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009-03-16 09:57柏龙彪蒋明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柏龙彪 蒋明华 尹 华 陈 亮

摘要调查分析了2004年花溪区黔陶乡谷洒村水稻的主要病虫害:稻瘟病、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的发生与为害以及预测预报,并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拟定出一套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以期为经济有效地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指导。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03-02

目前,危害水稻的各种病害达260多种,造成威胁十分严重的病虫害达30多种。然而,随着水稻种植面积连年扩展,耕作制度的合理改革,栽培技术的不断提高,水稻品种的逐步更新,特别是杂交水稻在农业生产中的不断推广以及化学速效肥料、高效低毒农药使用量的成倍增加、其他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水稻的各种病虫害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花溪区黔陶乡位于贵阳市南部,与龙里、惠水交界,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为喀斯特地貌,中低山峡谷,地面起伏大,自然形成2个小气候。一些水稻病虫害在当地发生相当严重,在对当地水稻病虫害的系统调查中,发现花溪区黔陶乡水稻主要病虫害有:稻曲病、三化螟、二化螟、大螟。为了确保水稻的丰产稳产,必须进行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1调查方法及数据

1.1稻曲病发生情况调查

由于稻曲病的发生流行与品种、追肥、播秧密度及温度都有关系,一般来说,晚熟品种重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重于早熟品种,但同熟期的感病程度差异也很大。为此,2004年在花溪区黔陶乡谷洒村对当地的3个主栽品种金优63、汕优77、金优725的抗病性进行调查,具体方法是: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在田间对各个品种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 1~2块,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100穗,按照分级标准记载病穗数(表1、表2)。

在对3个品种的调查中发现,不同的品种发病轻重不同,金优63最重,汕优77次之,金优725最轻,3个品种的病情指数分别为8、2.25、1.3。而同一种品种,由于施肥水平的提高,稻曲病发生明显加重,过量施用氮肥,特别是后期氮肥施用过多发病重。

1.2水稻螟虫田间调查

1.2.1螟虫种类调查。田间随机拔取枯心(或白穗)剥取幼虫(不少于50粒),总共调查3次。结果发现,在7月16日以前,二化螟幼虫占70%以上,但在8月11日以后,大螟幼虫占75%。在水稻的生育期中,该地区发生的主要虫害中三化螟发生较少,以二化螟和大螟虫为主(表3)。

1.2.2不同生态条件下螟害率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各2~3块,用平行线取样法,每块田查200丛稻,在调查区内拔取被害株,剥取死活虫,总共调查2~3次。

调查中表现,当地水稻三化螟、二化螟、大螟都发生在各代害虫的盛发期,对水稻造成危害,使水稻的螟害率达30%左右,虫口密度达3.9万株/hm2左右,主要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水稻进行为害,只不过水稻不同的生育期,主要的螟虫种类不同,在7月中旬,以二化螟为害为主,大螟发生较少,三化螟从未发生;8月上中旬,以大螟危害为主,二化螟已进入化蛹羽化阶段,三化螟开始发生为害。

2预测预报

2.1三化螟

三化螟的预测预报由县、乡专业测报站与群众性的“两查两定”工作相结合,专业测报站可根据各代螟虫的发育进度、虫口密度、苗情检查和气象预报,参照有关的虫态历期、繁殖危害比例及气象等因素,预测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程度。

2.1.1短期预测。①发期预测(应用实验工厂的化蛹进度)。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1~2块,3~5d调查1次,从每块田中每次剥虫30头以上,分别记载幼虫、蛹、蛹壳。根据公式计算化虫率:化蛹率(%)=(活蛹+蛹壳)÷总虫数(幼虫+蛹+蛹壳)×100;预测方式是:发蛾始盛期=化蛹率达16%~20%+蛹历期;发蛾高峰=化蛹率达45%~50%+蛹历期;发蛾盛末期=化蛹率达80%+蛹历期;蚁螟盛卵期=化蛹达45%~50%日期+蛹历期+产卵前期+卵历期。②发生量测预。第1代根据越冬虫口密度,参考气象分析预报其发生趋势;第1代后的各世代根据残留虫口密度的调查,参考常年同期密度与下一代发生数量的关系。预测下一代蛾量和产卵块密度。计算公式:观测区内总发蛾量=始蛹期活虫密度×早源田面积;分布面积;观测区内卵块总量=总发蛾量×雌蛾(一般以50%计)×每雌蛾产卵数(2块左右);平均卵块密度=卵块总数/分布面积 。

2.1.2中长期预测。积累有多年历史资料的测报站,可以进行中长期测预,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期距预测法。①平均期距法预测。调查得到化蛹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加当地历年同期同虫态的平均期距,预测下一代的化蛹期或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②相似年距期法预测。调查得到化蛹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加过去气候相似年份同期同虫态的期距,测预下一代化蛹或发蛾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2.2二化螟

二化螟预测预报方法,大致与三化螟相似,但由于其生活习性不同,预测方法也有所差异。

2.2.1发生期预测。越冬代化蛹直度调查。二化螟寄生范围广,越冬场所复杂。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2~3种不同寄生类型虫源田,每种类型选虫口密度较大的为检查对象田,根据历史资料从始蛹期开始,每3~5d调查1次,至化蛹率达40%~50%为止,可以对二化螟的成虫子高峰期和蚁螟盛卵期进行预测。

利用二化螟各代化蛹增长率预测化蛹期,并根据化蛹期,预测发蛾期和卵块孵化期。二化螟发育进度与温度高低密切相关,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育进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而且在一定的温度变幅范围内,其发育进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各代逐日化蛹增长率的平均值,一般在不同年度间比较接近,第1代(越冬后化的蛹)为1.35%~2.58%,平均2.21%;第2代(第1代幼虫化的蛹)3.62%~5.30%,平均4.8%;第3代(第2代幼虫化的蛹)4.5%~6.4%,平均5.33%。究其原因:一是气温比较稳定,二是耕作制度比较稳定。

由于各代逐日平均化蛹增长率的平均值在不同年度间比较接近,因而可利用化蛹增长率来预测各虫态的高峰期,方法是在各代化蛹高峰期(根据历史资料确定)选择主要2~3种虫源型田,查1次化蛹进度,并根据当时实查的化蛹率,应用各代逐日化蛹增长的平均值,推算化蛹高峰期。化蛹高峰期=(化蛹高峰期化蛹率-当天实查化蛹率)/日平均化蛹增长率;化蛹高峰期化蛹率一般为50%。

2.2.2发生量预测。①越冬虫口密度调查。当稻桩、稻草内越冬幼虫化蛹率达20%左右时进行调查。因二化螟越冬场所多,应选择当地主要类型田,除稻桩、稻草外,小麦、油菜、紫云英、菱白、田边杂草等都应注意调查,求出虫口密度,与历史资料相比较,进行分析,预测当年二化螟发生的数量。②其他各代虫口密度调查。在始蛹期开始调查,选择2~3种当地不同类型的稻田,用单行平行线跳跃法取样,在调查区内拔取被害株,每块田查200丛稻,剥取死活虫,根据公式计算虫口密度(因为二化螟在健株内虫口密度也很大,和在叶梢内化蛹特性相似,可整株剥取),与历史资料相比较,进行分析,预测当年二化螟的发生数量。虫口密度=(调查得总活虫数/调查丛数)×单位面积稻丛数。

2.3大螟

由于大螟成虫有倾向田边杂草和边行作物产卵的习性,第1代大螟成虫大部分产卵在埂边杂草和田边的玉米及水稻上,杂草上的卵孵化后,先在杂草上生活,2年后逐渐向玉米、水稻转移为害,因此在预测预报时应注意。

2.3.1查幼虫化蛹进度,测成虫盛发期。在各代幼虫化蛹始盛时进行,越冬代每隔5d调查1次,以后各代隔3d查1次,选择2~3种不同类型田块,越冬代每次查清一段稻根中的幼虫、蛹、蛹壳数,每次剥查活虫数不得少于30头,以后各代宜多查一些被害田,每次拔取剥查每个被害田稻苗的1/4,玉米田剥查枯心株不得少于30株,检查时,如遇到1株内有相同龄期的幼虫多条,可作1条记录;如虫龄不同,应各记1条,每次剥查活虫数不得少于50头。根据各级幼虫、蛹和蛹壳所占的百分率,推算下一代成虫、蚁螟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同三代螟)。

2.3.2查成虫发生数量,预测蚁螟盛孵期。4月下旬到9月中下旬,逐日用黑光灯诱集,每日天黑灭灯,第2天清早将毒瓶收回,也可利用雌蛾活体性诱法或化学合成螟性诱剂诱集。方法是:将田蛹羽化的大螟雌成虫放入茶杯大小的绿纱笼内,用浸湿的脱脂棉球保湿,傍晚挂出,清晨收回,在绿纱笼下放一个开口直径23~27cm的小盆,内盛清水,并滴洗涤剂少许,分别清点所诱到的成虫数量,作好记录,诱到蛾子最多的1d,即为发蛾高峰期,然后加上产卵前期和卵历期,即为蚁螟盛孵期。

3防治措施

人为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碍于病虫生长发展的小气候,可以长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因此,农业防治是水稻综合防治的基础,只有切实地抓好农业防治,才能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1消灭虫源、菌源

带菌的稻草要及时烧掉,或者堆砌做肥料。稻曲病是以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因此,在水稻收获后要深翻土壤,以便使菌核和稻曲球深埋在土壤下腐烂;在播种前,要翻晒稻种,并切实做好浸种消毒工作,一般用强氯精、抗菌剂401和402、福尔马林等处理,以杀死种子所带的各种病菌,减少来年菌源量;螟虫发生较多的田块,要大力推广齐泥割稻,干旱田要拔除禾兜,冬作田要拾尽禾兜,冬闲田要灌深水,消灭越冬的老熟幼虫及虫蛹,降低越冬虫基数。

3.2合理安全轮作,加强耕作管理

同一品种应尽量连片种植,避免插花混栽;土壤轮作,可以改良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土壤内部达到水、肥、热协调统一,形成水稻生长发育最适宜的酸碱度,同时清除田间杂草,可使水稻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调整播期和移植期,使大田稻秧生长一致,易受害时期与害虫发生期错开,减少害虫危害机会;螟虫发生重在肥、水、劳力等条件不足的地区,可以合理搭配一小部分单季晚稻,有些地方即使条件充裕,也可以均匀地搭配一小部分单季晚稻,因其既是2代三化螟的主要对象田,又是虫源的“桥梁田”,也是合适的2代诱杀田,可充分利用这些诱杀田加强药剂防治,切断桥梁,(下转第106页)

(上接第104页)

变害为利。

3.3选栽抗(耐)病虫品种

选栽抗(耐)病虫的优良品种,增强水稻自身的抗(耐)病虫能力,使寄主与病虫的斗争朝着不利于病虫生存而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这是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基本环节,如海南糯、81晚新37等品种抗稻曲病;黔西推广种植的威优77则较抗稻曲病;余晚6号因叶色黄绿,使三代螟等危害减轻;金优63良种由于推迟了抽穗期,也可错过第3代螟害,取得较好的效果。

3.4合理施肥管水

合理地施肥管水,是防治水稻病虫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肥料不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土壤的团粒结构有直接的影响,同时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因此,要注意有机肥料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全面配合施用,施肥时应掌握: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巧施穗肥,增施磷钾肥,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有选择地施用微量元素肥,还要避免偏施或迟施氮肥。肥与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水稻的管水技术一定要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即要遵循“浅灌勤灌、适当露田、浅水分灌、深水孕穗、干湿壮籽”的原则。在螟虫发生区掌握化蛹进度对虫源田淹水2d,杀死螟蛹后立即排干田水,不会影响水稻生长,施药防治螟虫等害虫时,田间保水3cm左右,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偏施氮肥,水稻贪青徒长,稻曲病重,更有利于水稻螟虫的侵入和危害。

3.5搞好品种合理化布局,适当密植

利用某些害虫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的特点,适当搭配早、中、迟熟品种,使部分水稻易受害阶段与害虫盛期错开而避免受害,防治水稻螟虫可适当搭配早、中、熟品种,使分苗期、孕穗期、抽穗期与螟虫盛卵期错开,从而减轻危害。

水稻行向以东西为最佳,这样阳光透射光照强度大,从而可减轻病虫危害。进行适当密植,不仅能增加一定面积内的水稻基本苗数,提高光能利用率,为高产打下基础;而且能人为创造一个适宜水稻生长发育的良好的农田小气候,从客观上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3.6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是现阶段综合防治中不可缺少的应急手段。药剂防治具有杀伤力强、见效快特点。可以把大量虫口歼灭在无害之前,有效地减轻螟害威胁,在保证安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大田保小田,压上代控下代”的防治措施。

3.7生物防治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除受气候、人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天敌的制约。利用生物之间矛盾斗争的关系,人为地创造有利条件,保护和利用天敌,消灭或抑制人类有害生物,是生物防治最基本的特点,具有花工少、成本低、操作简便和对人畜安全、无残留等优点。

4参考文献

[1] 胡建生.左溪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配套技术应用效果[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激健”在水稻病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3年衡阳市早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