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经济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2009-02-27 06:47马光远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内需楼市城市化

马光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对民众关注的经济形势做了较为全面的研判,实际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恰恰对中国经济加快解决自身问题形成倒逼。“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中央提出的五项任务,就艰巨性和长期性而言,显然不仅仅将贯穿2009年工作始终,更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生活调整的主旋律。对于这五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理解和把握,难免引喻失义,有必要对一些认识的误区进行一些澄清和说明。

首先,关于增长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境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远未完成,以城市化为例,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在40%左右,未来20年将达到60%以上,建设任务仍非常之重,这决定了中国经济有极大的自然增长空间,只要措施得当,完成“保8”的目标并不困难。但是,相对于保增长对于目前而言。更重要也更艰难的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如何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如何调整包括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在内的各种失衡现象,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不仅更为重要而且更为迫切。

其次,关于中央扩大的公共性支出,以及地方的配套投资,绝非为投资而投资,为拉动增长而投资。而是一定要体现民生内涵,我们看到,为了避免出现误读,中央对本次投资的重点领域非常明确,主要着眼于民生和经济转型,这实际上是在提醒地方政府的投资方向,如果缺乏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内涵,不是立足于真正促进内需,很有可能重现上次积极财政政策的诸多弊端,加深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的矛盾。

再次,关于改革与扩大内需的关系。我国经济深层矛盾和内需不振的根源不是改革过头,而是改革不足。如果不深化改革,并以改革来推动结构调整,那么中国经济的未来转型之路很可能夭折。而目前改革的共识已经相当集中,即: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分配正义;通过打破垄断,建立经济民主;通过弥补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民生的欠账和改革的失误,解除内需不振的体制性障碍,以上是我国经济能否再现下一个30年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最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是“救助”会,不要期盼中央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产业都会注资拯救。比如,中央提出要稳定股市和楼市,就被某些人误读为中央要设立平准基金救市,并由此推断要出台更大的政策扶持楼市。无疑,股市和楼市很重要,也的确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中央政策的着力点仍然在于经济的全局,仍然在于民生和结构调整,如把稳定股市和楼市片面理解为托市甚至托价,显然和中央的精神背道而驰。

猜你喜欢
内需楼市城市化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4月楼市政策扫描
3月楼市政策扫描
中国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仍有欠缺
供给侧改革下高等教育隐忧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内需与外需的动态关系——来自中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