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上冷战可能性不大

2009-03-18 14:02
环球时报 2009-03-18
关键词:岛链舰船潜艇

李 杰

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是近年来中美交往中被放大的一次军事摩擦。自从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以来,美国十分关注中国军力的发展。与美军高官不断叫喊“中国潜艇威胁”的口头表态不同,这次美国海军间谍船到南海的行动,其针对中国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此前,美国战争学院中国海事研究中心主任莱尔·戈德斯坦写过《中国走向海洋》一书,提出针对中国海军的蓬勃发展,美国需要冷静思考早期美苏海上冷战的经验,避免“中美走向海上冷战”。中美南海舰船对峙事件的出现,好像在说明他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中美海军差距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

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近年来海军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中国海军装备了一批国产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飞机,初步形成了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这引起美国五角大楼的过度敏感。针对这次南海中美舰船对峙事件,美国五角大楼一位匿名官员承认,美国间谍船是在中国南海进行情报搜集工作。这些事件似乎表明,中国海军的发展已经或将要对美构成威胁。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说,中国潜艇部队在质和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美国潜艇一定要保持“技术优势”。不可否认,中国海军作战能力近年来有很大提高。但是,与拥有最先进、最多数量,且全为核动力潜艇、大型航母的美国海军相比,彼此间的差距并非能在短期内弥合。就连莱尔·戈德斯坦也承认:“中国海军现在的发展无法真正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海军舰队的发展进行比较。1969年,苏联已经拥有了380艘潜艇,并仍在高速生产。”今后,恐怕很难再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达到拥有近400艘潜艇的规模。无论是从现在还是从未来看,中国海军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装备如此多的潜艇。当然,也就根本不存在对美构成威胁的问题。

围堵中国的战略不会改变

实际上,无论中国军力怎么适度发展,怎么保持克制,美国围堵中国的既定战略都将坚定执行下去。近些年来,美国军事战略重心加快东移,并通过其亚太盟国利用多道海上岛链来封锁和围堵中国。目前,第一岛链除台湾岛南北有限的海上通道外,链上几乎所有的海峡通道都掌控在美、日、韩及菲律宾等国手中。前不久,对于第二岛链上的重要枢纽--关岛,美军调派了B-2战略轰炸机、F-22隐身战斗机、“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等武器,进一步加大海上围堵中国力度。不仅如此,美军也不惜投入巨资,将珍珠港改建成航母的战略母港及战略核潜艇基地。此举既可减少战略兵力过于集中美国本土的弊端,又可使这些战略武器平时部署的位置大大靠前,有利于增大其威慑力度,更快捷地处理各种危机。

“擦枪走火”很难完全避免

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军力部署从短期内看,并不会引发直接的中美冲突。但美国加大在我周边军事侦察和演习的力度,却有可能成为中美海上出现摩擦的诱因。从此次中美舰船南海对峙事件来看,不排除美国军方某些人利用奥巴马政府新上台对军事和海上事务不够熟悉的时机,制造一些不大不小的事端,以在美国高官乃至国会中造成美海上行动经常受到“骚扰”的假象,博取民众的同情以及军费上的支持。但可以推断,美军今后还会继续在我周边海域,乃至我未来途径的关键海域及战略通道侦察收集情报,了解水文、气象资料等,因而类似的舰船“对峙”事件很难完全避免,甚至不排除会发生一些“小打小闹”的插曲。对于这一点,一方面中美军方都要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尽快确立协调机制,加强双方沟通;另一方面也应该在事态出现时保持一定克制,给外交斡旋留有足够空间,毕竟,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美谁也不想因海上摩擦波及经济、政治等领域,中美双方对此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者为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岛链舰船潜艇
潜艇的由来
潜艇
国产3000吨级护卫舰正式交付
潜艇总动员4
台日舰船对峙内幕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