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蒙古会展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09-03-19 05:38温占茂张连芹
北方经济 2009年3期
关键词:我区办展会展经济

温占茂 张连芹

为了使会展经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轨道,并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就国内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我区会展业发展情况做了梳理与思考,提出一些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国内会展经济概况

所谓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会议、商品展示、展览等活动来求得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并通过这种形式产生巨额利润和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会展经济以会展集商品展示、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功能为一体,以信息咨询、投资融资和商务服务为配套服务,充分带动服务、交通、旅游、参观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三百四十多亿美元,内贸交易一百二十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宁波等地区。这些地区在会展业发展初期,政府主要是做相关引导和扶持工作,具体任务是明确行业管理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规章制度,提供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氛围。在主管部门的确立方面,国家商务部、中国贸促会是全国会展行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各省市情况有所不同,上海和广东等地区会展业的行业管理部门设在外经贸委,长春、大连、吉林等地区设在贸促会,分别成立会展管理办公室负责会展业的发展。在规划和制度方面,他们均把会展经济的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起来。大连和上海还做出单项规划。上海市出台《上海市展览业管理办法》,大连市出台《“十一五”期间大连市会展业发展指导目录》、《大连市展览业管理实施办法》、《品牌展会排期保护制度》等规章,为会展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组织管理方面,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不作过多干预,完全交由市场运行。大连市对会展实行“征集制”,不进行会展审批。提前一年征集下年度要举办的各项展览,只对档期冲突和内容重复的展会由主管部门负责给予协调。上海市只对“国”字头的展会进行审批,其它国内展均是市场化操作。在优惠政策方面,根据不同情况各有不同。大连市每年由财政划拨1300万元作为展览业的专项资金支持会展业发展。个别地区针对不同展会有免除展位费用的优惠政策,其它优惠很少。分析以上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一是发展本地区会展经济必须要联系本地区历史、文化、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本地区的经济资源情况,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搞好会展经济的战略定位。二是要善于培育市场,只有市场稳步形成发展了,才能够搞好会展经济,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三是不能盲目攀比,不顾本地区实际经济状况,大兴土木建造展览馆,梦想一日之间达到会展经济的高潮。

二、内蒙古会展经济概况及问题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我区可提供办展的场馆数量不断增多,除呼和浩特市的内蒙古展览馆外,其它各盟市也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展馆,如:包头国际贸易中心、内蒙古商品交易中心、包头神华国际会展中心、赤峰国际会展中心、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会展中心、东胜科技会展中心、满洲里国际会展中心等。这些展馆面积共约21.7万平方米,展位4420个。最大的为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可提供1.2万多平方米的展览场地。我区的展会可以概括为“展中有会,会中有节,节中办展”,有的是单独的商品展示展销会。如:呼和浩特市的药交会、文化产业博览会等;有的是部门或行业的交易会,如民族商品交易会、伊利(蒙牛)等企业的全国经销商联交会等;有的是地区与企业的文化艺术节,如:昭君文化节、草原文化节、包头稀土节、呼伦贝尔旅游节等;还有专门的学术研讨会等。目前。大多展会集中在呼市、包头两市。据统计,呼和浩特市凭借首府优势,先后举办各类展览会、展销会、洽谈会等200多个,近10多年来共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一万多家公司企业前来参展,平均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上百万人次。会展业有效地带动了我区商业、宾馆、餐饮、旅游、交通、娱乐、运输、广告等第三产业的繁荣。据业内人士讲。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9,众多展览会的召开,不但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扩大了内蒙古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同时在拉动我区经济增长上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仅就我区的药交会来讲,不但吸引了全国各地30个省市、自治区的700多家企业、2000余名企业代表参展,每次展会都为呼和浩特市的第三产业创收约1亿元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我区举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和“第三届中国西部(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博览会”和“第四届草原文化节”四项会展就达成签约资金1154亿元。此外,“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2007太阳能秋交会”、“呼和浩特春季房地产展览会”、“广告与传媒博览会”等几个展会的直接交易额也达120多亿元,利税可观。

(二)存在问题

1、管理无序。按照国家商务部有关规章,国内一些省市都成立了会展管理办公室,作为会展行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对展览业的规范与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而我区尚无这类机构。自治区商务厅、贸促会等部门只负责组织到国内和国外办展或参展,对于区内展会的组织与协管。却是无人过问。现阶段承办会展的主体又呈多元化态势,既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各种群众团体组织和各类协会、学会,也有咨询公司、展览公司、各种媒体,还有各类企业等。主办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展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没有行业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与协调,更没有必要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行规的约束,造成了会展一哄而上的局面。恶性竞争、重复办展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组织不力。我区虽有一些注册的会展公司及会展协会,但组织办展的能力还很低。包括展览自身的管理部门在内,大多不善于经营和组织适合自身的展会,对会展工作缺乏统一布局。个别展馆或公司一味地为了获得短期利益而盲目办展,甚至“饥不择食”,导致展会规模档次低,降低了对商家的吸引力,来参展的产品数量少,不能形成展会应有的带动作用,影响了城市声誉和企业效益。由于组织上的混乱,往往使一个展会内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有些展会甚至成为处理滞销商品的场所。个别参展商也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参展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运作,事先都没有考虑好,多数厂商只是“坐以待客”,甚至把举办会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产品批零经营行为。

3、缺乏特色。同国际知名展览相比,我区的展览缺乏明确定位。让参展厂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目前,我区的展会从选题上看,多以传统产业为主,创新型、时尚型、高科技的展会并不多。会展业本是应该体现一个地区特色文化或主流产品的平台,但我区尚未形成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牌展览会。虽办了好多全国知名的文化节但也存在“文化节缺文化”、“文化节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的现象,既降低了品位,也没有实现文化和经济的双赢。此外,由于好多大型的展会多是由政府出资举办,承办部门

只是把其当作年度工作中的一项任务,不可能从多方面、多层次、历史的、特色的角度来挖掘和打造一个品牌展会。

4、服务滞后。办展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在服务上打折扣。办展前期只注重招展,报名之后却不进行有力的宣传,开展后管理与服务水平跟不上,这也是制约会展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除了像昭君文化节等已经办了好多年的几个为数不多的展会外,其它展会虽然做了发布会,但后期宣传跟不上,所以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知。好多展会多是从新闻中看到了闭幕的消息才知道有过这么一个展会。更有承办单位为了节省经费,根本不做广告,也不准备必要的文字材料,一些场馆管理方式陈旧,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费用,不重视对客户的服务。更不愿意做细致周到的服务工作,在参展商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为展览提供辅助服务的行业如展览信息、展览咨询、施工、评估、道具、设计装潢等行业也跟不上办展的服务要求,降低了展会的层次,制约了展会的发展,

5、人才匮乏。我区缺乏资金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会展服务公司,缺少一支稳定的、高技能的专业会展人员队伍。高规格的展会需要的是懂外语、擅长组织策划、熟悉国际惯例、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而目前的情况是,同一批人员既是展览组织者,又是展览管理者。也是展览项目的实施者,从展品征集到展品运输、展品布置直至为参展者提供吃住行服务等均由这批人承担。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缺乏对会展业的调查统计与理论研究,不能准确的反映会展业的发展状况,难以评估会展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和带动作用。

三、引导我区会展经济有序发展的几点建议

1、尽快明确行业管理部门。政府在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准确的定位应当是会展宏观战略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加强会展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会展业发展环境。除公益型、导向性和需鼓励培育的展览会外,政府不再办展。建议成立自治区展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应有发改、财政、工商、商检、海关、公安、消防及涉外部门等组成。办公室可设在自治区贸促会(或与贸促会挂两个牌子),代表政府履行相关职能,负责对展览领域的业务进行指导,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协调会展行业发展中的相关事务,并对相关政策的调整及出台适时提出建议。

2、出台指导性规章制度。对我区而言,当务之急需要尽快出台指导会展行业发展的文件规范。应由自治区贸促会牵头拟定《内蒙古自治区展览业管理办法》,以规章的形式明确会展业的定义、原则、管理部门、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招展办展等具体要求事项,明确监管与协调的职责与任务,明确相关法律责任,进而规范会展行为。此外。建议由成立后的展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细化规章及办法,并做好年审、统计评估和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强化办展组织资质及动态跟踪管理。

3、制订行业总体发展规划。目前,会展业已列入我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但指导作用还不明显。我区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良好基础和优势,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建议由会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并商发改委,起草会展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规划要明确会展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展会的主要项目,分层次明确鼓励性的展会项目和限制性的项目以及一般类项目,给予区别对待。办展城市不能一哄而上,要选取1至2个有代表性的城市重点培育。要以会展经济发展为重要突破口,与建设国际性的“会展名城”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会展业带动商业、宾馆、餐饮、旅游、交通、娱乐、运输、广告等第三产业各行业协调发展的优势,制定一整套扶持、规范、协调发展会展行业的中、长期规划。

4、给予积极的财政扶持。我区会展业正处在起步阶段,实施必要的财政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对会展业健康持续发展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可考虑设立会展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将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专项基金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支持国际性大型定期专业展览和会议的申办;会展的宣传及品牌培育;对会展进行政策性补贴;对促进会展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进行会展网络等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及进行理论研究等。专项基金由财政部门与会展管理办公室共同管理。

5、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为促进展览业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应更多地通过非政府的行业管理协会来实现。我区已有2-3家会展协会,但作用发挥不明显。建议由会展管理办公室协调各协会,引导组建专门的行业机构,由展览公司、设计、装饰装潢、广告、运输、宾馆饭店、旅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组成,负责为会展提供一条龙、全方位的服务。行业组织要以“服务、代表、协调、自律”为基本职能,配合政府加强对会展行业发展的协调与监督。要积极组织交流合作,规范行业秩序,形成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6、开展会展人才的培训。要鼓励内蒙古各级各类院校加强会展专业知识的教育,支持高等院校因地制宜地开设会展专业课程和会展专业班,适当扩大会展专业招生,加快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培训,加速培养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法律的知识型会展管理人才和熟知会展知识、精通市场营销的业务人员。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外会展业人才到内蒙古发展会展业。鼓励区内会展专业管理人才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自治区会展企业的活力,提升自治区会展行业的整体形象。

7、努力培育特色品牌展会。我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俄罗斯、蒙古国边境接壤,广阔的天然草原,占全国产量第一的羊绒生产企业,丰富的煤电和天然气资源,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等众多推动自治区发展的资源和产业,是造就我区品牌展览会的无限资源。要利用我区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的便利条件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培育“中蒙俄三国边境贸易洽谈会”,培育“中国奶业产品博览会”、“中国草牧业博览会”、“中国羊绒及皮毛博览会”。坚持改革与创新,改革做大做强“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具有地区特色的品牌展览会。继续打造“内蒙古民族商品交易会”、“内蒙古文化产业博览会”、“内蒙古旅游交易会”、“内蒙古药交会”等已初具规模和品牌效益的展会。

8、加强展会的监管调控。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完善安全监控体系。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安全保卫防范工作,每次活动都必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把安全隐患控制在最小范围。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为在内蒙古举办的会展活动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此外,建议建立自治区会展业统计与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自治区统计部门正式统计序列。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主动配合,全力支持会展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我区办展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发展现状与风险管理分析
会展信息
2020年5月-2021年12月
中国鼓励企业线上办展参展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互动初探
浅谈动物疫病监测及我区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地方高校图书馆对我区“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对中外会展经济的比较分析
广西会展经济与东盟主题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