年西峰区被确定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2005年顺利通过全省验收。示范县创建3年来,西峰区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加强了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的监管,创建绿色、无公害中心示范区2个,认定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2 500hm2,认证绿色黄花菜A级产品1 300t、绿色辣椒产品3.5万吨、无公害辣椒产品10.5万吨、无公害马铃薯产品1.725万吨,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蓓蕾”牌黄花菜商标和“董志塬”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制定了《西峰区无公害食品日光温室黄瓜生产技术规程》等7项地方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执行国家、行业、地方等生产技术标准14项,在西郊、南苑蔬菜市场及百佳超市设立检测点3处,在肖金、董志依托协会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点2处,推广黄板诱蚜、臭氧杀菌、高温闷棚、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无公害生产技术。

1.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

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西峰区先后成立了董志辣椒协会、肖金甜椒协会等6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会员总数达到300多名。产前由协会统一组织调运生产物资,既保证了质量,方便了菜农,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后由营销公司统一组织销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菜积极性,促进了全区蔬菜的生产、销售和流通。

1.6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西峰区蔬菜生产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种植为主要栽培模式,日光温室蔬菜平均收入16.5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3.4;塑料大棚平均收入9.0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2.3;地膜种植平均收入1.8万元/hm2左右,投入产出比为1.0∶2.1。

2发展优势

2.1自然与区位优势

西峰区地处董志塬腹地,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年均日照2 490h,温度9.6℃,降水556.1mm,无霜期181d,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区域,无工业污染,非常适合瓜菜特别是越夏瓜菜的生产。西峰是庆阳市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又是全市农产品和瓜菜的交易中心,更是连接西安、银川和兰州的交通枢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对瓜菜的集散和流通十分有利。

2.2成本与科技优势

瓜菜属劳动密集型的高成本产业,而西峰区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2008年度累计向外输转城乡劳动力高达7万人(次);同时西峰区土地租金较低,每年在4 500元/hm2左右。西峰区还是庆阳政治经济科技中心,区内陇东学院农学院集教学科研推广为一身,为西峰区瓜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技技术基础。

2.3市场优势

一是区内市场蕴藏潜力。据资料表明,庆阳市的蔬菜价格在全省都处于高位,尤其在冬春淡季,蔬菜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其原因主要是本地蔬菜数量小、品种少,市场由外调菜流通掌控,价格自然高出了以当地蔬菜为主的其他市区。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西峰油田的开发,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对瓜菜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全区现有人口逾32万人,日需各类蔬菜40t以上,自产蔬菜只能满足40%,且周年供应不均,大都集中在秋季,冬春季新鲜瓜菜自供能力还不到10%。二是区外市场小有名气。西峰区菜农充分利用当地夏(瓜)菜的生产优势和南方夏秋季节的瓜菜市场空档,与广东、四川、陕西及周边县等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的供求关系,特别是黄花菜、西瓜、辣(甜)椒等产品区外市场十分看好。

3制约因素

3.1基础条件薄弱,抵御灾害能力较低

西峰区年降水量的80%以上都集中在7~9月份,利用率低,菜田灌溉以地下水为主。机井等灌溉条件滞后,极大地限制了西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2008年全区累计设施生产面积453.33hm2,日光温室46.13hm2,塑料大棚367.2hm2,塑料大棚占到81%。这表明在设施瓜菜发展中,塑料大棚所占比例过大,而其抵御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这些都制约着西峰区瓜菜产业产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3.2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服务网络不全

西峰区瓜菜产业,尤其是设施瓜菜产业与省内外一些瓜菜大基地相比,起步晚,规模小;技术投入不足,真正从事瓜菜技术工作的区级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5名,乡一级几乎空白,平均每450座大棚、日光温室只有1名专业技术人员,每个6.67hm2以上的瓜菜示范区只有1名;而农民技术员队伍刚刚建立,成员只有10名,且不稳定、流动性大、服务意识较差、带动能力有限,专业技术人员远远满足不了设施瓜菜产业大发展的需要。

3.3科技含量较低,资金投放不足,整体效益不高

西峰区从事瓜菜生产尤其是设施生产的时间较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缺乏,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不够健全。虽然引进示范了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民群众增收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引进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落实到户、到田率不高,覆盖率低。如2008年还有近1/3的瓜农仍在种植早已退化、品质低下的盛开花甜瓜品种,对大棚甜瓜产品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设施瓜菜病虫害危害更是日趋严重。病虫监测仪器设备缺乏、预测预报工作空白、手段落后、病虫害防治工作被动,这些不利因素都制约着西峰瓜菜的可持续发展。西峰区农民经济基础条件薄弱,普遍对蔬菜种植投入不足,延误农时,影响了产量、效益的提高。虽然西峰区已建成7户蔬菜加工和商贸流通等龙头企业,但规模小、加工转化能力低,对蔬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

4可持续发展建议

4.1加强规划指导,突出区域特色

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要改变小而全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确定地方主导产品,建立优势农产品集中种植区域,促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西峰区城郊设施基地在董志、后官寨、黄官寨、王岭等4个村组,有计划、有步骤发展半地式日光温室,在武川、纸坊、蒲河等川区设施基地,积极发展适宜本村的塑料大棚,以丰富花色品种、供应本地市场瓜菜为建设目标,实现政府和人民群众“庆阳人吃庆阳菜”。在芮岭、显胜、三不同、彭原等处扩大甜椒、干椒、西瓜、黄花菜种植基地,以提高产品档次、统一产品规格为目标,不断巩固和扩大区外夏菜市场,并为加工企业提供高质量原料。

4.2加大技术服务力度,提高瓜菜生产科技含量

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离不开科技服务的到位。一是不断引进人才,壮大科技服务队伍,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二是深化“两培”工程,每年邀请省内外资深专家前来西峰区举办讲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安排2~3名技术人员到省内外知名大专院校、生产基地学习深造,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改善菜农培训观念,在实施传统培训手段的同时,利用协会举办“菜农夜校”,在结合生产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讲述蔬菜生产基础理论及国内外蔬菜生产发展情况,培养较高层次的专业菜农,提高瓜菜生产管理水平。三是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把农民技术员与示范户进行有机结合,将技术指导与传、帮、带有效对接,并以他们的成功典型来辐射带动周边的群众发展。四是不断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高栽培技术水平,以争取科技项目为突破口,大力推广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各类瓜菜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制订地方技术规范,引导农户按标准生产,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系统建设,改变防治观念,加快瓜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区检验中心的检验检测能力,积极支持发展无公害蔬菜、环保型蔬菜和有机蔬菜。

4.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一是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又是一项长远、巨大的投资,必须坚持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筹资。对蔬菜基地的道路进行拓宽和砂化,灌溉设施进行维修和改造,扩大农电线路的覆盖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设施及保温被、滴渗灌等配套技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保护资源,节约用水,提高可持续生产能力。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从事蔬菜生产,开通区内绿色通道,解决蔬菜上市难的问题,给蔬菜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产销环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也要从信贷方面对菜农、企业进行扶持,保证优先提供贷款,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4.4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连接市场和种植户的纽带,具有开拓市场、深化加工、提高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蔬菜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和效益。政府可制定一些扶持政策,鼓励支持他们进行蔬菜产品贮藏、加工和外销,解决大路菜的销售问题。同时,引导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民股份制经济实体的发展,培育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法人团体,实现有组织、有计划地面对市场,发展生产,进入市场;逐步改变目前西峰区千家万户搞生产、进市场的局面,不断推进西峰区瓜菜产业化的进程和品牌经营的进一步发展。

5结语

总之,西峰区瓜菜产业的发展与省内外的市县相比差距较大,既要结合西峰区实际,挖掘潜在优势,又要抓好季节差和时令差,以技术为支撑,打破在“一寸荧屏探求信息,三尺井底谋发展”的狭隘思路,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早我迟、人迟我早、人少我多”的发展谋略,挖掘生产潜力,寻找发展空间,走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6参考文献

[1] 施友根,孟兴中.嘉善县瓜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110,113.

[2] 黄燕.宁夏海原县瓜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 (5):95.

[3] 孙亚娟.兰西县瓜菜产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8(12):36.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发展现状
我国乒乓球运动消费的制约因素探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