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探讨

2009-02-21 08:49余根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余根梅

摘要介绍了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的理论依据、原则要求、方式方法,为提高无公害茶园施肥水平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无公害茶园;需肥特点;施肥原则;高效施肥方法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24-02

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茶叶这一重要饮品安全、卫生、健康的要求更高。发展无公害茶园、生产无公害茶叶是大势所趋,亦是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无公害茶园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础,是采用与自然、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要求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等生产技术的应用能使茶园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必须符合生态质量。无公害茶园对茶园及相邻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土壤条件、茶园管理措施均有严格的要求。茶园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道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园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为茶树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空气清新,水质纯净,为茶园灌溉提供洁净水源;土壤未受污染,重金属元素含量在行业限值以内,土质肥沃,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茶园施肥是茶树持续高产优质的物质基础。施肥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从土壤中较多地吸收各种营养元素,以满足生长需要。施肥对于培养壮苗、提早成园以及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有着显著的效果。据联合国粮食组织对世界主要产茶国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四国的调查表明,在1970~1992年间,肥料的投入对茶叶增产的贡献率高达41%,超过土地(25%)和劳动力(8%的)贡献率。由于肥料在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中的特殊地位,施肥成为茶园管理最重要的常规技术之一。安全高效施肥是无公害茶园重要的基础条件,是无公害茶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1茶树需肥特点

1.1需肥的持续性

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由于不断采摘,带走茶树体内的营养,必须不断地施肥来补充。同时,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一年四季连续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茶树营养条件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当年,而且关系到翌年。茶树需肥的持续性要求茶园施肥的次数和施肥量要多。

1.2需肥的集中性

茶树在年生育周期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和茶树本身的生理现象,表现为休眠期和生长旺盛期交替的规律。如长江中下游茶区,4~8月份为地上部生长旺盛期,9月份以后开始转入休眠期。茶树在生长旺盛期吸肥量多,休眠期则少。因此,茶树在生长旺盛期对养分有集中需要的特性。在生长季节中,幼嫩芽叶集中萌发,采摘鲜叶茶树就集中失去养分,最多的是氮元素,其次是磷、钾元素。因此,必须相对集中施肥,才能满足茶树需要。长江中下游茶区一般4~8月份地上部对氮素吸收占全年吸收总量的70%~75%,9月份以后吸收氮素仅占全年的25%~30%;茶树新梢对磷素的吸收,6~10月份占总吸收量的90%;对钾素的吸收以夏季最多。茶树需肥的集中性要求茶园必须相对集中施肥才能满足茶树需要。

1.3需肥的多样性

从茶树上采下的芽叶其成分含水量约占75%,干物质含量约占25%。这些干物质正是茶树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碳、氢、氧、氮、磷、钾、钙、镁、铁等多种元素,茶树需要量大,称大量元素。这些元素中碳、氢、氧可从空气与水中取得,其他元素主要从土壤中获得。还有一些茶树需要量较少的元素如锰、硼、锌、铜等称为微量元素,一般土壤都足以供给这些元素的需要,但茶树对氮、磷、钾的消耗最多,而土壤中又缺乏,所以氮、磷、钾成为肥料三要素。茶树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元素是以三要素为主,但其他元素虽然所需量微小,也不可缺,因为它对茶树所起的生理作用是不能互相代替的。如铜是茶树体内各种多酚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它参与茶叶发酵的全过程,据试验分析,茶叶中铜含量低于12mg/kg,则发酵不充分。茶树需肥的多样性要求茶园施肥要做到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

2施肥原则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采用土壤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一是施用的肥料应保证生产的茶叶优质安全无公害,符合国家有关行业标准;二是为充分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和施肥效益,施肥时应综合考虑茶园土壤养分资源现状、茶树对养分需求和吸收的规律、肥料的性质和作用等,以确定肥料的种类、数量、施肥的时间和方式;三是应维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土壤肥力水平,避免施肥不当引起土壤严重酸化、重金属积累,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3施肥种类

无公害茶园禁止使用无机化肥,以施有机肥为主,鼓励施用生物活性肥料。可施用的肥料种类很多,包括农家肥料和商品肥料。农家肥料有堆肥、沤肥、厩肥、家畜粪尿、绿肥、沼气肥、作物秸秆、泥肥、饼肥等;商品肥料有商品有机肥(以动物残体、排泄物为原料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加工而成)、微生物肥料(如根瘤菌、固氮菌、磷细菌、钾细菌、纤维素分解菌)等。农家肥料施用前应进行堆沤发酵等无害化处理,一方面使有机物分解而产生大量茶树可吸收利用的中间产物和抗生素等,另一方面消灭其中的有害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和杂草种子。有机肥、微生物肥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应符合农业部有关行业规定。无公害茶园禁止使用化学肥料,禁止施用有毒、有害物质,如城市垃圾和已被污染的河(塘、沟)泥等。

4高效施肥方法

4.1深

深是指适当深施底肥、基肥和追肥,促进根系向土壤纵深方向发展。茶树种植前,底肥的深度要求在30cm以上,基肥应达到20cm左右,追肥深10cm左右。切忌撒施,否则遇大雨时会导致肥料冲失,遇干旱时造成大量氮素挥发损失,会诱导茶树根系集中在表层土壤,从而降低茶树抗旱、抗寒能力。

4.2早

早是指基肥、催芽肥要早施。进入秋季,随着气温降低茶树地上部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根系开始活跃生长,但气温过低,根系的生长也减慢,故早施基肥可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具体时间为:长江中下游茶区9月上旬至10月下旬,南方茶区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催芽肥也要早。茶树经过一冬的“休整”,翌年春天当温度、雨水条件适宜,长势迅猛,但上年施用的基肥分解缓慢,对提早春茶发芽的养分供应还不够,为了促进茶芽早发、多发、发齐、发壮,及时施下追肥(亦称催芽肥)十分重要。催芽肥施肥时间一般要求比开采期提早1个月左右,如长江中下游茶区应在2月份施催芽肥。

4.3多

多是指施肥的次数和用量要适当多,以满足茶树需肥的持续性。施肥的次数要多,要求做到 “一基一追一喷”,即秋季施基肥,开采前1月左右施催芽肥,春茶采摘期间喷叶面肥。因无公害茶园施用的肥料为有机肥,营养元素全面但养分含量较低,故用量要多。未开采的幼年茶园要求每年施堆肥、厩肥等22.5t/hm2左右或饼肥2.25t/hm2左右;采叶茶园要求每年施堆肥、厩肥等37.5t/hm2左右或饼肥3.75t/hm2左右。

4.4平衡

平衡是指氮、磷、钾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基肥与追肥平衡,以满足茶树需肥的集中性和多样性。茶树是叶用作物,需氮虽较高,但同样需要磷、钾、钙、镁、铜、锌等其他养分,只有平衡施肥,才能发挥各养分的效果,优质高产采摘茶园要求氮、磷、钾比例为(2~4)∶1∶1。茶树对养分的吸收具有明显的贮存和再利用特性,秋冬季茶树吸收贮存的养分是翌年春芽萌发的物质基础,所以要重施基肥;但茶树生长和养分吸收是持续的过程,只有基肥与追肥平衡才能满足年生长周期的需要。一般要求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追肥占60%,基肥以分解速度缓慢的饼肥、作物秸秆为主,追肥以含氮量高的绿肥、商品有机肥、沤肥、厩肥为主。

4.5配套

配套是指茶园施肥要与其他技术配合进行,以充分发挥施肥效果。一是施肥与土壤测试和植物分析相配套。根据对土壤和植株的分析结果,制定准确的茶园施肥和土壤改良计划。一般要求每2年对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1次检测,以了解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和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技术。二是施肥与土壤耕作、茶树采剪相配套,如施基肥与深耕改土相配套,施肥与锄草相结合,既节约成本,又能提高施肥效益;施肥与行间铺草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

5参考文献

[1] 黄智娜.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J].福建农业,2008(8):12-13.

[2] 唐洪平,吴霞玉.无公害茶园巧施肥技术[J].农村百事通,2003(11):31.

[3] 尹杰.高产优质茶园施肥原理与技术应用[J].耕作与栽培,2007(6):52-54.

[4] 熊飞.无公害茶叶施肥技术[J].科学种养,2007(9):21.

[5] 聂晓平.无公害茶园优化配方施肥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06(1):38-39.

[6] 韩文炎,李强.茶园施肥现状与无公害茶园高效施肥技术[J].中国茶叶,2002(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