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祝召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

祝召杰

摘要从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整地施肥、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辅助授粉与人工去雄、适期晚收等方面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玉米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01-01

淮北地区位于我国“黄金玉米带”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该地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极适宜夏玉米生长。多年来由于栽培技术使用不当,玉米产量一直徘徊在6 000 kg/hm2左右,产量增幅较小。为了提高夏玉米产量水平,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笔者结合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生产条件,宜选用紧凑、耐密、高产品种。结合当前品种应用情况,淮北地区宜选用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中科11等品种。精细选种,所选种子质量达到国标二级标准以上,种子纯度≥98%、发芽率≥90%、净度≥98%、含水量≤13%,去除破碎、霉变和瘪粒种子。为提高出苗质量,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在晴天上午晒种2~3d,播前用50~60℃的温水浸种4~6h,后用辛硫磷1 000倍液拌种防地下害虫。

2整地施肥

克服淮北地区多年来夏玉米种植习惯,变板茬直播为整地后机播或穴播。整地深度在20cm以上,整地时确保耕透耙细整平、田间无明暗坷垃。施肥时,应依据玉米需肥规律:每生产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2.7kg、五氧化二磷1.1kg、氧化钾2.5kg,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平衡配方施肥,按7 500kg/hm2产量计算,应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22.5t/hm2,纯氮180~225kg/hm2,五氧化二磷75~90kg/hm2,氧化钾150~180kg/hm2,同时施入微肥硫酸锌15kg/hm2、硫酸锰15kg/hm2。除氮肥留60%于玉米七至八叶期追施外,其余全部用于基施,随整地时撒施或在玉米二至三叶期穴施。

3适期播种

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同时避开高温授粉,淮北地区夏玉米最适宜播期为6月15~20日。淮北地区适宜种植密度为6.00~6.75万株/hm2,行距60cm,株距25~27cm。播种方式可采用机播或开穴点播,每穴2粒,播种深度以3~4cm为宜。

4田间管理

三至四叶期间苗,发现缺株,随手带水补苗(此时不提倡补种,玉米为高秆作物,补种的幼苗生长慢,形成大苗欺小苗),五至六叶期定苗。七至八叶期追肥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可显著促进玉米生长和幼穗分化,在中耕除草时发现分蘖随手去除。根据玉米需水特点,播种时如果墒情较差,应在播种后及时进行大水喷灌(严防漏喷),以促进种子早出苗、出好苗;同时,苗期注意防渍,中后期严防干旱,根据田间土壤含水量适时浇水,苗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60%~65%,拔节期以后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75%~85%。如生育期间出现涝灾应及时排水。

5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用种衣剂或辛硫磷拌种,防止玉米粗缩病及地下害虫(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的危害;四至五叶期用粉锈宁和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混合喷雾,可有效防止玉米锈病及叶斑病的发生,隔7d重喷1次效果更佳;七至八叶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或其他效药剂灌心,防治玉米螟。在播后3d内用50%乙草胺进行地表喷雾,起到封闭防草的作用。中耕除草后、玉米七至八叶期继续用50%乙草胺顺行间进行封闭防草,如还有杂草可适量加入百草枯,以起到除防兼用的作用。喷施除草剂时,喷头上最好戴上防护罩并低放进行地表喷雾,防止溅到玉米叶片,引起药害。

6辅助授粉与人工去雄

为提高玉米结实性,在玉米散粉期间,在自然授粉的同时,于晴天上午10时后人工用竹竿或绳子拉动植株上部,增加授粉量,可有效防止玉米秃尖,增加结实。在玉米授粉全部结束后,人工拔除雄穗或用镰刀削去雄穗,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并提高玉米冠层叶面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

7适期晚收

玉米应在完熟后收获,完熟期的标准是籽粒变硬,色泽光亮,籽粒乳线完全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此时为玉米收获最佳期。适当晚收是一项不需增加成本的增产措施,研究表明,玉米蜡熟初期到完熟期,每推迟1d收获,千粒重增加3~4g,由此可见,晚收对玉米增产具有显著作用。

8参考文献

[1] 赵久然,孙世贤.对“超级玉米”育种目标及技术路线的认识与思考[C]//赵久然,杨国航.玉米研究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 霍保安.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8(10):113-114.

[3] 孙敬华,闵召柱.黄淮海粮饲玉米无公害生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5(12):52-54.

[4] 冯巍.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C]//冯巍.全国玉米科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5] 冯素明,赵加林,吴兰田,等.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8(10):115,117.

[6] 孟凡夫,王相玲,马书房.淮北地区夏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5(4):20.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
不同降雨年型下施氮量对夏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分析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影响夏玉米产量的因素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