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2009-03-16 09:57孙娟娟卢远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小麦

张 伟 孙娟娟 卢远东

摘要介绍了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选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指导小麦标准化生产。

关键词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59-01

1范围

本标准化技术适用于中、高筋粉类小麦生产。对于生产绿色小麦应另遵循绿色小麦生产标准。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技术标准实施,在小麦主产区,产量可达3 370~3 375 kg/hm2,同时小麦品质优良。

2种子选择及处理

2.1品种选择

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推广品种。硬质型小麦,蛋白质含量大于15%,湿面筋含量大于35%,沉降值大于45mL,稳定时间7s以上。

2.2种子精选

播种前将全部种子用小麦选种机精选,剔除瘪粒、病粒及杂质。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0%以上,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无检疫对象(无毒素、野熟麦腥黑穗病等)、无病虫、无霉烂。

2.3种子处理

2.3.1种衣剂包衣。在小麦病害严重的地区,进行种子包衣。超微粉体种衣剂包衣,可有效地预防小麦腥、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等,促进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逆力。超微粉体种衣剂使用量与种子的质量比为1∶600,使用量小,可减少污染。

2.3.2药剂拌种。①用福美双拌种:播前用种子量3%的50%福美双均匀拌种;②增产菌拌种:增产菌150mL/hm2,在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也可与福美双混用,拌种后应在72h内播种。

3轮作与整地

3.1合理轮作

选择大豆或玉米茬种植小麦最为适宜,也可实行麦—豆或麦—玉米2年以上轮作制。

3.2整地

平播小麦,进行伏、秋翻或耙茬深松的地块,翻深为22cm以上为宜,要翻耙结合,力争达到无大土块和暗坷垃,1m2耕层直径大于5cm的土块应少于3个;无深松条件的地块,耙茬深度为12~15cm,深松深度大于25cm。伏秋翻地或耙茬深松的地块,入冬前应达到待播种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可进行秋耙茬,拣净茬子,耙深12~15cm,一定要捞平耙细。

4施肥

施农家肥22.5t/hm2(有机质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机肥作基肥。提倡测土配方施肥,南部和北部地区施N 75kg/hm2、P2O5 90kg/hm2、K2O 37.5kg/hm2;东部地区施N 90kg/hm2、P2O5 90kg/hm2、K2O 67.5kg/hm2;西部地区施N 75kg/hm2、P2O5 90kg/hm2、K2O 37.5kg/hm2。缺硼地区和地块,施用硼肥30~45 kg/hm2作种肥。提倡底肥、种肥分施。未施底肥的地块,应种、肥分施,以防烧苗。

5播种

5.1播期

土壤化冻达到5~6cm深时,进行播种。北方最佳播期一般为3月28至4月5日,最晚不得晚于4月10日。

5.2播法

机械窄行平播,一般行距7.5~15.0cm,采用15cm单条或30cm双条播,边播种边镇压,镇压后的播深为3~4cm,误差不大于±1cm。要做到不重播、不漏播、不断条,播种力争做到均匀,深浅一致,覆土严密。

5.3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等确定播种密度,早熟品种一般为700~750万株/hm2;中熟品种为650~700万株/hm2

5.4播量及播量计算

按保苗株数、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净度和田间保苗率(一般为90%)计算播量。其公式如下:播量(kg/hm2)=保苗数(株/hm2)×千粒重(g)×发芽率(%)×净度(%)×106×田间出苗率(%)。播量确定后应进行播量试验和播种机单口流量调整。正式播种前还应进行田间播量矫正。

6田间管理

6.1压青苗

小麦出土三叶期,根据土壤墒情和苗情用镇压器镇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

6.2灭草

防除阔叶杂草,在三叶期用72% 2,4-D丁酯乳油900 mL/hm2,或75%巨星干悬浮剂13.3~26.6g/hm2,选晴天、无风、无露水时均匀喷施。防除单子叶杂草野燕麦、稗草,可用6.9%骠马浓乳剂75mL/hm2、10%骠噙乳油525mL/hm2或65%野燕枯1.5kg/hm2,对水喷施。

6.3肥水管理

为了提高粒重和改善品质,抽穗期和扬花前,用磷酸二氢钾2.25kg/hm2、尿素5kg/hm2、50%多福合剂2 kg/ hm2,对水喷施。若生产富硒面粉,可用硒肥1.5kg/hm2,对水100kg/hm2喷施。有灌水条件的地方,如遇春旱,于小麦三叶期至分蘖期灌水1次。从总肥量中匀出尿素7.5kg/hm2随水灌施。

7病虫害防治

5月中旬在小麦地中置放害虫测报器,根据虫卵数量确定防治指数。6月中旬,根据温度、降雨等气候特点确定防治指标。当小麦粘虫1~3龄虫达到10头/m2以上时,用5%的功夫乳油400mL/hm2或其他新农药(倍数按说明),采用超低容喷雾器进行喷药灭虫。小麦抽穗期叶片赤霉病情指数大于10%时,采用超低容喷雾器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75~1.00kg/hm2,对水喷雾。

8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整初期进行,避免过晚收获。①机械收割。机械分段收获,割茬高度为15~18cm。麦铺放成鱼鳞状,角度为45~75°,厚度为8~12cm。放铺整齐,连续均匀,麦穗不接触地面。割晒损失率不得超过1%。籽粒含水量下降到18%以下时,应及时拾禾脱粒。拾禾脱粒损失率不得超过2%,联合收割机收割损失率不得超过3%,破碎粒率不超过1%,清洁率大于95%。②人工收割。人工收割损失不超过2穗/m2,并要捆好、码好,及时拉运、脱粒。各种收获方法均应防止出现芽麦,保证籽粒外观颜色正常,确保产品质量。脱粒后及时晾晒、精选。分类、分等存放在清洁、干燥、无污染的仓库中。

9参考文献

[1] 李世德,霍建平,鲁清林.清水县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19):21.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小麦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兄弟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