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中国的探路者

2009-02-25 03:13黄伟祥黄仁泽
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主持人

黄伟祥 黄仁泽

他是媒体人、是律师、是作家、是前卫艺术推介者,但他更愿意做一个品牌中国的探路者。

南京的岁末年初有些寒意,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内,一个穿着夹克、挎着书包的年轻人,边蹬着自行车边悠然地欣赏着校园林荫道边刚刚冒尖儿的新绿。偶有学生经过,恭敬地称呼:“徐老师”、“徐教授”,更有人依稀辨认出经常出现在电视上的笑容,半信半疑:“徐浩然!”一脸惊讶。

徐浩然,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的主播,中国年薪最高的电视主持人,却无房无车无老婆,自嘲为“三无人员”,爱骑自行车……

触电演讲的高中生

徐浩然说自己喜欢“飘”,他祖籍湖北,出生在云南,在北京读书,又到广东、江苏工作,足迹遍布了中国版图的东西南北中。而这样的“飘泊”源于他与生俱来的好奇。

“徐浩然=神童”这几乎是他所有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因为自上学起,他的学习成绩几乎永远是全校第一。总有些家长来探究他学习的秘密,就连他的父母也道不出所以然,只知道他对一切知识都充满了好奇,而每一个“好奇”他都会想办法去了解去掌握。这使得他似乎从未卖力地学习,成绩却永远优异。不过那时候的徐浩然显得特别“木讷”,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极少说话,他似乎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那个世界里只有对知识的渴求。

高三那年的某一天,学校的宣传栏贴出了一张海报,是全校演讲比赛,即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的选拔赛。徐浩然破天荒地驻足,他突然来了兴致。报名、写讲稿,这个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任何比赛的“木讷的”优秀生竟一举夺魁,紧接着,又在全昆明市的比赛中获了奖。同学们大跌眼镜,他却觉得小试牛刀、意犹未尽。

“干脆组织个昆明学生演讲团,可以在全市各地巡回演讲……”徐浩然心里有了新打算。“你?高三了,忙得过来吗?”团委的老师本能地劝他。

“没问题!”徐浩然很是胸有成竹。很快,全市各中学的二十多名演讲高手聚到了他的麾下,组织、策划新一轮的演讲,配合团委的主题活动,巡回于各中学之间,好评如潮。大家一致推举徐浩然为团长,不久,他又发起组织了昆明市中学生记者团、昆明中学生文学联社,联谊、参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样样搞得有声有色,徐浩然也在学生圈里声名鹊起。更令人称奇的是,社会活动那么多,他的学习却从来没落下过。

在学生记者团和昆明记者俱乐部的联谊活动中,徐浩然初次结识了真正的大记者,并由此触发了他对新闻的兴趣,尤其是电视新闻。

高考前,徐浩然在第一志愿中填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专业“电视系”。老师有点不乐意:“你的成绩完全可以填清华、北大。”他却默不做声。那一年,徐浩然以537分的高考成绩名列昆明一中的第一名,云南省第三,而同校考上北大的同学,文化课比他低了五十多分。18岁的徐浩然心里没有丝毫的后悔。因为他已经爱上了电视,义无反顾。

冲锋陷阵的主持人

活跃了一年的徐浩然进了大学,反倒又“木讷”起来。当时的北广似乎像个大染缸,什么样的人都有,徐浩然的录取成绩远远高于同学,而他的学习习惯也显得格格不入。在他渴望安静地读书的时候,宿舍里的同学却在打牌,点着蜡烛打麻将,有时甚至还有女生留宿……徐浩然备受折磨,而“舍友”自然也不喜欢不合群的“优秀生”。

最终,徐浩然搬离了宿舍,独自在校外租房,他更加专注于电视知识的海洋之中。1991年,他到中央电视台实习,先后在《新闻联播》、《正大综艺》、《中国新闻》任实习记者。当时备受观众喜爱的《正大综艺》,对准杨澜、赵忠祥的2号机就是徐浩然执掌的。一年的实习下来,中央台对外部曾经向人事处打报告留他,结果却没能成功。因为他是从边疆来的,按规定必须回边疆工作。

这是徐浩然生平惟一一次被动的选择,有些许遗憾,但没有太多抱怨,他觉得自己不管在哪里都会有所作为。想了想,他打了个报告,于是这个广院电视系总成绩全系第一名的优秀学生到了云南思茅的小电视台。那是边疆的边沿,那里有他在意的新闻的真实。

思茅处于“一市连三国”的特殊位置,是毒品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之一。

整整一年,徐浩然一个人扛着摄像机,跟缉毒干警一起翻山越岭,走完了云南的千里边境线,拍摄了“禁毒”系列报道——《来自禁毒战线的报告》。他的镜头,记录下了这片灾难的土地上最真实的生活。在吸毒成瘾的人群中,有的家徒四壁甚至饥寒交迫,有的卖掉了亲生的儿女,有的贫病交加危在旦夕……他的镜头里有悲哀,有无奈,有愤怒,更有无声的呐喊。节目播出,反响巨大。

第二年,徐浩然回到了云南台,在刚刚创办的青年节目《年轻人》任主持人。那是一个“三人摄制组”,徐浩然是其中惟一的壮小伙,于是从提脚架、举灯光、拿话筒、写稿子、扛机器、编片子……所有的活儿他全都干过,渐渐地,他已经完全转型为一个集采编播为一身的“实力派”主持人。

事业随着踏实的脚步蒸蒸日上,很快,徐浩然当选为云南电视台团委书记,《年轻人》栏目负责人,还幸运地拿到了三房一厅的宿舍钥匙。可命运仿佛也和喜欢挑战的他开起了玩笑。就在搬进新宿舍的前几天,他看到了广东电视台的一则招聘启事。那一瞬间的感觉,仿佛当年看到演讲比赛的通知,他又一次驻足,又一次心动了。

偷偷报名、悄悄准备,初试、面试、录像……很快,他从2000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没有一丝犹豫,他又一次“从零开始”。

1997年1月8日,广东惠州,郊区一栋二层楼房内外,一场解救被绑架香港人质的战斗正在僵持之中。楼内是绑匪和人质,楼外是十几名持枪的刑警,还有徐浩然。为了找到这个窝点,他举着摄像机跟刑警一起,已经侦查守候了整整七天七夜。此刻,他们正在黑暗中藏身在面包车内,等待时机冲进去。

夜已深,随着对讲机里一声令下,徐浩然身边的刑警迅速踢开车门,拔出手枪冲了出去,他没有招呼徐浩然。冲,还是不冲?他知道凶残的绑匪手里有枪,他知道已有几次绑架案底的绑匪很有可能负隅顽抗……这样的犹豫仅仅存在了两秒钟,徐浩然跳下车,大步追了上去,手里牢牢端着自己的“武器”——摄像机。

冲进楼,绑匪已被之前赶到的刑警拿下,熟识的刑警看见他,满脸责怪:“你胆子真不小,我根本没想喊你,万一真干起来,最危险的就是你!”徐浩然没说话,他的心里有着一万分的懊悔,不是因为与危险擦肩而过,而是因为那两秒钟的犹豫使他错过了最珍贵的“抓捕”镜头。

当时的徐浩然是广东卫视主打新闻评论栏目《社会纵横》的节目主持人,是全台最特殊的主持人。因为他总是时时刻刻出现在新闻的第一线,时时刻刻见证着新闻的发生。

1999年,《社会纵横》获得中国首届新闻名专栏奖,同年,徐浩然同时获得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最高荣誉“金话

筒”奖,和“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称号。他又一次踏上了事业的巅峰。

身任数职的社会观察者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徐浩然对法律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99年底,他考入中山大学法律系研究生,主攻经济法专业。2000年8月,他先后创办了成立了两家资讯公司,此后赴英国剑桥及法、德、意等八国游学,回国后创办了《企业家内参》、《管理充电》、《新华商》等刊物,专向企业人士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商业信息、情报,更是办得红红火火。此时的徐浩然已经由一个主持人、电视人发展成为一个产学研兼修的商人,一个整合营销专家。但他没有抛弃热爱的电视。2000年,他成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大型电视专题《春风绿南粤》的编导之一,该片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等7个奖项,成为广东电视台有史以来获奖最多的电视专题片。同年,30岁的他晋升为主任记者,成为当时广东省新闻界最年轻的副高级职称获得者。

2002年9月,徐浩然的名字第一次在江苏大地上炙热,因为他在江苏卫视著名栏目《江苏新时空》在全国数千名主持人“海选”中成为惟一的获胜者,年薪50万,这是近年来通过江苏省人事厅引进的首位高薪人才,更是国内新闻主持人的年薪之最!

“他凭什么值50万啊?” “我看他主持得也不怎么样嘛!” ……质疑、非议接踵而来,徐浩然依旧淡定,他的实力只需要时间去证实,并不需要任何辩白。很快,这个学者型的主持人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喜欢他的自信大度、稳重睿智、他的哲思敏锐,更多的人开始喜欢他的新闻点评,因为他总有着一种高屋建瓴的思考和启迪力量。一年后,江苏卫视大型新闻直播栏目《1860新闻眼》开播,徐浩然经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再次成功担任主播,他的“浩然观点”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许多观众每天守在电视机前听浩然对社会新闻独特的评析。很快,南京多家平面媒体更给他开设了社会评论专栏。2005年,他凭借在《1860新闻眼》〉栏目的出色表现再次喜获“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新华社的《现代快报》以及江苏的《东方文化周刊》等其他一些平面媒体先后请他出任专栏作家。同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还把徐浩然与白岩松一起评选为2004年度中国最佳新闻评论主持人,使他走上又一个主持人生涯的高峰。

他潜心做着电视人,做着社会观察家,好奇的触角更积极地伸进了新的领域。2004年徐浩然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文化管理学博士,并被该校聘任为教授。此后,他又被清华大学紫荆管理中心、南京大学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硕导,MBA导师。每逢上课的日子,人们都能看到徐浩然斜挎着书包,骑着自行车往来于电视台和校园之间。这个年薪50万的“名人”是江苏卫视惟一骑车上班的主持人。

在导师面前,他谦虚自律、一丝不苟;在学生面前,他又总是手舞足蹈,乐在其中。而更多的时候,他走进了社会,走进了企业圈之中。徐浩然还获得“当代中国杰出广告人、中国十大营销策划专家、全球华商100位品牌人物”等荣誉……

一个个耀眼的光环下,是徐浩然的淡定和踏实。他依旧蹬着喜欢的自行车,租住电视台附近普通的两室一厅,每天早晨下楼买爱喝的豆浆,时不时地和水果摊的小贩聊聊生意经……对于人生,他仿佛就是徐霞客,游历并快乐着。

(本文采写得到鲍佳汇的帮助,在此特别鸣谢)

实习编辑:黄仁泽

hrenze@126.com

猜你喜欢
主持人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