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胜境别样风情

2009-02-25 06:32余耀中
金山 2009年1期
关键词:古渡古街银山

余耀中

一方沃土,造就了一个千年古渡。

一个千年古渡,又造就了一方千载繁华。

街随渡兴是古渡的效应,于是又兴起了一条古街,从此古渡牵手古街,古街依偎古渡,穿越时光的隧道,伴随着大江的涛声,一种使人心醉的别样风情出现在长江之滨。它就是镇江城西的那个古老的西津渡,在滚滚东流的长江中,它曾经飞溅起无数精美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给镇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人文,直到20世纪20年代,终因大江之中的暗沙东扩,泥沙陡涨,无法寄碇,结束了千年古渡的历史。人们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看着它那淡淡离去的身影,古渡虽已成为历史,但是它的遗址尚在,风貌犹存,古街尚在,风情迷人。

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古渡、古街,已为数不多,完好地保存至今的更是稀少。当今在一些地方,为了追溯历史,为了发展旅游,争相建造仿古景点,虽说是可以为现代人增添新的去处,但是,比起原真的古街、古渡,难免会缺少历史的凝重和文化的积淀,正是在这种比较中,人们又一次感悟到古街、古渡的真正价值,因此,珍爱古街、古渡的人越来越多,寻访古街、古渡的人,也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种审美、这种情怀,人们都把镇江的西津古渡上保存至今的迷人风姿风貌,称之为“西津胜境”。其实,这样的称赞,并不夸张,因为,在西津古渡、古街上,保存下来的是一方历史的浓缩,一方文化的文脉,所保存的是不伪不饰的原真性历史与风情,它犹如一首首诗篇、一幅幅画面,美得令人心醉。更因为,西津胜境是历史的物化,是前人精神的物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里的每一处古迹遗址,每一个岁月留痕,都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一句共同的话语:“西津胜境,别样风情”。

对于蕴藏着别样风情的西津胜境,如能身临其境徜徉其间,无疑是一次很有情趣、很有意境的人生之旅,也是与历史的一次对话,与文化的一种交流,又像是在读一本书,访一次友,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灵,直接去接触和感受西津胜境特有的风情,与其它地方不一样的风情。

走进西津胜境,领略别样风情,贵在用心地去寻觅,尽情地去观赏,仔细地去品味。西津胜境人杰地灵,它有过繁华的过去,也拥有历史的馈赠,这里珍藏着许多历史遗迹、文化印记和不一样的风情。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英籍华人、著名女作家韩素音,曾经慕名来到西津胜境,当她漫步在这方神奇的土地上,目不暇接地观赏这里的古渡、古街、古迹、古韵,目光里充满了惊喜,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她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一语道破了西津胜境之“胜”,西津胜境之“美”,她是用心灵来感悟、来评说西津胜境的,她还把西津胜境比作一个“金矿”,一个“等待开采的‘金矿”。

许多怀着和韩素音同样心情的慕名寻访者,从银山门走进西津渡古街,只需半里多路的行程,就可西出古街,每当人们足踏石板走过六朝古渡口,唐代小山楼,宋代观音洞,元代过街石塔,明清券门,清代救生会,近代民居群,探幽览胜,游兴正浓之时,未曾感到自己的双脚已经在短暂的瞬间作了一次“跨越千年之旅”,自己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走来,再经过自己一回眸、一品味,于是自有一番惊喜,自有一种感悟,仿佛是在镇江的西津胜境读了一次历史,作了一次奇妙之旅。

游览西津渡古街,作“跨越千年之旅”,更有着一种追溯历史、象征人生的情趣,因为古街位于云台山的北麓,是由依山势而筑的古栈道演变而来,所以有起伏,也有弯曲,走在古街上,脚下的起伏使你有上山下山之趣,心中也有逛山城那样的感觉,弯弯的古街,曲径通幽,置身古街,用特写的目光来观瞻,这条古街若平视,它是临江的一个街市;若举目,它犹如山间的一个山镇;若俯视,其弯曲,其起伏,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古街的有起、有伏、有弯曲,和历史长河一样,总是在曲曲折折中奔腾向前。人生的道路也同古街一样,不可能都是平平坦坦,总是在起起伏伏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这是古街上敞开的历史篇章,若是再用心地进一步去寻觅,古街的深处,还珍藏着一本平安祥和的“书”,这本“书”,是世代古街人家用平安的愿景、祥和的心态、质朴的民风、和睦的邻里关系共同书写出来的。且看,古街上错落有序的一个个街巷,通向民居,连接着人家,巷口的砖墙上或券门上分别刻着“长安里”、“平安里”、“吉安里”、“吉瑞里”、“南星巷”等等巷名,虽说是普普通通的巷名,但它所凝聚的则是世代古街人家的一种心声,折射出的是一方民风。古街人家把平安祥和视为美德,作为公德,大家都在默默地信守,大家都在以自己的行动通过日常生活共同营造起一方平安祥和的民风、世风。狭长的街道,古朴的风韵,祥和的氛围,这些都是古街的历史印记,也许这正是西津渡古街的历史人文价值所在,这正是西津渡古街所拥有的别样风情。

自古以来,在当地人的心目中都把西津胜境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贯穿西津胜境狭长的古道上,东有银山、中有玉山、西有金山。由东面走进西津胜境,它的入口处,就是云台山麓东北角的一个小山,名叫银山,传说中的银山,山中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堆积如山的银器、银元宝和各种法宝,乃仙人藏宝之地,平日里,这银山,只见山,不见门,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大年初一到初五,才开山见门,两名道童拱手微笑,向来往于西津胜境的男女老少互贺新年,共迎新春,所以,这个银山门,就成了镇江的一个地名,就成了镇江民俗中祈福祉、求吉祥的一个起点。从银山到玉山到金山,象征着步步吉祥的吉祥之路,象征着步步高升,一步更比一步好,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西津胜境,自古以来,也是一处佛门胜境,东有祈福祉、求保佑的“同登觉路”,保佑“共渡慈航”的千年古刹观音洞,中有“超度众生”、“同登彼岸”的千年古刹超岸寺,西有江中浮玉、江天一览的佛门禅林金山寺,鼎盛的香火,虔诚的信众,浓浓的禅意,青灯黄卷、暮鼓晨钟、礼佛参禅,香烟缭绕,佛教文化在这里千年积淀。寓意善财童子拜观音的五十三坡,是信众们来西津胜境礼佛参禅的起点,因为“五十三”源于佛教《华严经》,说的是虔诚的善财童子为了求佛,南行一路参拜了五十三位高知,后来被南海观世音收留在身边。游览西津胜境,由五十三坡拾级而上,登临第五十三坡时,犹如当年的善财童子已经参拜了五十三位高知,再前行数十步,便是观音洞,来到了观世音菩萨的身边。耸立在古街街心的观音洞和昭关石塔千百年来总是默默地守望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将“同登觉路”的福祉,“共渡慈航”的慈悲,撒向人间、撒向世人。

其实,观音洞不只是一个洞,而是一座千年古刹,它耸立在西津古渡旁,素有“普陀岩”和“小普陀”、“北普陀”之称,浙江普陀山的大普陀临海,镇江西津胜境中的观音洞“小普陀”临江。浙江普陀山紫竹林中观世音坐北朝南,镇江西津胜境观音洞中的观世音,依山面江,坐南朝北,被誉为“倒坐的观音”,一个共渡慈航于碧波万顷的浩浩南海,一个共渡慈航于东流万里的滚滚长江。

最令人称奇叫绝、赞叹不已的是镇江观音洞奇特的建筑。它由云台山麓的一处天然岩洞开凿而成,始建于宋代,清咸丰九年(1859)重建,是一个洞天佛地,是一座洞的庙宇,洞内连着洞外,三层佛屋,大都是依山坡而建,靠山的一侧,就是云台山的山体石壁,佛屋的梁柱,又大都搭建在岩壁之上,只要仔细地观赏这奇妙的建筑,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深藏于观音洞后面的一个“悬空寺”,看似三层楼,其实是半倚山坡半在外的“半楼”。观音洞藏景于后山,这是西津胜境的胜中之“胜”,人们在礼佛之后,登临洞顶山崖,便是一处极具佛教寺院特色的江南园林,“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意境展现在眼前。洞顶的平台,犹如一个独特的“观景台”,置身平台上,可一览大江风貌,长江雄姿,看大江东去,观潮起潮落,还可遥望对岸的古城扬州,“江上别开名胜地”、“两三星火是瓜洲”的诗意与眼前的美景交织,融入同一视觉,化作同一观感。古人在扬州平山堂,以眺望来赏景镇江,镇江在观音洞的洞顶山崖上,同样可以远眺二分明月的扬州。此种隔江远眺,各揽秀色的赏心悦目情趣,如今依然可以再现。

岁月沧桑,千年流淌,随着长江上游泥沙下泄,下游江流改道,西津古渡功能逐渐丧失,往日的千帆云集,商贾如流,行旅如织,兴旺繁华的历史烟云已经散去,已经成为历史。如今,古渡古街都已老了,但是,仍然是那么古朴,那样庄重,仍然给人以不老的感觉,因为西津胜境有着千年不灭的生命。它承载的是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拥有的是历史原真的历史价值,它在传承历史中又默默地连接起现代,融入了现代。

猜你喜欢
古渡古街银山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古渡熙攘千帆竞 滇池北岸谱华章 守正创新强承载 起航奋进新中心——这里是官渡,这就是官渡
西津渡古街忆旧
古街新韵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金江古渡
RIGIDITY OF COMPACT SURFACES IN HOMOGENEOUS 3-MANIFOLDS WITH CONSTANT MEAN CURVATURE∗
首届“古街杯”网络楹联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