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优势浅析

2009-03-23 02:40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新闻网络媒体工作者

刘 影

摘要: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新闻是网络传播的重要内容。网络新闻以时效性、受众自主性和“亲民”性,体现出其先天的受众关怀,日益受到用户的欢迎。

关键词:受众关怀;网络新闻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1—0079—02

获得极高收视率的新闻节目曾是中国电视最成功的典范,在中央电视台每一次收视率、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在一套播出的几档新闻节目总是能轻松名列所有其他类栏目之前。但时至今日,电视新闻日益受到网络新闻的挑战。有自主选择、自动聚集、重新组织功能的网络新闻,形成以受众为中心的新闻信息双向交通,有力地吸引了受众。

(一)网络新闻具有时效性

由于网络新闻的制作环节不像电视那样繁琐,且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也是其他传播媒体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网络媒体在发布信息方面,时效的优势可以把传统媒体远远抛在后头。

世界上许多重大新闻,都是从网络媒体上首先获得的。像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出事故沉没在巴伦支海等重大消息,都是首先从网络媒体上发出的。1998年9月12日,克林顿性丑闻案中独立检察官斯塔尔的调查报告,首先于当天下午2时20分通过因特网公诸于世。报告上网后,网民蜂拥而至,网页每分钟点击30万次。这一事件证明,网络新闻在信息时效和吸引受众方面,已让传统媒体相形见绌。

再以新浪网为例,这个网站每5分钟滚动一次新闻,每天共播出八千条新闻,上网的人中37%首选看新闻,并创造了日页阅读量大陆地区达300万次、全球500万次的记录。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受众对互联网新闻报道时效性的肯定。

同时,网络可以不限时不限地贮存信息,从而使“快”已不再是网络新闻的唯一优势。整个网络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娱乐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是无所不包。利用各种搜索工具或信息数据库,人们可以随时检索任何即时信息或历史文件。对新闻传播来说,网络传播的这一重要功能开拓了实施“深度报道”的新的纵深途径,它能使受众将大量旧闻变成可以开发利用的信息宝藏,对新闻发生的广阔背景及所波及的影响进行全程观察,继而更准确地判断自下而上环境发生的真实变化,而这恰恰是稍纵即逝的电视传播的最大弱项。

(二)网络新闻具有受众自主性

在电视传播过程中,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观众只能每天在电视台为他们“设置”的有限“菜单”或“节目”中进行有限的挑选,电视台所决定的大多数信息转变公众的焦点。而计算机解放了的网络媒介则没有头条,也没有重点,新闻工作者自己不再决定什么是重要的,自由的受众同传播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地从网中“拉”信息。甚至可以这么说,“受众”这一特定术语已失去其本来意义,而由“网众”取而代之。

同时,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流通的传统主导权和控制权也将逐渐减弱并丧失。只要有一台个人电脑和一个调制解调器,普通公众就有条件、有能力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例如,当某地发生重大天灾时,有的“网众”就可以立即在网络上组织“电子空间”会议或新闻发布会,及时传递信息,确定灾变地区范围并通知远方亲戚朋友。从某种意义来说,每一个“网众”都相当于一个电视台台长。

受众与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获得新闻信息的第一手材料。所谓第一手材料就是“亲自实践、调查得来的”原始信息。在新闻采访中,就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耳闻目睹的新闻事实,对当事人有关意见、态度(而非当事人对新闻事件的事后转述或复述)的直接采访,以及目击者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录像、录音、摄影等原始记录材料。过去,由于时间、空间、人力和传播手段等限制,普通受众很难获得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人们只能指望媒介工作者代表社会公众去收集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去报道新闻事件。至于媒介工作者在收集到第一手甚或第二手、第三手材料后,如何取舍、如何分析、如何加工进而如何报道新闻事件,则完全取决于媒介工作者的职业水准、道德良心和价值观念了。因此,在传统的大众传播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享有事实上的专有权。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新媒介将使得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同新闻工作者一样容易地、直接地获得新闻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即通过网络或是直接获得目击者对新闻事件的现场录像、录音、摄影等原始记录材料,或是获得对新闻事件当事人有关意见、态度的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第一手材料的获得、占有和解释将不再是媒介工作者的独家专利,而成为受众与媒介工作者共享的资源。这也意味着任何一个公众都可以依据全社会共享的第一手材料对新闻事件作出自己的报道、解释与评论。

(三)网络媒体客观的“亲民”性

网络媒体的点对点传播较之电视的点对面传播所具有的优越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性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作为新闻传媒,网络传播同读者的联系更密切。网络媒体有别于其他媒体的本质特征就是它的即时交互性,这一特点使得传播者和接受传播者随时可以进行交流。以全球华人为核心读者群的《华声报》电子版每天可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20—30封读者来信。《华声报》电子版开办以来,已经收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北欧、南非、南美以及南太平洋诸岛一些极偏远国家的读者来信。而电视台的“观众之声”、“回音壁”等反映观众意见的形式则相对来说反馈周期要长得多,且时效性也会有很大削弱。

另外,网络新闻传播的优势还在于它能够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与掌握。目前提供的对网站访问状况的分析统计软件已经十分成熟,其精准程度已经到达可以满足全程定量分析提出的全部复杂要求。这些统计软件可以向网络新闻传播者提供读者在一天24小时中各个时段的访问流量,一个时间段(诸如一周或一月)的读者访问总量,所有读者所在的国度和地区,网站中被访问最多和最少的专栏,读者进入网站后最常规的浏览路线,居于前位的将读者引导至本网站的中转网站等等各方面的统计信息。从统计软件中得来的信息不仅比传统的观众调查结果更为客观、详实、准确,而且信息收集更为及时,具有动态性。这些信息提供了网络读者的全方位的状况,彻底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状况不甚了解的被动局面,因此对网络新闻传播者及时有效地调整传播方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网络到底会带给我们什么?电视新闻的远景还有多远?对此我们所能预见的永远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是网络新闻的受众关怀却的确是我国电视业值得正视的问题。正如媒体大王默克多所说:互联网摧毁的行业比它创造的多得多,我们大家都不得不适应它、学习它。

猜你喜欢
网络新闻网络媒体工作者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浅议网络新闻传播的实现途径
新时期如何做好网络新闻的编辑工作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商业新闻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
试论网络媒体的公信力
网络媒体公信力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