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心系祖国的经营之神

2009-03-27 08:17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王永庆海沧台塑

范 丽

米店老板到塑料大王

1917年1月18日,台湾台北县新店的一个贫苦农家喜添新丁,这就是后来被尊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15岁那年,王永庆小学毕业,先到茶园做杂工,后到台湾南部嘉义县的一家小米店当了一年学徒。第二年,王永庆作出人生中第一个重要决定,开米店自己当老板,启动资金则是父亲向别人借来的200块钱。

由于有多家同行竞争,如何争取消费者购买“王家碾米厂”的产品让王永庆煞费脑筋。最后,他想到了“服务”,以最贴心的服务胜出。

王永庆不定时到客户家“巡视米缸”,并估计能够食用的天数记在小册子上,等到客户用罄日期的前几天,即载着米再度拜访,取得许可后,就把旧米先倒出来将米缸擦拭干净,再将新米倒入缸中,然后再把旧米倒在上面。

使用“王家碾米厂”的客户看到王永庆细心又勤快,服务又好,于是就成为长期客户。他就是以服务打响知名度,成为嘉义地区业绩最好的米店。

王永庆说,半夜三更听见卖鱼丸汤、肉丸和粽子的小贩,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一路叫卖过来,到从附近经过,又跑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仍然可以听见他嘹亮的叫卖声。即使很少有人光顾,这些小贩还是一样沿街叫卖过去,不辞辛苦。若是客户对营业人员粗声粗气地说:“你马上来!”我们总会觉得他太没礼貌,心里觉得不高兴;可是小贩绝对不会有这种感觉。如果有人很粗鲁地喊叫:“卖烧肉粽的,来!”或“卖鱼丸汤的,来!”小贩依然会很快地回答:“来了!来了!”声音非常柔和愉快。为什么那些小贩不觉得客人没礼貌、依然能以温和的声音做生意?因为沿街叫卖了半天,好不容易才有人来光顾,当然要高兴了,这是做生意的道理。王永庆认为,营业人员如果有这个认知,推销工作不知道会愉快多少倍!

几年下来,米店生意越来越火,王永庆筹办了一家碾米厂,同时完成了个人资本的原始积累。从那个时候起,王永庆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上世纪50年代初,台湾“工业局”推出一系列工业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利用美国援助兴建石化工业基本原料聚氯乙烯。时年38岁的王永庆大胆接手了当时这一无人看好的项目,成立了台湾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在塑料领域大获成功的王永庆先后成立了南亚塑料工厂、台湾化学纤维工业公司等一大批企业。

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9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1984年就达45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30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与台塑集团企业有着存亡与共关系的下游加工厂超过1500家。

全球掀起网络热潮后,很多台湾企业开始注意网络的发展潜力,台塑企业早已将所有的工程招标及采购作业全部透过网络运作。这个点子就是王永庆下达指示催生的,显示出他的观念前卫且新颖。

台塑企业成立时生产聚氯乙烯(PVC)塑料粉及塑料加工品,早期和电子科技根本沾不上边,但王永庆观念相当新颖,走在时代的尖端。当计算机尚未普及时,台塑企业就决定全面计算机化。王永庆认为透过计算机管理,可以避免人为疏忽及造假事件,生产、销售及账务更透明化,并及时掌握重点做出决策,提升效率。

王永庆很早就有运用电子设备节省下单效率的观念。他认为,与其要业务员与客户在电话讨论订单规格及数量,还不如买台传真机给经销商及下游加工厂,把所有的需求及订单传真到台塑企业,既提升效率也可节省电话费用。

如今,在台湾的富豪中他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他居“50强”之列,是台湾唯一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

“海沧”演绎爱国商人

1989年,中国正面临外商纷纷撤资的困境之中。而恰在此时,王永庆开始了他首次密访大陆的行程。

这一年,台塑集团创办35年,在台湾已经颇具规模。

经过在大陆的实地考察研究,王永庆决定在厦门建立一个大型的、独自管理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石化工业特区,当时将其命名为“901工程”,也就是后来人们所熟知的“海沧计划”。按此计划,王永庆要在厦门海沧与漳州划出的1.5万公顷土地上,兴建包括年产乙烯90万吨、PVC100万吨与炼油1400万吨在内的36座工厂,总投资达70亿美元。

1992年11月6日,海沧计划谈判成功。但好事多磨,由于当时岛内对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十分严格,签约的最后一刻,由于种种原因,“海沧计划”被迫搁浅。

但王永庆并没有因此放弃大陆市场,而是调整了策略,步步为营,越走越快。时至今日,台塑集团在大陆的总投资额度已经超过百亿美元,其投资的行业不仅在石化行业,还包括医疗等公益性行业。王永庆,这个第一个意图大规模投资大陆的台商一度成为了在大陆投资最多的台商之一。

能源领域唯一的台企

“海沧计划”失败后,一时间,王永庆难以再向大陆提出大型投资计划。怎么办?他调整战略,运用台塑集团旗下企业采取“小型分散投资”模式,开始了在大陆的投资布局。多年来,台塑集团已在大陆建立了30多家企业,投资项目涵盖了多个领域。而这其中,漳州华阳电厂投资建设显然是必须提及的。

漳州华阳发电厂是王永庆在大陆投资最大的项目,也是台湾企业唯一进入的大陆能源电力工业的重大投资项目。漳州华阳电厂总投资30亿美元,现已有6台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03年大陆发生电力供应紧缺情况后,让漳州华阳电厂意外获得巨大收获,目前每月盈利达上亿元人民币,年获利超过50亿元人民币。

石化王国梦

虽然“海沧计划”没有成功,但王永庆要在大陆建立一个石化王国的梦想却并没有随之熄灭。经过多年考察,他将目光投向了浙江宁波。

这项被称为“大乙烯计划”的投资方案计划投资总额达130亿美元,规划面积2000多公顷,主要兴建轻油裂解、石化中间原料、发电厂与港口码头等相关配套企业。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正式启动。其中初期由台化公司负责兴建纯对苯甲酸(PTA)厂、聚苯乙烯(PS)厂、ABS树脂厂,台塑公司负责兴建聚氯乙烯(PVC)厂、丙烯酸(AE)厂等。

2004年6月,王永庆提出二期“大乙烯计划”,包括1000万吨炼油厂、120万吨乙烯裂解厂等项目,总投资额高达百亿美元。

但与一期建设顺利相比,台塑宁波大乙烯受到了环保审批和台湾当局的政策等多方面限制。去年12月底由于受热电厂在内的一些环保及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宁波大乙烯计划的前期工作被拖延,台塑计划至此搁浅。

王永庆去世后,台塑集团表示,对于目前公司在大陆投资的项目,尤其是宁波的石化项目,都不会受到影响。王永庆在大陆建立“台塑石油王国”的梦想将继续下去。

铺建高效的物流网

王永庆在华投资的每一步虽然看似分散,但都有其深远的意义。为了能够让台塑更好地在大陆发展,王永庆积极构建了一张台塑在大陆的物流网。其中,北仑港码头专用港最为引人注目。

在宁波投资兴建北仑港码头专用港,不仅是台塑石化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考虑。宁波北仑港深水优势明显,可停泊25万吨级的船舶,是目前大陆水深条件最好、装卸设备最先进的货柜码头之一,也是大陆原油、成品油主要中转港口。这也正是王永庆选择宁波兴建石化工业的重要考虑之一。

此外,台塑在大陆的物流布局也颇为积极。台塑集团除将顺德作为华南物流基地外,同时计划在上海、宁波、大连与天津等地设立物流公司,作为华东与华北的物流中心,从而建立起在大陆的流通系统。目前,已确定以宁波作为华东的货物中心,以青岛作为华北的物流中心,推动“以柜代仓”模式发展物流业,其每个季度的货柜处理量均为2000个标准箱。为提高物流效率,台塑集团投资两亿元人民币,在大陆兴建大型拖车运输队,一期计划建立200辆的车队。预计三大物流据点建成后,一年可处理100万吨以上的塑胶原料。

达则兼济天下

王永庆著作甚丰,其中《王永庆谈话集》第一版即印了10万套,他自掏腰包送给员工及亲友,就花了1.2 亿元。王永庆自律甚严,但对员工非常大方,每次出书就会指示“只送不卖,员工每人一本”,他要让员工了解是如何在一起打拼,要所有员工不要忘记台湾人勤俭、朴实的美德。

闲暇时间, 王永庆几乎都在写书。每天固定清晨3时许起床,做完“毛巾操”再梳洗一番,就开始埋案著书。他不是为自己立传,而是将平日的点点滴滴及感想、经验写下来,然后再收集起来出书。

虽然在大陆的投资涉及许多方面,但无论是已经成形的发电、石化,还是尚未铺开的钢铁、重工,王永庆都是围绕基础产业的长期投资。所以,当台塑进军大陆医疗市场的时候,有人说这其中公益的色彩更为浓重。

台湾光复后,台当局拨款兴建许多省立医院,也就是当时所称的“大医院”。但这些医院服务的对象很多是有钱有势的人。生于日据时代的王永庆,因为家里没钱,父亲王长庚生病时未受到良好照顾,让他耿耿于怀。1976年,他特别捐出新台币20亿元,成立财团法人长庚纪念医院。如今,长庚医院早已成为岛内知名的医院,更是一般民众求诊时的首选之一。每年营收300多亿元,获利70多亿元,但王永庆仍一直添购最新的医疗器材,聘请最权威的医师,提升医疗质量。

在大陆的医疗事业布局主要依托于其在台湾创办的长庚医院上,王永庆最初的计划是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等地投资30亿美元,兴建长庚医院或医疗中心。2008年5月这家目前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正式开业。尽管强调为平民医院,但厦门长庚园区背后所隐藏的医疗养老等庞大商机,王永庆对其的期许是“建成国际一流的医疗基地”。

王永庆还做了许多真正意义上的公益事业,从2004年起开始有计划地捐赠大陆教育事业,项目金额达30亿元,将资助贫困地区兴建1万所“明德”小学并设奖学金。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台塑集团捐助1亿元人民币,而王永庆以个人名义捐助1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时个人捐助最大的一笔善款。

这些善举无疑使这位精明的石化商人、慈祥的台湾老人已经被铭记在大陆民众的心中,和他在大陆所投资的其他项目一样,生根、开花。

猜你喜欢
王永庆海沧台塑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凌晨三点的面试
凌晨三点的面试
不计较的人才最好用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谁能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