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2009-02-21 08:49张玉科刘启志郑付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张玉科 刘启志 郑付华

摘要介绍了一起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从其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进行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52-0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引起的一种散发、热性、溶血性疾病,一般该病常呈零星或地方流行发生。猪链球菌病是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常表现为败血症、关节炎和局部肿胀。这2种疾病已成为断奶仔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当2种病混合感染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并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8年9月11日,辽宁省沈阳市某养猪场,从外地购进100头断奶不久的仔猪,9月15日对猪只进行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的预防接种,9月25日猪只突然开始发病,病猪表现精神极度沉郁,嗜睡,食欲减退,后期废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达41~42℃,呼吸困难,消瘦,贫血,粪便干燥,带有黏液和血液,排酱油色尿液,全身皮肤发红,特别是耳尖、鼻端、腹下、腹股沟及四肢、尾部等处出现紫红色斑块,手压不褪色,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四肢肿胀,呈关节炎状,行走不稳,步态蹒跚,摇晃不定,最后衰竭死亡。共有31头仔猪发病,死亡12头,其发病率31%,病死率为38.7%。

2剖检病变

剖检5头病死猪,其病变基本相似,表现为:耳、鼻、四肢末端、胸部、腹部有出血点和紫斑;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口、鼻流白色泡沫样液体;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外翻;黏膜和浆膜苍白及黄染;胸腔、腹腔及心包腔内积有黄红色浑浊液体;咽喉有粟米粒大小的出血溃疡灶;气管内充满泡沫样黏液;肺淤血肿大,水肿出血,间质增宽;心肌苍白松软,心冠脂肪、心肌有弥漫性出血点;肝脏瘀血、肿大、质脆,呈土黄色,有小点状坏死灶;胆囊充盈,囊壁水肿、增厚,胆汁粘稠;脾脏肿胀,呈紫黑色,质地柔软,被膜有少量出血点,切面模糊;肾脏肿大,包膜易剥离,被膜下有针尖大小弥散性出血点;膀胱黏膜充血、出血;胃肠黏膜及浆膜充血和出血;脑膜下有积液。

3实验室检验

3.1鲜血压片

取病猪耳静脉血1滴于载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盖上载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大部分变形,在红细胞周围或血浆中附有环形、球形、卵圆形、月牙形、豆点状、短杆状小虫体,做摆动、扭转、翻转、自由运动。

3.2涂片镜检

取病猪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有大量蓝褐色虫体;同时,无菌取病猪的肝、肺、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分别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单个、成双或成短链、长链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3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猪的肝、肺、脾和淋巴结等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8~24h,在鲜血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半透明、表面光滑、湿润、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周围出现粗细不等的透明溶血环。选取单个菌落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细菌形态与肝、肺、脾和淋巴结组织接片相同。

3.4生化试验

取细菌纯培养物接种糖发酵管中进行生化试验,结果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山梨醇,不发酵木糖、鼠李糖,产酸不产气,甲基红反应阴性,V-P试验阴性。

3.5动物试验

将病料组织磨碎后,加生理盐水稀释成1∶10乳剂,接种于2只健康小白鼠,0.5mL/只,24h内死亡,死后剖检,取心血、肝、脾等涂片镜检,可见成双或短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

3.6药敏试验

将分离的菌株按常规方法做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土霉素高敏,对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中敏,对氟哌酸、氟苯尼考、氧氟沙星、链霉素不敏感。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与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

立即隔离病猪,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对猪场进行全面消毒,圈舍及用具用百毒杀及来苏儿消毒,用1%敌百虫液喷洒猪体表和环境,杀灭猪虱及蚊虫,1次/d;死猪深埋或焚烧。全群猪用土霉素原粉拌料饲喂,同时加入VC和V■。对未出现症状猪群用链球菌灭活苗进行紧急接种。对病猪用5%贝尼尔,10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次;同时用丁胺卡那霉素,10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2次/d,连用3d。对高热猪注射安乃近注射液,对贫血、黄染明显者配合使用V■、补血王等;对病情严重者静脉补液,饮用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采取上述措施5d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猪群逐渐恢复正常。

6体会

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和猪附红细胞体病成为当前养猪场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当二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较高,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另外,二者混合感染时,单靠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很难确诊。需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采取病猪血液及病变组织涂片镜检、细菌学鉴定等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一般呈隐性感染,病畜既不表现症状,又无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只有受到强烈应激的猪才会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本次发病猪是从外地购进不久的断奶仔猪,笔者认为该猪场内的猪群在出现临床症状和发生死亡前,就已经携带了病原体,存在附红细胞体的隐性感染,使猪群的抗病能力下降,对其他病原菌的易感性增加,从而导致链球菌感染而发病。因此,应加强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监测,对猪群进行定期抽样检查,及时消除隐性感染给猪群造成的应激。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制定科学免疫程序,全面提高猪群的抗病能力。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