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大丰市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

2009-02-21 08:49吉占余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卷叶螟测报乳油

吉占余 陈 俊

摘要2008年大丰市旱直播稻发展速度较快,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从该虫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重发原因,提出科学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指导苏北沿海地区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综合防治;江苏大丰;2008年

中图分类号S435.11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32-01

2008年大丰市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危害期长为历史罕见,通过准确测报、行政推动,及时部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确保水稻大灾之年获得丰产丰收。据统计,共挽回产量损失2.16万吨,挽回产值3 888万元。

1发生概况

迁入期早,峰次多,四(2)代中等偏轻,五(3)代特大发生,六(4)代大发生。

1.1四(2)代发生期偏早,中等偏轻发生

迁入期早,迁入期长,峰次不明显,轻发生。白炽灯下一直未见,测报灯下6月22日始见,早于常年。最终残留虫量:未治田虫量17头/百穴,防治田虫量0~15头/百穴,平均3.75头/百穴。最终危害:未治田卷叶率4.29%,防治田卷叶率0.67%~6.67%,平均0.92%。

1.2五(3)代发生期偏早,迁入量多,大发生

佳多频振测报灯:7月17日始见,7月22日、28日灯下出现2次蛾峰,峰日蛾量分别为31头、24头,至8月19日累计197头,高于2007年。系统赶蛾:7月17日田间始见,7月22日、28日田间出现2次发蛾高峰,峰日蛾量分别为1 140头、246头。

1.3六(4)代发生期偏早,发生不平衡,大发生

白炽灯:全代累计诱蛾44头。测报灯:全代累计诱蛾533头,高于前3年。系统赶蛾:全代累计蛾量44.08万头/hm2。4代卷叶率:未治田8.08%,防治田0.55%;残虫:未治田62头/百穴,防治田3.08头/百穴。

2重发原因

2.1迁入期早,迁入量大

2008年梅雨期早于常年,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6月中旬降雨量138.0mm,比常年多93.4mm;6月下旬降雨量95.5mm,比常年多23.6mm,雨日5d;这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多频次、不间断地迁入十分有利,极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存活,从而为后期大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本地虫源。四(2)代稻纵卷叶螟由于迁入早,加之本地气候条件适宜,其在本地能成功繁殖2个代次,使六(4)代也成为主害代;而常年稻纵卷叶螟只能繁殖1个代次,主害代是五(3)代。2008年又增加了虫量基数更大的六(4)代,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加重。

2.2残留基数高

四(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期间,由于田间虫量较少,为害期提前,虽经宣传发动,一些农户存在麻痹思想,防治不力,导致这些田块残留虫量较高,为下一代的发生积累了大量的本地虫源。导致主害代防治难度加大,从而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加重。

2.3水稻生育期偏迟

由于直播稻播期迟,导致水稻生育期比常年迟10d左右,营养生长旺盛,贪青、迟熟,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存活。

2.4防治措施不当

农民思想麻痹大意影响了防治工作的开展,措施不当影响了药效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喷药时多数田块喷水量不足;二是用药时间不及时,思想上不够重视。

3 防治措施

3.1准确测报,为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由于前期迁入虫量相对较少,为准确掌握虫情,争取全年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在四(2)代发生前期特别注重田外杂草及其他虫源田的调查。

3.2根据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习性,把握最佳用药期,及时准确用药

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危害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必须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及时用药,3龄期形成卷叶后再用药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3.3在严格按照测报结果开展防治工作的同时,要选准药剂,提高用药质量

氟铃脲系列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都很好,中等发生年份,每个代次防治1次,用量以15%螟纵净乳油900 mL/hm2,或20%应用乳油1 125mL/hm2,或15%氟铃脲·阿维可湿性粉剂900g/hm2为宜。

3.4治前控后

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的年份,应积极采取治前控后的策略。要非常重视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工作,这样可有效控制下一代本地虫源量及发生程度,更能降低六(4)代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减轻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压力。

3.5统防统治、分类指导

以市、县级处方为依据,以镇或村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防治。一是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6月30日至7月2日,用30%维治1 350mL/hm2对水450kg喷雾。7月7~9日,用30%吡·毒1.05kg/hm2对水6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375kg弥雾机弥雾,有效地控制了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累计防治面积1.9万公顷次;挽回产量损失215t。二是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由于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为有效控制其发生与危害,重点组织了2次防治。第1次:7月28~29日,用50%稻丰散乳油或50%灭虫露乳油1 500mL/hm2,对水6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375kg弥雾机弥雾。第2次:8月3~4日,用32%丙溴氟铃脲675mL/hm2对水6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375kg弥雾机弥雾。由于防治力度极大,科学精选药种,防治时间准确,防治效果优良,防治田残留虫量14.11头/百穴,未防治田虫量108头/百穴;防治田卷叶率3.61%,未治田卷叶率13.87%。累计防治面积5.73万公顷次,挽回产量损失7 070.5t。三是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由于五(3)代防治不平衡性极大,残留虫量较高,同时有外来虫源迁入,于8月20~21日、25~28日及9月1~2日组织了3次防治,有效地控制了六(4)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第1次:8月20~21日,用48%佳通1 200mL/hm2对水600kg常规喷雾或对水750kg机动弥雾。第2次:8月25~26日,用32%丙溴·氟铃脲675mL/hm2或3%迅丰1.3kg/hm2对水750kg喷雾或对水450kg弥雾。第3次:9月1~2日,用50%稻丰散1 500mL/hm2对水750kg喷雾或对水450kg弥雾。最终防治田残留虫量3.08头/百穴,未防治田虫量162头/百穴;防治田平均卷叶率0.55%,未治田3.1%,累计防治面积4.93万公顷次,挽回产量损失1.36万吨。

猜你喜欢
卷叶螟测报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对桑螟的防治效果及在桑蚕体内的残毒期探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影响地面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天祝县地面测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0%啶虫脒乳油防治黄瓜蚜虫效果试验
防治梨园二斑叶螨的药剂筛选试验
农药会影响稻纵卷叶螟产卵及生理生化指标
10%稻笑乳油对苗床稗草的防效
艾法迪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