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梓以6000港元打造“金利来”

2009-03-25 10:34朱荣章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领带名牌商店

朱荣章

曾宪梓1934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县的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并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工作。1963年,曾宪梓去香港谋求发展,不久去了泰国和家人团聚。在最初几年里,曾宪梓为了生活,不得不抛弃了自己求学多年的生物专业,跟着叔父和兄长做起小本生意来。最初,曾宪梓就是从接触领带的生产和销售开始的。但其兄长的领带店规模有限,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曾宪梓开始寻求新的发展之路。1968年,34岁的曾宪梓带着母亲和妻儿再次来到香港。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香港,受世界服装潮流的影响,西服盛行,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以西装为正式场合的服饰,且穿西服必戴领带,因而领带也就成了人们的抢手货。那个时候,香港人不仅自己佩戴领带,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格、气质、风度,而且还常把领带当作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看准商机,曾宪梓决定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并且他通过调查发现。当时香港的本地的领带制作能力还很薄弱,领带带大多从外国进口。假如香港以400万人。每人有一套西服、一奈领带,计,这领带的销售市场容量就是400万条。曾宪梓下定了决心要为400万香港人生产领带。

曾宪梓争取到了母亲和妻子的支持。以手中仅有的6000港元为本钱开始了他的领带生涯,也就是说曾宪梓的“一人工厂”从此诞生了。他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0打(每打12条)的领带目标。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维持一家人生计的利润。曾宪梓日夜操劳。自己购材料,自己设计,自己剪裁,自己缝制,自己熨烫和包装。6000港元授进去,终于生产出了第一批领带。产品是出来了,可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出来了。当他抱着领带到各家商店去推销的时候,没想到人们像商量好了似的,对曾宪梓的领带,别说是买了。就是连看一眼的机会都不给。曾宪梓心路茫然,就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经理同意看一看他制作的领带,可人家报出的价格却让曾宪梓无利可图。曾宪梓当然不能卖。不能卖归不能卖。但曾宪梓一定要知道店家“为何要给这么低的价”。店家自然也不舍糊,便把自己店里经营的进口名牌领带指给曾宪梓看。这一看不打紧,曾宪梓才知道自己做的领带不但用料低廉,款式单一,而且色泽灰暗,确实上不了柜台面。

曾宪梓如饮醍醐,他这才感到,从主观想象出发不是市场所允许的。原先他认为生产档次较低的廉价领带,会更容易销售。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廉价产品所换来的不是利润,而是别人的歧视与羞辱。6000元港币打了水漂,曾宪梓换来了一个彻底的明白:要想打入市场,就得生产高档名牌产品。他没有气馁,而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耗费大量心血生产出的产品,批给了街头的小地摊,然后买下了几条国外生产的高级名牌领带,认真地进行解剖分析研究,要将人家的“真经”在自己家里琢磨透。他从一针一线的做工、一笔一画的花纹、一处一缕的用料中苦心探索其奥妙。从中寻找自己的名牌之路。

终于,曾宪梓从人家国外名牌领带那里苦心探寻出真经,并将人家的真经幻化成自己的第一批精致高档的产品。他四处推销,认为这次肯定能敲开市场的大门。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肯定的事还是漂浮不定。最后,他来到了地处旺角的瑞兴百货公司,公司经理看过他重新设计、制作的领带,虽然对质量赞不绝口,但是担心在顾客中没有影响,市场难以打开。针对这种局面,曾宪梓灵机一动,决心“以退为进”。他对经理说:只要经理能把他做的领带与进口的陈列在一起。价格上他只要收回成本就成。经理勉强点头同意。

曾宪梓做的领带终于在大商店中挂了出来,而且是与外国著名品牌挂在了一起。果然不出曾宪梓所料,购买者被那新颖的款式、独特的花纹、地道地进口面料和精湛的工艺所吸引,再看价格。大低于同等质量的进口领带,人们纷纷购买。终于,尝到甜头的商店经理像欢迎贵宾一样迎接曾宪梓,真诚地欢迎和热切希望曾宪梓再次给他生产人们欢迎的领带。

初获成功,曾宪梓加快了生产速度,很快生产出大批领带。香港的商业信息尽管在当时的环境当中,但是流通速度还是一流的。从瑞兴公司传出的消息,立刻引起了许多大商店老板的注意。一时间,就形成了一股抢购曾宪梓领带的风潮。当时,一般的香港产的领带只卖6元一每,曾宪梓的要卖到9.9无一条,仍然不能满足要求。曾宪梓的“一人工厂”再也无法应竹之多的订货。他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招募了一批人,并且以“金狮”为商标,初步确立了自己的名牌地位。

“金狮”在香港站稳了脚跟。不久,曾宪梓又将“金狮”改为“金利来”,尤其那句“金利来领带,男人的世界”的广告语。成为了香港无人不知的口头禅和时髦语言。广告宣传的成功,使金利来领带的销售也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牌”“名”了。价格自然也由过去的9.9元一跃升为100港元,附加值像孙行者的跟斗云似地腾空而起,甚至直逼外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就是这样,曾宪梓的“金利来还是洛阳纸贵。最后“金利来”一个牌子铸就了曾宪梓先生的辉煌。

点评:人们都说“名牌好创。只要做得好、卖得俏准没错”,但怎样做得好、卖得俏,曾宪梓先生的“金利来”已经明白无误地向我们告诉了。有人也许会说,名牌难创,一要资金,二要设备,三要营销人才,四要销售渠道。……总之难上加难。然而。曾宪梓先生6000港元起家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两把菜刀闹革命”,可他就凭着一把子不服输的牛劲跌倒了爬起来。掸掸身上的土继续干。但怎样干,向什么目标干,干到啥程度不是一股子牛劲就能代表的,他必须是心里明白,脑子清楚,否则,干得越大,损失越多。中国的古人云:“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曹宪梓先生深知古人的大哲大理。6000元港币打个水漂是损失,但“买”个明白——值!也是收获!这里的“值”就是对“怎样干”、“向什么目标干”、“干到啥程度”的很好诠释。结果,一个穷小子蜕变为“领带大王”。相比较我们如今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只有7.5年的寿命。品牌只有几年时间的不正常现象来看,似乎有一万条理由也难以自圆其说了。但曾宪梓先生已经给我们立了标杆作用,只要我们的“心”不死,那么,下一个什么“王”兴许就是我们的。

猜你喜欢
领带名牌商店
设计我的姓名牌
给爸爸选条领带
天边的白云商店
无名火
野餐篮丢失案
领带的问题
“撕名牌”大战
只穿名牌的“标签女”
吹毛求疵
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