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南茶园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2009-02-21 08:49兰建军陈旭清徐火忠宁建美李贵松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茶园

兰建军 陈旭清 徐火忠 宁建美 李贵松

摘要浙南茶园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规律发生了很大变化,致使茶园害虫为害逐年加重。对浙南茶园主要害虫的种类及其发生规律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茶园;害虫种类;发生规律;浙江南部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51-02

科学防治茶树害虫是保证茶叶优质、高产和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降低害虫危害,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开展茶叶害虫种类调查和发生规律研究已迫在眉睫。

1食叶性害虫

1.1茶尺蠖

茶尺蠖俗名拱拱虫、拱背虫、吊丝虫。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严重发生的叶片全部被吃光,仅留秃枝,致树势衰弱,耐寒力差,易受冻害。7~9月夏秋茶期间受害重。该虫是近年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此虫发生代数多,繁殖快,蔓延迅速,很易暴发成灾。

发生规律:浙南年发生5~6代,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1代幼虫始发,为害春茶。第2代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1代,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越冬蛹羽化进度不一,发生代数多、不整齐,除1~2代尚可分清代别,以后各代世代重叠。各世代生活历期因气候不同而异。1代均温18℃约56d,2代均温21℃约41d,3代均温26℃约34d,4~5代均温28℃约30d,越冬代长达6个月。

1.2茶细蛾

茶细蛾幼虫在茶树嫩叶里潜食或卷成三角苞匿居取食,影响茶叶产量。三角苞混入率高于3%,开始影响茶叶质量。

发生规律:浙南1年发生7代,以蛹茧在茶树中、下部成叶或老叶面凹陷处越冬。翌春4月成虫羽化产卵,1代4月中下旬,2代5月下旬,3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4代7月下旬,5代8月下旬,6代9月下旬至10月上旬,7代11月中旬,4代后出现世代重叠。成虫晚上活动、交尾,有趋光性。成虫羽化后2~3d把卵产在嫩叶背面,芽下第2叶居多,3叶次之,芽上少,1片叶上数粒至数十粒,1~3代每雌虫可产卵44~68粒,其余各代少。1~2龄为潜叶期,3龄及4龄前期为卷边期,4龄后期、5龄初期进入卷苞期,把叶尖向叶背卷结为三角虫苞,隐匿苞中咀食叶肉,幼虫常转苞为害,把粪便堆积在苞内,严重影响茶叶质量。老熟幼虫把苞咬一孔洞爬出后,至下方老叶或成叶背面吐丝结茧化蛹。该虫卵期3~5d,幼虫期9~40d,非越冬蛹7~16d,成虫寿命4~6d。留养茶园及幼龄茶园芽叶较多,利其发生。每年夏季受害重。气温升至28℃以上,成虫易死亡,产卵也少,7~8月为害较轻。

1.3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是近年浙南茶园7~9月份发生最重的虫害之一,属鳞翅目夜蛾科。此害虫食性很杂,寄生植物多,是芋艿、大豆的主要害虫。以幼虫为害,低龄幼虫取食叶肉,剩下表皮和叶脉;高龄幼虫则吃光叶成缺刻,严重时除叶脉外全部被吃光。

发生规律:斜纹夜蛾在浙南年发生4~5代,4~11月是幼虫为害期,以7~9月在豆类、芋和蔬菜上为害最严重。成虫白天不活动,常隐藏于植株茂盛处、草丛及土壤缝隙内,傍晚出来活动、交尾产卵,以20~24时活动最盛。趋光性,对黑光灯趋性显著,喜食糖、酒、醋等发酵物。卵产于叶背面,每雌虫产3~5块卵,每块有卵100~200粒。产卵期5~12d。初孵幼虫群栖叶背面取食叶肉,2龄后分散为害。各龄幼虫均有假死性,3龄后更为明显。高龄幼虫白天多躲在土壤缝隙内,傍晚出来取食,对农药抗性强,并有迁移习性。幼虫共6龄,虫期14~27d,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2吸汁型害虫

2.1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是浙南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叶背吸取茶树汁液,并排泄蜜露,招致煤菌寄生,诱发煤病,严重时茶树一片漆黑。受害茶树光合效率降低,发芽密度下降,发芽迟,芽叶瘦弱,茶树落叶严重,不仅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茶树树势。

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茶树叶背越冬,第2年3月化蛹,第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成虫的飞翔能力弱,卵大多产于成叶与老叶背面,初孵幼虫能爬行,但很快就在孵壳附近固定为害。该虫喜郁蔽,在茶丛中下部叶片较多的茶园及台刈后若干年的茶园中容易大发生,在茶丛中的虫口分布以下部为多,上部较少。黑刺粉虱在一个年度内以第1代危害最重,以后各代随着虫口的逐渐消退而危害减轻。影响黑刺粉虱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环境条件和天敌因子。

2.2假眼小绿叶蝉

假眼小绿叶蝉是浙南茶园普遍发生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影响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茶树受害后,其发展过程分为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枯焦期。一般受害茶园,夏秋茶减产10%以上,重则损失30%~50%。此外,受假眼小绿叶蝉危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碎、末茶增加,成品率降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发生规律:假眼小绿叶蝉在浙南1年发生9~11代,主要以成虫在茶树上越冬,假眼小绿叶蝉在1年中基本上有3个虫口高峰,第1峰自4月中下旬起至6月底至7月初结束,虫量以5~6月份最集中,持续时间最长;第2峰从8月中旬开始至9月中旬,虫量高于第1峰,持续时间短于第1峰;第3峰则出现在10月份及以后,虫口介于1~2峰之间。假眼小绿叶蝉在叶梢的初见期在4月5日左右,第1峰虫量达到6头/百叶防治指标时间,早的年份在4月20日左右,迟的年份在5月上中旬,从进入虫口高峰后全年的虫量基本在防治指标(第2峰12头/百叶)以上,即使7~8月份高温天气,虫口数量仍很高,一年中虫口数量在低位的时间逐年变短。

2.3茶蚜

茶蚜是浙南常年发生的害虫之一,茶蚜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受害芽叶萎缩,伸展停滞,甚至枯竭,其排泄的蜜露,可招致煤菌寄生,被害芽叶制成干茶色暗汤混浊,带腥味,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均有严重影响。

发生规律:茶蚜在浙南茶园1年发生25代左右,以卵在茶树叶背越冬,甚至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1年中有2次为害高峰,即春茶和秋茶,春茶的受害程度往往重于秋茶。以卵越冬的,在早春2月下旬当日平均气温持续在4℃以上时,越冬卵开始孵化,3月上中旬可达到孵化高峰,经连续孤雌生殖,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出现为害高峰,此后随气温升高而虫口骤落,直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虫口又复回升,出现第2次为害高峰,并随气温下降,出现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产卵高峰期一般在11月上中旬。

2.4茶橙瘿螨

茶橙瘿螨成螨和若螨刺吸茶树嫩叶和成叶汁液,被害叶失去光泽,呈淡黄绿色,叶正面主脉发红,叶背出现褐色锈斑,芽叶萎缩,芽梢停止生长。

发生规律:浙南1年约发生20余代,以卵、幼螨、若螨和成螨各种螨态在茶树叶背越冬。世代重叠严重。成螨具有陆续孕卵分次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叶背,多在侧脉凹陷处,在茶丛中几乎全部分布在茶丛中上部,大多分布在芽下第1~4叶上。全年一般有2个发生高峰,第1个高峰在5月中、下旬,第2个高峰因高温干旱季节的早迟而异,一般在夏季高温旱季后形成,但数量低于第1个高峰。全年以夏、秋茶期为害最重,高温季节和高湿多雨条件不利于其发生。

2.5角蜡蚧

角蜡蚧雌成虫蜡壳厚,灰白色,微带紫红色,体背隆起,中央呈角状突起,周围有8个小角突起,直径5~9mm,雄虫蜡壳较小,呈放射状。雌成虫暗赤褐色至紫褐色,虫体腹端有圆锥形突起,长约4mm,雄成虫长约1mm,赤褐色,有半透明翅l对。卵椭圆形,肉红色。若虫长椭圆形,红褐色。

发生规律:在浙南1年发生1代,与其他茶区相同,以1~2龄若虫越冬,6月中旬至7月上旬雄成虫羽化,雌成虫在7月底开始产卵,8月中下旬为产卵高峰期,8月底开始孵化,9月中下旬为卵孵高峰期。角蜡蚧卵期20d左右,若虫期超300d,雄成虫寿命最长2d,雌成虫寿命40d左右。若虫在茶树上,雄虫大多分布在叶面主脉两侧,雌虫则绝大部分寄生在茶树中下部枝干上。越冬前虫体及蜡壳很少,越冬期生长缓慢,开春后迅速增大。

3参考文献

[1] 石春华,虞轶俊.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谭济才,邓欣,张汉鹄.茶树病虫害防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 朱俊庆.茶树害虫[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4] 石春华.茶园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茶园
杭州龙井茶园
冬樱花绽放粉嫩香艳空中俯瞰美翻天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