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单晚直播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黄丽琴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黄丽琴

摘要总结了直播稻主要生育特征,简述了水稻单晚直播栽培技术,分析了单季晚稻直播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水稻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水稻单晚;生育特征;直播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189-01

水稻直播栽培技术是省去常规栽培育秧和插秧作业、在大田里直接播种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它具有免翻耕、省秧地、省工省本、简便易行、劳动生产率高、高产高效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水稻种植工作量及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益低的劣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水稻种植新技术。2006年在武夷山市推广面积133hm2,建立示范片10片。2007年推广单晚直播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333hm2,建立中心示范片13片,面积35hm2。同时,在五夫镇里江建立简比示范田2hm2,通过实割测产验收:直播稻田7 470kg/hm2,常规手插6 804kg/hm2,增产666kg/hm2,增收节支2 820.6元/hm2。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将直播稻主要生育特征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直播稻主要生育特征

1.1生育期短

直播栽培比传统的翻耕移栽在同一品种、同时播种的情况下早熟3~5d。免耕直播不用起秧、运秧、插秧,减少了人为损伤;再加上苗期秧苗间的空间宽敞,光照充足,单株营养空间大,个体优势明显增强。由于没有缓苗、返青期,秧苗的分蘖节位低,分蘖大,穗数多,植株粗壮,根系发达,发育进度较快,生育期缩短。既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也有利于前、后茬作物的增产、增收。

1.2分蘖势强,有效穗多

经测产验收,直播稻个体长势强,分蘖旺盛,有效穗数多,平均有效穗数比直播稻多14.25万穗/hm2,增加5.94%。直播稻叶片功能期长,根系活力强,光合产物积累量大,其生产量和谷草比均高,为高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3抗病虫能力增强

由于免耕直播田间杂乱无章,与成行成列的移栽稻比,田间相互荫蔽较少,田间乱流强,田间小气候不利于病虫害侵染传播。同时,免去了起秧、运秧、插秧等过程,减少了对秧苗的人为损伤,降低了病虫害的感染机会。

2栽培技术

2.1稻田安排,品种选择

单晚直播栽培田块必须选择排灌方便、肥力中上并有泥浆的田块。进行单晚直播栽培的水稻,应选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高产优质的良种为宜,并要根据本地温光资源选用生育期适宜的品种组合,如Ⅱ优航1号、川香优2号等。选用包衣种子为最佳。

2.2整畦除草

计划直播栽培的稻田,播种前按畦宽2~3m,沟宽0.3m,进行整畦耙平,要求做到“田平、草净、面糊、下实”。之后选用除草剂:一类是内吸型灭生性草甘膦类除草剂,如农民乐747、农达、草甘膦等;另一类是触杀型广谱灭生性的除草剂,如克芜踪、百草枯等。一般在播种前7d,将直播稻田排干水,选择晴天用20%克芜踪或百草枯3 000mL/hm2进行播种前除草。

2.3催芽露白,定量按畦播种

种子催芽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前排水将畦面耙平。要求带称下田,分畦定量均匀播种;杂交稻播种量15~20kg/hm2。播后用农膜装泥拖畦面进行压种,将种子压入田块内,防鸟防鼠;保持畦面湿润,沟中有水。遇暴雨及时灌水上畦面护苗,平常日排夜灌。扎根出苗后,水上畦面,干湿交替,并进行移密补疏,确保全苗。

2.4免中耕,推广化学除草

稻苗三至四叶期,选用秧田一次净或30%直播净结合施断奶肥撒施,保持3cm水层封闭3~4d;之后视草情可选用稻草畏、苄·乙等除草剂,结合施肥、施药进行化学除草。

2.5科学管水,合理施肥,注重病虫害综合防治

直播稻立(出)苗后的田间水肥管理基本与一般大田相同。水管上主要采用浅水勤灌、干湿交替、够苗烤田控蘖法。施肥的原则要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苗肥、补施平衡肥。基肥于播前1d施过钙、碳铵各375kg/hm2;断奶肥施尿素120 kg/hm2,氯化钾75kg/hm2;分蘖肥施尿素120kg/hm2,氯化钾75kg/hm2,三元复合肥75kg/hm2;穗肥视稻苗长势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各30~45kg/hm2。病虫害防治与一般大田相同,但直播稻苗数相对较多,故在栽培上要注重纹枯病和稻飞虱的防治。

2.6防倒伏,推广机械化收割

直播稻苗、穗较多,栽培上除增施磷、钾肥和防治纹枯病外,还应注意够苗烤田、搁田,多露轻晒、后期少氮防贪青等,以利强根壮秆,防止倒伏,利于机械化收割。

3单季晚稻直播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除草难。播前要用灭生性除草剂除草,播后要视草情进行2~3次除草,除草剂要选准用好。二易倒伏。应选择茎秆粗壮、抗倒伏品种,培育适宜的群体,播种量30.0~37.5kg/hm2。三是成苗率较低。成苗率是影响直播稻高产的重要因素。提高成苗率的关键是提高整地质量,保证地表平整,高度差在30mm以内;种子带药下田,预防鼠雀害;适当增加播种量,均匀播种;合理水分管理,播后通过排水或自渗,尽快让土壤落干;播后雨前灌水上畦面,雨后及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