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气候变暖后平顶山市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

2009-03-16 09:57姬社英严玉彬扈英磊常保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2期
关键词:农作物

姬社英 严玉彬 扈英磊 常保强

摘要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近3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简要概述了气候变暖对平顶山市主栽作物冬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及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农业对策措施。

关键词气候变暖;农作物;适应性栽培;河南平顶山

中图分类号 S16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196-01

引起气候变暖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2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毁林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造成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引起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等,其结果是对气候产生正的辐射强迫,导致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将平顶山地区1970~1987年18年的气候资料作为历年值与1997~2006年气温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看出,平顶山地区年均气温由15.1℃增加到16.5℃,升高了1.4℃,若以这个速度增温,到2020年平顶山地区的年均气温将达到18.5℃左右。温度是最主要的气候资源,是生态区划的主要依据。由于气温的增加,必然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为此,应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应对,以达趋利避害之目的。

气候变暖可延长农作物全年的生长期,对无限生长习性或多年生作物以及热量条件不足的地区有利,而对生育期短的栽培作物不利,因为温度高使作物的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缩短,减少了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从而使其品质、单产下降。气候变暖对于中、高纬度地区来说,增加了热量资源,对发展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将会有一定的益处,不仅增加产量,而且提高了质量。冬种作物种植面积将扩大,北方夏收和南方小春作物将增产,因此,实行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势在必行。据有关研究指出,在温带,气温每升高1℃,将使气候带向北推移1个纬距,当前我国的1年1熟制大约向北推移1个纬距,1年2熟制和1年3熟制的北界向北推移约2个纬距。以平顶山地区为例,近10来年的年均气温已达16.5℃,比1970~1978年提高了1.4℃,到2020年平顶山地区的年均气温将达到18.5℃左右。鉴于此,平顶山地区的冬小麦品种区划已不属于晚熟区,应为中熟区;耕作制度也不再为2年3作区,而应是1年2作区。玉米将由春播区向夏播区过渡。玉米是平顶山地区最主要的秋粮作物,原属春播玉米的中晚熟区,耕作制度属2年3季区,随着气候变暖,春播玉米因不能充分利用其光、温资源,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现在实行玉米复播已成为可能。采用新的农作物品种和新的栽培方式,以适应变化的气象条件才能达到趋利避害增产增效之目的。随着气候的变暖,导致大气环流发生改变,各种天气系统的活动更加剧烈,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却洪涝成灾,另外,高温、冻害、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增加,对农业生产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气温升高增加了北方地区的热量资源,但季风雨带的南移却增加了那里的干旱危害,造成北方变热变干,南方变冷变湿。气候的冷暖、干湿的变化,特别是降水的不确定性,使农作物的栽培制度受到了制约。不过各种栽培制度的组合、种植作物的种类会因气候的变暖而作适应性的调整,抗旱作物、耐热性强的抗逆性强的作物品种面积将增加。

气候的变暖,会使降水量有所增加,但暴雨日数增多,降雨时间短,降水随地表径流很快流走,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土壤存不住水分,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容易发生干旱。水分减少1%,全国粮食将减产75亿千克,大面积的旱地作物减产更严重。粮食作物对水分变化的反应不同,玉米的产量表现为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加,而小麦缺水或水分过多都会影响其产量。甘薯、高粱、谷子在气候变暖、变干或变湿的过程中抗逆性较强,可减少粮食产量的波动。另外,气候变暖,使病虫害容易越冬,虫源和病源增大,害虫的休眠越冬期缩短,发育的起点期提前,一年中害虫的繁殖代数也因此而增加,造成农作物多次受害的几率增高。大气环流变化,病虫害的传播路径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从而使病虫害集中危害的地区分布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根据当地情况,选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合理布局、适时栽培也极为重要。

气候变暖,降水的不确定性,造成农作物栽培的波动。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因地制宜,栽培耐旱、耐热或耐湿及抗病性强的抗逆性作物,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条件,以适应变暖、变干、变湿的气候环境,提高作物抗御不良气象环境影响的能力,对保证粮食的稳产、增产、丰产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诚鑫,栗锡会,柳琼,等.浅谈气候变暖后农作物的适应性栽培[J].山西气象,2007(2):24-25.

[2] 钱锦霞,溪玉香.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8(11):438-443.

[3] 邓振镛,张强,蒲金涌,等.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J].生态学报,2008(8):3760-3768.

[4] 张谋草,段金省,李宗,等.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生产力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6(6):46-50.

[5] 赵鸿,何春雨,李凤民,等.气候变暖对高寒阴湿地区春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12):2111-2117.

[6] 刘贵山,谢边疆,张玉萍,等.浅析气候变暖导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4): 35-37.

[7] 陶云,何群.云南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587-595.

猜你喜欢
农作物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途径的选择分析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试分析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性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小雪”时节冬管忙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