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及对策

2009-02-21 08:49迪力拜尔.阿木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9期
关键词:发病原因对策

迪力拜尔.阿木提

摘要分析了家禽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并根据阿克苏地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家禽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家禽养殖;发病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9-0262-02

近年来,养禽业在阿克苏地区一直处于稳步快速发展状态,饲养规模及数量逐年扩大,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但由于大多数养鸡场都是以传统散养为主,且存在鸡舍设计不科学、养殖技术落后、卫生防疫不严密、环境污染严重、疫病误诊等问题,致使鸡群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禽业的发展。

1家禽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原因

1.1环境方面

1.1.1禽舍布局结构不合理。许多养殖户建场时不考虑选址、建筑朝向、进风口方位、内部设备布置、光照、禽舍间距、通风、排气、潮湿和粪便处理及密度等方面的因素,因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因此,在鸡场(舍)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高标准设计,否则易造成环境条件下降,从而影响经济效益。

1.1.2消毒制度不健全。多数养殖户缺乏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不能保证消毒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在尚未发生疫病时鸡舍内外及器具的预防性消毒不严格,随意性很强;而且养殖工具相互借用,饲养人员相互串舍;殖户使用消毒剂时,不能交替轮换、交叉使用。随意混合消毒剂,不注意消毒剂的浓度,从而为疫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1.1.3病死家禽处理不当。病死家禽乱扔,使病原到处扩散,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一些不法商人为谋取暴利,收购倒买倒卖病死禽肉。不仅加剧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疫病的传播机会和耐药菌株的产生,阻碍了养禽业的发展。

1.1.4畜舍的卫生状况差。畜舍的卫生不好,器具不干净,清除粪便不及时,通风不良,气味难闻,有害气体污染,饲养环境很差,垫草不及时更换,器具不及时维修,漏水、湿度高。

1.2饲养员文化素质方面

养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术贫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且自我封闭。另外,有的饲养户实行开放式饲养,允许外人参观等,都能造成疫病的感染和传播。

1.3饲养管理方面

1.3.1饲料营养配合比例失调。有些养殖户只考虑眼前利益,引进小型饲料场配方不科学、比例不合理的饲料。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不仅会造成缺乏症,甚至可诱发相关疾病。

1.3.2重保温,轻通风。保温是蛋鸡冬季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大多数养鸡户在冬季为了保温将鸡舍门窗紧闭,降低了鸡舍的通风效果,常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引起多种疾病。

1.3.3饲养模式不合理。畜禽混养,不实行全进全出,一旦发生疫情,不但不便隔离,而且相邻场也随即被传染。有些地方搞养殖小区,把养殖场(户)集中在一起搞养殖示范区,若管理跟不上,极易造成疫病发生和流行。

1.3.4养殖规模扩大。随着集约化和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经营范围扩大,畜禽及其产品流通渠道增多,为疫病传染流行提供了客观条件。导致一些常见、高发动物疫病不能有效及时地诊断和控制,而且一些已经控制的传染病又重新抬头,呈扩散蔓延之势,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4免疫方面

1.4.1疫苗质量。疫苗不是正规生物制品厂生产,质量不合格或已过期失效。

1.4.2免疫程序。疫苗的种类、接种时机、途径、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等不适当,容易出现免疫效果差或免疫失败的现象。此外,疫病发生变化时,疫苗的接种应进行调整,但有些养殖户没有合理安排免疫程序,容易造成免疫抑制。

1.4.3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对初生畜禽有保护作用,但也会影响畜禽的免疫效果,而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的滴度有关。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起不到保护作用;若母源抗体过高将干扰后天免疫,不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即使同一畜禽个体之间母源抗体滴度也不一致,母源抗体干扰疫苗在体内复制,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1.4.4畜禽群中已潜伏疾病。病畜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若紧急接种疫苗,因畜禽间的个体差异,会导致畜禽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降低,抗体水平达不到有效保护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1.4.5动物因素。动物品种、年龄、体质、营养状况及接种密度等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幼龄、体弱、生长发育较差以及患慢性病的动物,抗体上升缓慢;二是对于吃初乳的新生动物,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较高,几乎接近母体的水平,在此阶段接种弱毒疫苗很容易被母源抗体中和而出现免疫干扰现象;三是动物营养严重不良或患有免疫抑制病,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四是若动物群的免疫密度较高,免疫动物在群体中能够形成免疫屏障,从而保护不被感染,反之,由于易感动物集中,病原体一旦传入即可在群体中造成流行。

1.4.6化学物质的影响。重金属铅、铜、镉、汞、砷均可抑制免疫应答而导致免疫失败,所以在饮水免疫时,不可使用金属容器给畜禽饮水,并且不能用含氯的自来水稀释疫苗。某些化学物质如卤化苯、卤素、农药、工业废水废气等均可引起鸡免疫系统活性细胞被破坏以及免疫系统组织部分或全部萎缩,进而引起免疫失败。

1.5应激因素

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环境过冷过热、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拥挤、换料、运输、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下,机体免疫能力减弱。

1.6诊断方面

由于基层兽医防疫机构疫病诊断设备和治疗水平有限,而且有些疫病由典型化变为非典型化。原有的部分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由于受环境和免疫力的影响,在疫病流行的过程中发生变异,以新的面貌出现,引起误诊;或因病原变异,引起免疫失败,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如病毒性混合感染(禽流感与新城疫和大肠杆菌、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支、雏番鸭等)、病毒性与细菌性混合感染(新城疫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性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病等)。

1.7兽药应用方面

1.7.1药物选择与质量。每一种药物都有它的适应症,若用错药,一方面造成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有时甚至达到无药可治的地步;另一方面,药物添加过量或拌料不均会导致中毒。药物质量对家禽疾病影响很大,使用假劣兽药,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会延误病情,引起患病动物病情加重或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假冒伪劣兽药的盛行,不仅易使许多细菌产生耐药性,也常延误疾病的防治。

1.7.2选择给药途径。根据动物的病情、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确定适宜的给药途径。选择合适的用药途径。混水药要掌握药物的溶解性和浓度,用药前停一段时间,以保证畜禽在短时间内饮到有效药物量;口服给药应考虑药物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和消化液对药物的破坏;注射给药消毒严格,部位准确,防止配伍禁忌;体表和黏膜给药要防止中毒和避免引发皮炎。

1.7.3药物剂量或疗程。剂量过小,达不到有效浓度,发挥不了药效,病情得不到控制,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而药物的疗程不足也达不到巩固疗效的目的。

1.7.4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酸性药物与碱性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口服活菌制剂时,应禁用抗菌药物和吸附剂;磺胺类药物与VC合用会产生沉淀;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与大多数抗生素配合会产生浑浊、沉淀或变色现象,应单独使用。另外,有的养殖户认为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越多越好,实际上这样会造成交叉感染、耐药性增强,致使一些常见的疾病也难以控制。

2对策

2.1科学合理地建设家禽场舍

建场时要考虑选址、光照、禽舍间距、通风、排气、潮湿和粪便处理等方面的因素,减少疾病发生和传播;对已造成环境污染的要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或进行搬迁。

2.2做好消毒灭源工作

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是养禽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定期消毒,采取带禽消毒与环境消毒可有效降低舍内有害致病菌,保证鸡群安全。要及时轮换使用不同成分的消毒药物,防止产生耐药性,配制消毒药剂量要准确,不要随意加大剂量,以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2.3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物安全措施

环境污染是引起疫病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养禽场饲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一些疫病长期存在,并有新病不时出现。因此,必须采用全进全出制,并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洗,减少疾病传播机会,严格遵守防疫制度,限制人员、动物和运输工具进出养殖场。对发病和病死家禽,要严格处理,防止疫病扩散。对引进的家禽要进行严格的健康检查,不要将病禽带入场内。同时,还要注意进行疫病的检测和日常的消毒工作。

2.4制定符合当地的科学免疫程序

应选择正规品牌产品,结合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合理科学地使用疫苗,采用正确的接种方式、免疫剂量、免疫程序,以促进家禽健康生长。

2.5注意鉴别真假兽药

随着畜牧业迅速发展,兽药厂家也逐渐增多,假冒伪劣药物频繁出现。因此,购买时要选正规厂家的药物,以免延误病情,造成经济损失。

3参考文献

[1] 左光大,王立霞.家禽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7(10):51-52.

[2] 窦礼正.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8(21):277-278.

猜你喜欢
发病原因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水稻稻瘟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探究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