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2009-02-21 08:49张英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棉花

张英华

摘要总结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种及育苗移栽、蕾期管理、花铃期管理和吐絮期管理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棉花;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2.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05-02

要提高棉花种植效益,需采取适宜的栽培模式,需根据棉花的营养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水肥、防治病虫害,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植株得到营养,实现增产增收;同时,优化棉花产业链,促进棉花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提高效益。现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播种及育苗移栽

1.1播前准备

1.1.1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应根据气候、土质、种植制度和棉花特点,选用前期生长势较强、株型紧凑、中期发育较稳健、中上部成铃潜力大、铃重稳定、衣分高的优良品种。在病区或病田宜选用抗病(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麦后棉可选择高产、优质、抗病、株型较紧凑的早熟品种。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晒种、硫酸脱绒、药剂拌种、浸种等。

1.1.2播种量的确定。播种量要根据留苗密度、种子大小、发芽率高低、土壤、气候及病虫害情况而定。棉籽质量好,播种质量高,播种量可适当减少;若土壤黏重、病虫害多或盐碱地,则播种量应增加10%~15%。一般播种粒数应为留苗数的8~10倍。条播时要求1m内播45~60粒棉籽,用精选种子75~90kg/hm2;点播时,每穴3~4粒,用棉籽22.5~30.0kg/hm2;育苗移栽时,每钵播2粒种子,按大田需营养钵10.5万个/hm2计算,则需棉籽22.5kg/hm2。

1.1.3田间准备。在做好种子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做好棉田准备工作,为棉籽发芽、出苗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条件。田间准备主要是耕翻整地和普施基肥。

1.2直播棉的播种及播后管理

直播棉在播种出苗期要求一次播种,一次全苗,达到“早、全、齐、匀、壮”的标准。即4月苗要保证计划株数,棉苗整齐一致、长势稳健、苗距均匀。影响播种出苗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土壤水分。

1.2.1播种期的确定。播种期主要取决于温度、终霜期、耕作制度和品种特性等因素,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以5cm土层的日均温度稳定在14℃以上、播后土温上升到16℃、出苗后终霜已过的日期为适宜的播种期。适时播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生长季节,使棉花早出苗、早发育。

1.2.2播种与种肥。播种方法有条播和点播2种。播种时施用种肥,使棉苗出土后抗逆性增强,促使壮苗早发。

1.2.3播后管理。一是查苗补种。播后发现漏播和露籽,应立即补种和盖土。发现烂种缺苗要及时催芽补种,播后遇雨,土壤板结起壳,要及时垂直棉行耙除土壳,以利出苗。因土壤干旱而不出苗的棉田,应立即抗旱。二是扶理前茬。两熟棉田前茬作物长势较旺,预留棉行较窄的田块,播种后荫蔽严重,影响土温的提高。为了改善棉田的温光条件,可采用“扎把露苗”技术,扎把时间以不影响前茬作物产量为前提。

1.3地膜棉的播种及覆盖

1.3.1播前准备。播种前要精耕细作,并增施基肥。

1.3.2播种与覆盖。由于地膜覆盖后土温提高,播种期可较露地直播棉早播5~7d。先播种后覆盖,保温效果好,遇雨土壤不易板结,利于机械播种,播种覆膜质量高。播种方法有条播、穴播、深沟浅盖3种,并以穴播为主。一般播种深度2~3cm为宜。覆盖方式有2种,一种为单行根区覆盖,即1幅地膜覆盖1行棉花,膜宽40~50cm,此法增湿保墒较均衡,但铺膜用工多,地膜利用率低;另一种为双行根区覆盖,即1幅地膜覆盖2行棉花根区,膜宽一般为80~90cm,以覆盖窄行为主,增温较高,用工较少,目前普遍采用此方法。

1.4移栽棉育苗

棉花育苗移栽有利于解决粮棉矛盾,缩短共生期,扩大良种繁育系数,加快良种繁殖,确保种植密度,促使棉花早发、早熟、高产。

1.4.1育苗方法。棉花育苗移栽的方法有营养钵育苗和方格育苗。方格育苗又分为营养块和河泥方块育苗2种。①营养钵育苗。苗床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水源方便、离田较近、土壤较肥、无盐碱、无枯萎病的地段为宜。苗床宽1.3m左右或以农膜宽为度,长15~20m,四周开好排水沟。苗床面积一般为大田面积的8%~10%。钵土要选择肥沃无病的表土,加腐熟晒干过筛的堆肥或厩肥20%~30%,还应加1%过磷酸钙。如无有机肥料,可加入少量复合肥料,但浓度不能超过0.2%。不宜施用尿素,以免影响发芽。制钵前1d要浇足水。排钵前,在苗床底撒少量敌百虫等药剂,以防地下害虫和蚯蚓。排钵时要错开紧靠排列,钵面要平,钵间用细泥填满,以减少水分蒸发,有利出苗整齐。套栽棉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麦后移栽棉可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前,苗床一定要浇透水,有利棉籽发芽出苗。每钵播2粒种子,盖细土0.5~1.0cm厚。然后在土面上喷洒除草剂,如绿麦隆等,要注意药量和方法,以免引起药害。播种后立即搭棚架盖薄膜。棚顶高度相当于苗床高度的1/3。盖好薄膜后,四周边缘埋入土内压严。②营养块育苗。苗床宽1.3m,长约15m,平铺肥沃表土70%,施腐熟过筛厩肥30%,拌合均匀;然后做成厚为6.5~13.0cm的土畦,浇透水后,用板压实推平后划格,土块大小因苗龄而异,一般为6.5~13.0cm。每一营养块播2粒棉种,及时覆土、洒水。

1.4.2苗床管理。培育壮苗的关键是苗床管理,而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好苗床的温湿度。在播种后密封苗床,保温保湿,高温催育(不超过35℃)。全苗后及时通风,控温在25~30℃,棉苗红茎比占50%为健壮苗。在播种至全苗前为全覆盖,全苗后先揭开苗床两头,通风口在夜间关闭;二叶期以后苗床通风口可日夜开放;移栽前7~10d可揭膜炼苗。全苗后及时间苗,拔除杂草,撒泥护根,并结合晒床散湿。间苗后,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0倍多菌灵,防治褐斑病和炭疽病等。为了培育矮壮苗,缩短缓苗期,在移栽前15d左右选择晴好无风天气采用搬钵措施,可控上促下,使侧根发达,棉苗粗壮。移栽前,除昼夜炼苗外,苗床要施1次起身肥,浇1次水和喷1次药以防蚜虫带入大田。

1.4.3移栽。移栽时间和质量对缓苗期的影响很大。移栽期应根据气温和茬口而定。气温稳定在16℃以上,晚霜已过可以移栽。麦行套栽的宜在5月上中旬移栽;麦后移栽棉移栽前应根据预定的株行距开沟或打穴,采用板茬打洞。移栽时一般施标准化肥150kg/hm2左右,同时配施过磷酸钙150~225kg/hm2作“安家肥”,有利栽后早发。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浇灌泥浆套栽。放钵时钵面应略低于地面,壅实细土后浇团棵水,最后覆土成馒头形。

1.5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从以下方面着手:间苗、定苗、补苗、中耕松土、除草;排涝、保墒抗旱;早施、轻施苗肥;地膜棉棉苗60%~70%出土,子叶展平,叶色转绿,晚霜已过时,可进行破膜放苗。棉花苗期病害除加强农业防治外,应结合药剂防治。一般在齐苗后喷洒波尔多液(即1∶1∶200)1~2次,每隔7d喷1次,或用1 000倍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敌克松液灌根。地老虎、蜗牛等害虫,除人工捕捉外,可用毒饵诱杀,一般采用90%晶体敌百虫750g/hm2或50%辛硫磷750g/hm2加温水化开成药液,与麦麸或棉仁饼粉45~60kg/hm2均匀拌合,加适量水,拌成半干半湿的毒饵,傍晚撒在棉苗四周或条施,保苗效果较好。防治蚜虫、蓟马、红蜘蛛等害虫,可用乐果。

2蕾期管理

2.1田间管理

6月中旬,棉株生长发育进入蕾期阶段,此时气温高,雨水多,雨后应及时中耕培土,使根系下扎。蕾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土杂肥、菜饼等,一般施菜饼450~750kg/hm2、钾肥150kg/hm2,或选用高磷高钾的复合肥450~600kg/hm2。用缩节胺15g/hm2对水450kg喷雾,以控制旺长。生长正常的棉株,进行1次化控即可;过旺的棉株,可在第1次用药后,相隔10d左右进行第2次化控。

2.2病虫害防治

蕾期病害以枯萎病为主,虫害有棉铃虫、盲蝽、玉米螟、金刚钻及红蜘蛛等。防治棉铃虫可用2.5%敌杀死2 500倍液。防治盲蝽用40%乐果乳剂2 000~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2 500倍液。防治玉米螟、金刚钻,可用90%敌百虫1 000~1 500倍液。防治红蜘蛛可用20%三氯杀螨醇0.5kg/hm2对水1 000kg或40%乐果2 000~3 000倍液。

3花铃期管理

3.1田间管理

微量元素对棉株的生长发育具有特定的作用,花铃期是棉株对微量元素最敏感的时期。因此,此时喷施硼、钼、锰等棉花专用微肥,增产效果显著。当棉株有1~2个硬桃时,应重施花铃肥。长势不强的棉田,花铃肥应在初花期施用;肥力较高的棉田,可在盛花期施用。一般施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150kg/hm2,混合后开沟埋施,10d后再施1次。补施盖顶肥是增加秋桃的重要措施。施用时间应在立秋前后。盖顶肥一般在土壤湿润时,撒施尿素75~120kg/hm2。盛花期后是棉花需要大量水分维持生理活动的时期。花铃期灌溉,要根据天气、土壤、苗情而定,并应于早、晚进行,方法以沟灌为主,水面略低于垄面为佳。整枝打顶摘旁心,有利于多结铃和增加铃重。预留的叶枝长出3~4个果枝时,将顺枝的顶摘除,以利果枝的生长。立秋前后,将主茎顶心摘去1叶1心,以利于上部果枝伸展。空枝可结合打顶除去,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打顶后,应用缩节胺45~75g/hm2对水750 kg喷施封顶,以控制上部果枝过分伸长而引起的田间荫蔽。

3.2病虫害防治

花铃期是病虫盛发时期。红叶茎枯病是花铃期主要生理病害之一,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土壤、增施钾肥、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如果棉叶失绿、出现黄白斑时,开沟条施氯化钾150~225kg/hm2,或施草木灰1 500kg/hm2左右,或根外喷施2%尿素、1%~2%氯化钾混合液,都有一定的效果。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玉米螟、造桥虫、红蜘蛛、伏蚜、叶蝉等。其中,棉铃虫和红蜘蛛是主要害虫。

4吐絮期管理

4.1田间管理

吐絮期主要管理目标是:促早熟,防早衰,增铃重,增衣分,争结秋桃,防治烂铃。初絮期高产棉田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铃重,应及时以小水沟灌。调节土壤湿度,改善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养根防早衰。吐絮期需氮占一生总吸氮量的5%,吸收磷占14%、吸收钾占11%。需水量占一生总需水量的10%~20%。棉株体内90%以上的有机养料供给棉铃的发育。吐絮期根系机能衰退,吸收能力减弱,宜采用根外追肥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防止脱落和早衰。从初絮期起喷施叶面肥2~3次,每次间隔约7d。

4.2病虫害防治

棉花吐絮期应防止烂铃,烂铃主要是由棉铃红腐病、炭疽病、黑果病、铃疫病等病菌引起。防止烂铃的措施有:一是推行并垄,降低棉田湿度。二是整枝去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田间荫蔽。三是喷施杀菌剂,控制病菌蔓延。棉花吐絮期主要害虫有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棉叶蝉等,田间喷药治虫必须坚持到9月下旬。晒花时要注意消灭晒花用具、场地和仓库墙壁上的幼虫。

5及时收花

棉铃吐絮后必须适时采收。一般棉铃开裂后5~7d采收最好。吐絮后6~7d,纤维强力最佳,吐絮后20d强力比最佳期下降20%。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棉花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棉花是花吗?
抢种暮春
雪白的棉花堡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