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情感态度教育 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009-02-23 01:48钱俊瑞
中学生物学 2009年1期
关键词:人格生物情感

钱俊瑞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非常注重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中学生正初在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强,教师直接对他们进行理性的教育,难免会遭到学生的厌恶或心理对抗。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一点有过精辟的论述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充分运用隐性艺术,把有意识的信息隐藏于意识阈之下,使受教育者在无对抗中获得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生物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的隐形性,即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达到水乳交融,自然渗透,隐而不露的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狠下功夫,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因素,明确知识传授点和德育渗透点,并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可渗透的内容具体化。

1用人格的力量教化学生——示范作用

生物教育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生物知识的力量,二是人格的力量。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在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因素。因为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而且学做人;学生不信任教师,就不会爱学这门学科。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来自于崇高的道德修养,正人先正己,教人先教己,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学生都把人格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一个班级的班风,在一定程度上是班主任人格的放大;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其校长人格的扩展。教师的人格成为师德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往往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的全部含义。由此可见,教师人格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

2用自己的情感感化学生——感染作用

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能源。情绪心理学表明,个体情感对认知至少有动力、强化和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其中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抑制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将这一原理应用于生物教学中,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甚微。只有靠学生的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智力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机会。教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不论是聪明的还是笨拙的,爱学的还是厌学的,都要做到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决不能一棍子打死,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要注意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是关心他、爱护他,以真情唤起学生争取成功的热情。

3用知识熏陶学生——引导作用

教师常被看作是知识的象征,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故具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树立形象的必要条件,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威信的重要前提。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的博学多才,进而把对教师的敬慕之情迁移到所学的课程上来。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就是由于受到所崇敬的教师的启发和影响才确定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增强了学习信心。

例如:当讲到“DNA”时,让学生例举了DNA的用途,通过几位学生的讲述,我发觉他们对DNA用于破案很感兴趣,于是在这方面作了些扩展,说:“据我调查,该技术已在数百起案件的技术鉴定中成功应用,但对于高度腐化的白骨化尸体,没有毛囊的毛干等却无能为力。”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那怎么办?”我说大连市刑警支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填补了这项空白。学生们都瞪大了眼,好奇地听我讲。“mtDNA,即线粒体DNA解决了这些难题,它可对毛干、指甲及骨组织等生物硬组织进行个体识别,为打击犯罪活动又添了一种有利的武器。”在讲到“温室效应”时,我又例举了中科大的一项最新成果,那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钻石。在讲到“环境污染”时,我结合美伊战争给学生指出:战争是生态环境的最大污染源。这些例子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树立了教师的威信。因此,教师应该用他那渊博的知识来熏陶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4用兴趣去促进学生——催化作用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推动他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充满兴趣的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较为集中,就能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学习欲望,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有利于提高能力,为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铺路架桥。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的意愿只会伴随着学习中成功而来。”又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不少学生的生物成绩差,因而对生物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则学习成绩更差,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的教学目标要放在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讲课生动,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理解。当学生掌握了教师所教的知识,能独立解出难题以后,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有一种获得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5用实验磨练学生——实践作用

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归根结底是靠学生练出来的。高中生物学教材上有很多探究实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对学生进行很好地训练,培养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在中学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多方面注重情感态度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人格生物情感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第12话 完美生物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