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区城市绿地盐碱治理思路与实践探讨

2009-03-08 04:59郑建宗刘黎明马正华
草原与草坪 2009年6期
关键词:城市绿地柴达木

郑建宗 刘黎明 马正华

摘要:以海西化建公司绿地建设为例,对柴达木地区城市绿化盐碱发生特点以及活动规律作了简要分析,提出治理的具体途径是从土地适应性、灌排机制、营养供给、土壤肥力培育4个方面入手,并要齐头并进,综合治理。

关键词:柴达木;城市绿地;盐碱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00(2009)06-0066-03

柴达木地区覆含格尔木、德令哈、乌兰、都兰、大柴旦等7个县(市、镇)和茶卡、香日德、花土沟等一批正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交通、工矿、农贸型大镇,城市城镇文化广场道路绿带庭院绿地建设步伐快,实现了绿化美化,积极迈向生态化公园化。但是由于地处内陆高原,气候高寒干燥,是我国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地区之一,绿地建设颇受影响,严重影响人居环境建设进程。如何治理盐碱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海西化工建材公司机关大院绿地建设条件在柴达木城市绿地建设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探讨其盐碱治理对于全区城市(镇)绿地系统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柴达木地区自然概况

柴达木地区位于E90°05~99°45′,N35°02′~39°20′,东北高,西南低,四周高,中间低,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和经纬地带性,区域性差异大。境域平均海拔2700~3200m,年均日照数3009~3532h,年≥5℃积温1180℃,年最高温度+28.8℃,最低温度—29.3℃,平均温度≥+2.1℃,日温差12.6~17.8℃。无霜期87~131d,年降水量35~290mm(最高年份),蒸发量1358.0~3526.1mm,集中分布和在6、7、8、9月。柴达木地区土壤形成因素单一,熟化缓慢,有机质含量低,盐分含量高,并隨土壤类型不同和地域不同而不同。

海西化建公司位于德令哈市东南4km,绿地面积约3000m2,海拔2860m,年平均气温5.3℃,年降水量207.6mm,土壤为棕钙土,质地砂壤,pH≥8.40,有机质含量≤O.22%,CaCO39.7%~11.5%,全盐量1.60%,盐化类型Cl—SO4,主要离子HCO3、CI、SO2-4、Ca2+、Mg、K、Na。土壤厚度60~90cm,下层为砂卵石层,地下水位≥25m,绿地灌溉引用自来水。建植以草坪、花树、草花、榆树带,其中以草坪为主,花树草花为点缀,榆树绿带作草坪边沿修饰。土地质量与建设内容在土壤因子上适宜性较差,必须进行盐碱改良。

2柴达木地区盐碱地特点及活动规律

2.1柴达木地区盐碱地特点

该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小,降水仅是少部分而且是成土母质和土壤表层盐碱因子流失和淋溶,土壤中存留有相对较多的易溶盐分和致碱盐分;土壤质地较轻,多为砂壤中壤;结构简单,营养成分单调,土壤底层多为砂卵石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洗盐分基础。

2.2盐碱因子活动规律

盐分溶于水,在土壤溶液中形成阴阳离子,实现相对平衡。盐分溶解量与土壤水分含量成正相关关系,盐分含量高则溶解需要水分量相对则高。土壤溶液随土壤水分饱和程度发生移动,当其重力大于吸附力时,土壤溶液则向下移动,相反当重力小于吸附力时则存储于土壤中,并在表层具有一定蒸发力时则向上移动,其最终将使盐分聚集于土壤表层,或停留于土壤底层和流失地下。柴达木地区弃耕地土壤表层盐分聚集量常达土壤盐分总量的2/3以上。

3治理思路与实施方案

从土壤主体着手调整土壤溶液进行物理化学治理,从植被建植入手选择品种开展生物治理,实现土壤与植被统一;因害设防,边建边防,防建结合,达到无盐碱影响。

3.1保持植被与立地条件高度适宜

从城市绿地功能出发选择建植品种,保持与立地条件完全螯合或相对统一。结合功能要求对建植品种耐盐碱性等生理性能进行考察,选定的草坪草有草地早熟禾(Poa pretensis)的公园和肯塔基2个品种;高羊茅(Testuca arundinacea)的猎狗。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暴马丁香(Syringa amuren-sis)、紫丁香(Syringa oblata),陇东海棠(Malus tTa?2-sitoria),苹果树(Malus pumila),重瓣榆叶梅(Pruunstriloba),玫瑰(Rosa rugosa),垂榆(Ulmus pumila-uat)。草荷兰菊(Aster novi-bllgii)。榆树绿带:榆树为春榆(Ulmus japonica)。该品种在德令哈地区均有栽培历史,且与土地表现出高度适应性。

3.2建立灌溉与盐碱制动系统

在草坪建植前,对盐碱地进行积水渗灌,边渗边排,使土壤中盐分得到充分溶解,通过重力作用下排到底层砾卵砂石层中流失。积水深5~8cm,积水3d。试验表明土壤洗盐可达45%以上。其次,有意蒸发,使盐分集聚于表土,晾晒期6~8d,然后深翻,再使盐分置于地下深层;随后再进行漫灌,使盐分最大程度排入地下。

在建植后,建立灌溉制度,实行定量灌溉,既保持土壤一定含水量使之压盐洗碱,又要防止因水分过度而降低土温影响植被生长。建植初期绿地喷灌为1~2次/d,1.5~2 h/次(喷量定额约1.5 t/h,喷幅半径12m),墒情基本维持在黄墒状态。

为防止盐碱次生化,在灌溉中做到:首先,安全灌溉,要求灌溉水矿化度≤2g/L;其次,灌排结合,在进行灌溉的同时,设置排盐系统,将盐碱因子排出植被生长层。本绿地底层为砾卵砂石结构,具有较为良好的排盐基础。

3.3保障植被营养需求与土壤肥力供给平衡

遵守植物营养最小因子法则,探索土地报酬递减效应(规律)和“盐分一营养”关系,优化营养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供给能力,保持植被营养供需平衡。

(1)植被营养盐碱互动化

结合土壤养分位建设,建立土壤“营养一盐分”离子互换机制,使盐分因子有效解离并排出植被生长层。以本地较为丰富的羊粪作为有机质肥料原料建设土壤胶体,以过磷酸钙、磷酸二胺作为改良剂替换盐分离子,建立土壤营养互动体系,并反复翻耕,使基肥均匀分布在土层0~15cm,为互动营造机会环境。

(2)植被营养全价化

根据草坪生长需求组织营养,保持营养全价化。试验根据土壤背景结合基肥、追肥和盐碱改良补充了N、P等大量元素和Fe、B等微量元素,改善土壤营养状况。

(3)植被营养适量化

充分估计盐碱对营养吸收影响,科学合理确定施肥量,确保植被吸收不受盐碱干扰。采取了最大量估计方法估计土壤盐碱含量和代换量,有计划施加肥料。羊板粪平均不少于5cm,过磷酸钙1 500 kg/hm2,磷酸二铵300 kg/hm2,充分的保障盐碱离子代换量和土壤营养水平。

(4)植被营养补充适时化

按照草坪不同生长发育节律,及时补充营养,满足其生长需要。分别在分蘖期、生长期以叶面喷施、地表施肥等形式进行了追肥,保障植被营养需要。

3.4完善土壤肥力调节机制

改善土壤组织结构以增施有机肥料为突破口培育土壤团粒结构,充分利用植被残枝落叶、动物粪便以及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建立土壤养分位供求载体;结合土壤质地状况,加砂改粘,加壤改砂;定期中耕,建设土壤组织。针对土壤质地轻易跑肥跑水的不良状况,建植前,掺加了风化煤、炉灰以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在增加土壤微量元素同时,改良土壤质地;在生长过程中,针对地表板结状况,制定中耕制度,确定每45d中耕一次,优化土壤水、气、热条件。其次,结合中耕开展除草,避免杂草争夺绿地养分,营造植被生长发育环境,提高植被防盐碱能力。

根据此实施方案,海西化建公司绿地盐碱危害从重到轻有明显降低,3个月后实现了植被与土壤基本适宜程度,花草根深叶茂正常生长。柴达木地区土地类型多,盐碱类型以及危害程度不同,治理中应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以治为主,防治结合,多渠道立体化综合治理。

猜你喜欢
城市绿地柴达木
城市绿地观花植物资源应用研究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城市绿地规划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