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合

2009-03-23 10:10潘玮杰
董事会 2009年3期
关键词:钢铁产业钢铁业集中度

潘玮杰

2009年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年,区域整合将代替行政命令和资源互补,成为钢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

2008年国庆之后,钢铁价格暴跌40%以上,全行业陷入半停产状态。2009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其中特别指出,“发挥大集团的带动作用,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和特大型钢铁集团,优化产业布局,提高集中度。”

联合重组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将在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2009年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并购重组年,区域整合将代替行政命令和资源互补,成为钢铁业并购的主要动力。

行业整合 步履艰难

早在2005年,我国就提出要加强钢铁业的整合力度,当年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时至今日,钢铁业的产能日渐增长,连续突破5亿吨和6亿吨,但产业集中度却始终未见起色,2005年前10大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37.3%,2006年下降到34.6%,2007年进一步降至33.7%。可见,行业整合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过去几年,钢铁业的整合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拉郎配”。政府力量是这个阶段中的决定性力量,政府运用行政命令,对国有钢铁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效益好的钢铁企业重组效益差的,所谓“丑女嫁靓仔”,结果往往不是“1+1>2”,而是“1+1=0”,好企业重组差企业失败,最后一起陷入绝境。

第二个阶段是“自由恋爱”。政府力量退居二线,改由市场原则主导重组。三大钢铁集团,宝钢、鞍钢和武钢作为行业翘楚,依靠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大举出击,连续跨地域并购,为了获取资源,实现钢铁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其并购重组动力十分明显。

以宝钢收购八一钢铁为例,其用意非常明显,八一钢铁的铁矿石资源正是宝钢所垂涎的。除了矿产资源,市场资源、地理位置、个别产品优势等都成为了特定的资源互补并购的动力。

“自由恋爱”虽比“拉郎配”进步不少,但除了这三大钢铁巨头的行动外,其他大型钢铁企业鲜有动作,产业集中度无法得到提高。钢铁产业作为一个规模经济非常明显的产业,产业集中度低就意味着大量资源被浪费,在2007年和2008年的国际铁矿石谈判中,国内钢铁企业各自为政,正是最后铁矿石价格飙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区域整合 正当其时

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钢铁业整合之路?各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乃是问题的关键。在跨区域的“自由恋爱”中,“双方父母”往往因为税收归属问题和整合后的企业到底归谁管的问题而争论不休,等到争议解决了,“儿女”也已经过了黄金年龄——并购时机已然错过。

在本轮新的行业整合过程中,“自由恋爱”也要“门当户对”,父母意见也是“谈婚论嫁”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的作用再次出现,然而这次不再是行政命令,而是在市场原则的指导下,地方政府搭台,企业唱好并购重组的大戏。

区域整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业并购重组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整合能够走上台前,是因为这一整合方式满足了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也从客观上达到了资源优化配置的并购重组目的,是目前较为符合中国国情的钢铁业整合路径。无论哪项并购重组都必须在现实和理想中达到平衡,或者说达成妥协,区域整合就是这样一个平衡的产物,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以河北省为例,河北雄踞全国粗钢产量之首,全国4.5亿吨粗钢中超过20%是河北的钢铁企业生产的,邯郸钢铁和唐山钢铁均是全国前10大钢铁企业。2008年年末,酝酿已久的河北钢铁集团横空出世,下属公司间的合并重组正式拉开序幕,以唐钢为核心,吸收合并省内三大钢铁企业,邯郸钢铁和承德钒钛归入唐钢,合并后的唐山钢铁一跃成为国内第二大钢铁企业,钢铁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河北钢铁集团下属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宣化钢铁和邯宝钢铁也很有可能择机进行吸收合并。如此大规模的区域整合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却已走上台前,成为了钢铁业合并的主要形式。

山东钢铁 打破藩篱

除了河北省外,山东省也在行动。日前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中确定,“今后将严格控制钢铁总量规模,全省炼铁、炼钢、钢材生产能力均控制在4500 万吨水平。其中,新组建的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产能3160 万吨,占全省的70%;青(岛)钢保留400万吨;其他钢铁企业保留940万吨。2008 年至2012 年,山东将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重点集中在日照建设临海钢铁基地。”

山东钢铁集团成为了山东省钢铁区域整合的主体,挑起了省内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大梁。值得一提的是,山东钢铁在整合过程中打破了所有制的藩篱,由国有钢铁企业济南钢铁、莱芜钢铁和青岛钢铁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并购民营钢铁企业日照钢铁集团,大手笔打造日照临海精品钢铁基地。

山东钢铁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敢于破除所有制观念,国有钢铁企业率先压缩落后产能,济钢和莱钢的产能规模将被大幅度缩减,突出和强化两家企业的优势产品,同时加快并购日照钢铁的步伐,逐步收编山东省内地方钢铁企业,将此前划归地方管理的青岛钢铁及民营企业加以整合,最终在日照建设完成一个产能超过2000万吨的精品钢铁基地,使山东钢铁进入国内特大型钢铁集团的前列。

在区域整合中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谋取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无疑成了各地钢铁业整合的重要思路,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依靠区域内企业的并购重组来实现整合,将是2009年钢铁业整合的主要趋势。四川省的攀钢系整合,宝钢现有资源的内部整合,武钢对湖北省内的钢铁企业整合,或已经在进行之中,或即将进行。在目前的中国钢铁业格局之下,遵循市场化原则的区域整合将比以往的几次整合效果都要明显。

整合效率 亟待提高

中国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几轮整合之后,大型钢企的产能已经与国外同行处于同一水平,除了世界排名第一的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集团以外,年产能超过2000万吨的钢铁企业基本都在中国境内,韩国的浦项钢铁和日本的新日铁两家钢铁巨头在中国境内的产能也相当大。笔者预计,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将在2009年出现飙升,前十大钢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有望突破40%。

但是,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并不代表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中国钢铁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多次暴露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的现状。从整合效率上来看,钢铁业作为一个成熟产业,其整合难度确实小于新兴行业,安赛乐米塔尔集团便是由印度的米塔尔钢铁吞并安塞乐钢铁整合而来的,由此形成了一个在60个国家设厂,员工数超过32万的庞大钢铁王国。整个集团的资源整合仅用了12个月:2006年年中正式提出合并方案,2007年年中,集团整合就已基本完成,速度之快,效率之高,实乃中国同行望尘莫及。

中国钢企的整合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各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二是企业自身的整合经验不足。本轮区域整合的路径确实能较好地解决行政干预问题,但剩下的整合经验问题则必须由企业自己来解决,总体而言,国内钢铁业整合还是以做大产能、争取排名靠前为主要目的,合并方案设计较为简陋,对合并后资源如何整合优化缺乏长远考虑。

宝钢对八一钢铁的合并已经历时两年,但从整合效果来看,不尽人意,八一钢铁的各项财务指标并未出现实质性改善,资源优势也并未得到体现。

另外,区域整合在解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方面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区域内的资源配置效率将会得到提高,但也有可能会造成区域间的过分竞争,导致产能过剩。

猜你喜欢
钢铁产业钢铁业集中度
武钢与新日铁的科技交流(1972-2011)
轧钢技术的发展研究
试论如何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武钢、山东钢铁以及宝钢公司投资风险分析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
抓住政策利好,加速战略转型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分析
国务院再出政策化解钢铁产业过剩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