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的清明习俗

2009-03-23 02:40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 2009年1期
关键词:蹴鞠风俗秋千

飞 飞

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人们参加活动,锻炼身体。这个节日中有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又有踏青游玩的乐趣。

荡秋千

清风拂过脸庞,勇敢的孩子将秋千荡得高高的,在欢笑声中体验飞的感觉。

秋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来改为秋千。古时候的秋千大多用树枝做支架,上面拴上长长的彩带。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清明时,人们举办荡秋千活动,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勇敢精神,特别受儿童喜爱。

活动提示:可以单人或双人玩,双腿下蹲时用力,手要紧紧抓住秋千绳。

趣味指数:★★★★

蹴鞠

古代清明,年轻人聚集起来,一起玩蹴鞠(cu ju)的游戏。蹴鞠,就是用脚去踢球。

相传,蹴鞠是黄帝发明的。刚开始用来训练武士体能和反应能力。后来,渐渐成为百姓喜爱的一种活动。蹴鞠的球皮由皮革做成,球内用兽毛等塞紧。研究国际足球的历史学家认为,足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

汉武帝时,青年英雄霍去病就是一个喜爱蹴鞠的将军。他出征塞外,部队的粮草有断绝的危险。他鼓励士兵保持良好心态,与他们在草地上搭起球门,比赛蹴鞠。

活动提示:自己制作简易皮球、球门,自定规則。选一块空地,喊上小伙伴,来场酣畅淋漓的球赛。

趣味指数:★★★★

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人们叫探春、寻春等。

四月清明,大自然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古人扫墓后,往往不会着急回家,而是找一棵大树,垫一块蒲团,赏风景,吃点心。

宋朝诗人吴惟信写过: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活动提示:和爸爸妈妈去郊区扫墓,沿途不要忘记观察新生的植物,拍几张照片。美丽的春色会让心情轻松愉快。

趣味指数:★★★★

植树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清明前后,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有人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这个古老风俗,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活动提示:趁这个好时节,和爸爸妈妈种一棵小树做纪念吧。或者种些花草,摆在家中,精心地照料,耐心等待花开。

放风筝

春风吹来了,放风筝去吧。清明时节,人们白天放风筝,夜间也能放风筝。

夜里放风筝,别有一番趣味。放风筝的人在风筝的拉线上挂一串串彩色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这些上天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给自己带来好运。

活动提示:和好朋友一起动手制作风筝,在开阔的地方放飞。看看谁的风筝最好看,放飞得最高。

趣味指数:★★★★★

插柳

插柳的风俗,是人们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业之神——神农氏。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用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渐被淘汰了,只有插柳的习俗盛行不衰。

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活动提示:观察一棵柳树,看看它是不是真的有预报天气的作用,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趣味指数:女★★★★

发言:

我国各地的清明节习俗有不相同之处。如在北京城隍庙,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內巡走。后面跟着热闹的表演队伍,有秧歌队、高跷队、五虎棍队等。队伍经过街市时,观者如潮,儿童看得乐翻了天。

很多习俗里藏着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向老人打听了解家乡的风俗,记录动听的故事。

猜你喜欢
蹴鞠风俗秋千
蹴鞠
太平风俗美
为什么秋千能越荡越高
迷你秋千
荡起秋千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