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叹息走出作文课堂

2009-03-20 10:16任桂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3期
关键词:组合法写作方法母爱

作文困境不容回避。书本无作文教材普及,公开课上几乎无写作课,课本不是按具体写作方法编排。“写”好像只是阅读教学的附属品。从文章中挖掘一点写作技巧又往往被繁琐的阅读目的冲得无影无踪。更有的文章,句子深奥,学生理解就已经筋疲力尽,再来谈写法,还能接受吗?零零碎碎的作文方法让学生无所适从,写作起来唉声叹气。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一,挖掘传统文化内涵,调动情感,激发写作欲望。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写作首先要激发表达欲望。

首先树立阅读教学服务于写作的意识,立意上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先入为主。如《藤野先生》、《我的母亲》等文写的都是对自己有影响的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懂得感恩,从感恩亲人延伸到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等等。我国自古就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那么写作其实也是一种感恩方式。从而激发写作欲望,为训练写作做铺垫。

再通过实践活动点燃学生激情。学生年龄小,对自己影响大的人仅限于浅显认识,无肺腑之感。“大”人物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对“大”人物情感也是隐匿的,模糊的。通过实践活动让他们充分了解“大”人物,掀起情感之高潮。

如写“母爱”,我引导学生多角度诠释母爱:(1)用图画、摄影、广告诠释。(2)讲述母爱感人事迹。(3)聊天了解母亲心愿。通过查书、上网,交谈、翻看旧照片等方式去搜集。学生通过实践,感觉到母爱的深广:母亲忙于农活耽误做饭遭埋怨无怨言;母亲希望儿女健康与平安……即使是生病这一陈旧题材,爱的细节也很新颖,如写挂吊针,“母亲摸着我的脸,说:‘你小时候胖乎乎的,可爱极了,现在怎么长得这么瘦了。我的泪就不自觉的流下来。”在学生的感情激发后,我布置作文:“康乃馨被选为送给母亲的花,那么我希望以‘母爱为话题,写出花一般的文章,作为母亲节的礼物,让母亲在文字中闻到康乃馨的香味。”这次学生居然没一个发出叹息。作文教学首先得调动情感。

二、教给学生简明的写作方法。指导作文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文如建房,要先学会搭框架,再装饰。我主要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掌握两种写作方法:一是横向选材组材法,也称为片断组合法;二是纵向深入法。

片断组合法,即围绕中心,选取不同时间地点场景中的片断,共同表现同一主题。我总结了两种方法:

一是一线贯穿法,即以人物的某个明显特点为线索穿连起生活片断。典型范文如《一生撒的八个谎言》以谎言为明线,穿连起八个生活片断,每次谎言都是体现爱。这让我想起《母亲的眼神》《唠叨》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行文。如以“眼神”为线索,你会想到哪几种情景下的眼神呢?摔跤时、睡觉时、出门时、失败时、成功时母亲不同的眼神纷涌而至,这种种眼神中都蕴含着一个“爱”字。简单的写作方法,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当然不用叹息。

二是多角度选材。如《藤野先生》从他工作一丝不苟、治学严谨、关心他人、求实这四个角度选材;《我的母亲》从对孩子、对家人两个方面选材。鉴于此法,你会怎样写母亲呢?他们马上想到母亲的勤劳、温柔、宽容等种种美德及其影响,写作得心应手。

纵向深入法。也分两种,一是平铺直叙法,二是一波三折法。这两种方法着重于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

平铺直叙法就是指导学生按事件的来龙去脉写人记事。注意事件六要素的巧妙交待及动心之处的细节刻画。这个通过日记中训练较多,但不做高要求,叙事清楚即可。

一波三折法,即重在强调作文情节的波折。一般有四种:感情变化贯穿法;欲扬先抑构思法;对比法;巧设悬念法。这将于下文具体阐述第一种。

三、关注传统文化在时事中的表现,联系生活,指导写作。“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之源,传统文化融入时事中,更显其魅力。震惊世界“5.12”地震所呈现的传统精神是相当丰富的。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舍已救人、无私母爱及坚强、自信、乐观、镇定等美质,都举世震撼。对此,我进行了两次作文训练,一是以“感动”为话题写作,很多学生成功地运用片断组合法。

第二次是以“手”为话题,要求情节一波三折。先电脑展示地震中有关 “手”的画面及简介,如“敬礼”、献血、温总理灾区讲话时的挥手、拾荒捐款者的手、张关蓉擦拭丈夫僵硬的手、受伤握铅笔的手等。其中“拾荒捐款者的手”中乞讨老人有两次捐款,一次是5元,一次是一百元。这件事主题十分丰富:老人靠施舍度日却捐款,就是一种感恩;捐款不多但也许是全部,爱心无价;身份卑微,爱却从不卑微。我引导讨论主旨并纵向思考,如果你是目睹此景,你的心理会有哪些变化?可想而知,有鄙视、怀疑、感动、震撼、敬佩等。然后以心理变化为线索行文则水到渠成。虽事件相同,但学生不同,想像的细节千差万别。譬如,“我”对老人感激的表现就各种各样,有的赠予微笑,有的含泪目送老人,有的与老人握手。还有老人怎么来的,怎么捐的,怎么说的,都有差别。

以前我们总顾虑老师讲得太多,学生作文会千篇一律,我认为通过有可能的千篇一律文章的具体指导,强于也许能使作文百花盛开的泛泛指导。

总之,作文与实践沟通,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启发学生性灵,于平凡生活中,品味真情,使之“情动于衷,而发于言”;走出“象牙塔”式的高要求,用稚嫩之笔抒发性灵,传承文化,这样学生将不再为写作叹息,老师也不再因学生作文粗糙而失望。或许这是作文教学上的一种返朴归真吧。

任桂华,教师,现居湖北潜江。

猜你喜欢
组合法写作方法母爱
奇妙的组合法
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求法
研究性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
母爱大于天
母爱
网络新闻写作方法与技巧刍议
母爱的另一面
高速铁路车站抗震计算的多维反应谱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