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业余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

2009-03-17 02:30杨彩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业余竞技运动员

杨彩萍

业余训练已经为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就起步于中小学的业余体育训练。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点。而积极开展中小学校业余训练,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体育运动水平的优秀体育人才,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系统规范的学校业余训练,可以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专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运动奠定基础,也是国家发现、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把中小学校的业余训练作为三级训练网络的最根本训练形式,把学校的业余训练看做是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重要措施(这一点在北京奥运会已体现了出来)和实施全民健身重要内容。因此,搞好中小学校业余运动队的xEG VFHP与管理,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理选择运动项目

科学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是抓好运动训练的关键。选择运动项目要根据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体育基础、学校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当地传统体育项目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还有学校经费的投入,领导重视支持的程度,进行客观的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二个项目作为本校代表队的训练项目。

二、科学规划训练目标

训练目标是训练活动中运动员的状态目标。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坚持宏伟性、可行性、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树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既能为运动员指出努力的方向,又能够有效地激励他们训练的热情和拼搏精神,同时也是体育教师计算工作量的依据。

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阶段序列指标三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运动成绩指标A是指期望达到的运动成绩,包括名次和竞技水平(测量的时间、距离、或技术等级、得分等方面)。竞技能力指标B是指运动员为了完成运动成绩指标,通过一系列训练(如素质训练D中x、Y、z以及专项技术训练E),将自己的竞技能力发展到相应水平所表现出的各项指标,包括专项素质D和专项技术E的指标。而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的每个阶段的具体要求及衡量标准(包括运动成绩和竞技能力)则是阶段序列指标c。竞技能力指标B把总体目标状态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如X、Y、z、E),通过这些小目标的实现,以达到总体目标的实现。阶段序列指标c把总体状态目标和小目标落实到每个阶段去,有步骤、逐一地实现。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落实目标的实施,不断以训练指标为依据,对运动员的现实状态的各个动态变化予以对照评定,借以检查各个不同阶段的训练结果,然后把评定的结果反馈到训练过程的相应环节,及时地进行状态调整,从而完成对整个训练的有效控制,加强技术训练的管理。

三、训练计划的制定

训练计划是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设计,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训练计划的制定,把训练过程的目标具体化地分为若干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训练任务和形式,并进一步具体地分成若干特定要求而进行的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一完成这些练习,实现各个阶段各个课次的训练任务,从而逐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性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训练计划五种。在制定这些训练计划时要坚持科学训练原则,充分考虑学校场地器材、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和实际运动水平以及竞赛日期安排等客观情况,反对违反科学的“拔苗助长”。

有效的管理与完善的计划是分不开的,训练计划就是对训练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所以训练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观点性、预见性和应变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要形成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从而保证运动训练的逐步进行。

四、运动员的选拔

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证明:运动员的选材是一条使运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的捷径。应用各种科学手段来选择人才,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才、财力,而且可以减少淘汰率,提高成材率,能在短期内培养出大批的优秀运动员。运动员的选拔大致可分为初选和筛选两个大步骤进行。初选可按学生的自愿报名、班级推介、体检、测试、调查等程序进行,根据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遗传因素、智力因素、心理因素、体育训练经历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测试与分析,对综合评定成绩较好者进行2-4个月的试行筛选,择优录用。对于一些综合评定成绩较差者或者成绩较好而又不愿参加训练的学生,都要积极争取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支持,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妥善解决,切忌草率了事,从而加强运动员选拔工作的管理。

五、控制过程

训练控制过程就是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过程按照预定的方式进行。它是以训练计划为依据,通过完善的组织安排,应用多种科学化训练手段去实施训练计划。排除训练过程中妨碍运动员完成计划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其达到训练目标。在日常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堂观察、参考师生的训练日记和专门的测试,及时获得训练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对他们做出科学的分析,并把分析结果及时反馈到训练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调整,以便实现对运动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从而完成预定训练目标,提高运动成绩。

上述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不能独立强调某一方面的重要,要客观对待每一个方面,从而保障训练过程的逐步实现。训练过程的管理是搞好中小学校业余训练的关键,对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优秀运动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业余竞技运动员
业余也疯狂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竞技精神
花与竞技少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竞技体育
同台竞技
业余棋手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