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思考构建普通小学学校文化

2009-03-12 09:29许培军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2期
关键词:科学制度学校

许培军

学校的管理是一种文化,学校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一部分。学校要取得本质意义上的和谐,必须实行文化管理,用文化来激励人、鼓舞人、约束人、凝聚人。文化管理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理念和思想的引领下进行,才能实现全面的和谐与进步。

一、科学发展观与文化管理

1.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与学校实施方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所以,科学发展观,就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的视角和方法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指科学的思维与教育理念,其次是指科学的管理方法、原则、策略、思路。

学校的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理念导航,七一小学的发展就注重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例如,七一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目标是“学会学习,懂得感恩,强健体魄”,其思想和理念建立在教育的本质基础上。学校能够统筹兼顾,注重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抓好干部和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通过“过程管理”、“干部工作贡献率”、“民主评价量化”等一系列更为灵活、更具可操作性、人性化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来评定干部与教师一学年的工作业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因材施教,教给孩子们生活的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由此增强了教育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加强监督管理,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领导层面上广纳贤言,基层上发挥家长学校、教师代表大会的反馈作用和参政议政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分数和升学只是学生素质的一个方面,学生全面发展是七一小学追求的目标。

2.文化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

文化管理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高层次的软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是用文化积淀去教育人、引导人、启发人、熏陶人。

文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塑造自身形象、有效管理、决胜市场的法宝,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战略,是现代学校实现保教质量的有效保证。科学的学校文化管理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要素,势必能在促进领导的决策力,强化以人为本原则,构建学校文化,培养教职工的组织精神,优化环境和机制,增强学校活力,塑造良好学校形象等方面带来巨大的绩效。

文化具有独特性,不仅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味,更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状态。七一小学的学校文化是一种积极、主动、活泼、向上、奋进的文化氛围,每一幢建筑、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都非常具有灵性和人文特征,这使得每一个走进学校的人都受到熏陶和感染;学校注重以人为本,提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和为教职工的幸福人生添彩;学校给师生创设了一个崭新、舒适、现代的,健康、和谐、活泼的学习成长环境,更重要的在于,给师生营造了一个宁静致远、激情奔放、热爱学习、强健体魄的研究、学习和感知“圣人教化”的场所。七一小学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力量,促进人学会学习,创新发展,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和谐发展的学校需要实行文化管理

1.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实行文化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校教育者是人,被教育者也是人。纵观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经验管理,这是一种原始的管理办法,是按照管理者的经验来进行的管理;第二制度管理,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一套制度来约束,就是“制度管人”;第三文化管理,通过管理人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从而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这是一种人文管理(文化管理),是具有人文关怀,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新的长效管理办法。以往的学校管理大多注重制度管理,强调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周密的计划,明确的责任分工,强调定量评价等刚性因素,这对于管理目标的实现确实是很重要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情感、信念、价值与行为标准等柔性因素的长期培养,因此,教师的积极性并不一定会随着规章制度的完善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也在打折扣。由制度管理走向文化管理,即从“物、事”管理走向人本管理,它重视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侧重于体察师生的内心情感,重视情感的价值在管理中的运用,从而为师生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以此超越制度管理。开始时,七一小学比较注重制度管理,但是制度是一种强制的规范,不能解决和谐发展的问题,于是加上文化管理,但制度管理也不能丢。这就要求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强学校文化管理,建立和谐的校园,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者满意、被教育者满意的教育。

2.文化管理是学校和谐发展的标志

学校的文化管理是柔性的、渗透性的,作用是潜在的、长久的,正可谓文化无形,作用无限。当然,学校的文化首先靠机制,其次是认同、积淀和固化。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是需要长期积淀的,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所以,要实现和谐发展,必须坚持文化的、人文的、充满人性关怀的管理,学校的一切都要高举和谐的旗帜,让文化的、人文的因素渗透在发展的各个环节中。

和谐发展,就是要以文化为渗透,取得师生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学生在学校每天快乐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收获态度,感受情感,树立价值观,就是在文化的引领下取得的和谐成长。再比如,教师浸润在良好的学校文化中,寻求自我价值的良好实现,获得文化的更是人性的赞赏和褒奖,进而不断激发自我价值的展现,实现自身的专业需求和发展。

三、对学校文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分析,学校实行文化管理是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标志。一所学校是否真正处于和谐发展的理想状态,关键看它是否实现了文化管理。因为学校是教育的磁场,是文化和文人的聚集地,学校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思想和文化理念的发源地和传播地。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理念是管理的前提,是学校和人精神组织的核心,它外化于人的言谈举止,内作用于人的心灵。制度管理是学校文化管理的一部分,制度也是一种文化。学生的组织纪律和精神状态,教师和学生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品味,都源于学校文化管理的熏陶和浸润。

因此,我建议:学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促进学校发展,实行文化管理,加强自身内驱力,靠学研富脑修身,建设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加强办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丰富和发展学校在文化层面上的管理,使学校管理有条不紊、和谐有序的发展,使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高度一致、激情奋进,不用扬鞭自奋蹄,使文化和精神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最大化。

学校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实行文化管理,才能持续、高效地发展,才能加快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效益,才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品味,使其自身的精神和习惯促进自身发展,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田欣欣)

猜你喜欢
科学制度学校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某些单位的制度
学校推介
科学拔牙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