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国界寻亲行动

2009-03-29 03:43
蓝盾 2009年12期
关键词:莉娅福利院志愿者

陆 峰 时 民

美国学者提出的“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的微小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巨大连锁反应,而它终成为人类耳熟能详的著名科技理论。如今,来自大洋彼岸一位美国母亲的一封“寻亲”电子邮件,也犹如一只“爱心蝴蝶”扇动翅膀飞向遥远中国,并由此引发出一场无国界寻亲行动。5个月里,历经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克瑞斯汀终与失散12年的生父生母重聚。这场由中美两国志愿者演绎出的“爱心蝴蝶效应”,令许多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朱莉娅领养八岁弃儿党子杨成为克瑞斯汀

2006年盛夏,风景怡人的美国马里兰州处处郁郁葱葱。一幢别致的两层楼住宅内,刚从棒球场回家的美籍华裔小伙克瑞斯汀没径直走向楼上的盥洗室,而是紧锁着眉头来到母亲身旁。朱莉娅拍拍儿子那壮实的肩膀,微笑着轻声说:“亲爱的,你又有心事了吧?不要把它放在心上,那样你会长出很长的银色胡须的。”谁知,克瑞斯汀没像往常那样欢笑起来,竟眼眶湿润地问:“妈妈,我的亲生父母在哪儿?您认识他们吗?他们真的还在遥远的中国?”朱莉娅闻听不由浑身一震,心中的思绪又回到了6年前的那个下午……

2000年,就职于美国国际收养协会的朱莉娅奉命来到中国工作,此行朱莉娅和同事是向中国各地的福利院赠送爱心礼品,并进行一些义务服务工作。在洛阳市儿童福利院,院方特意精心安排该院的30名孩子陪同客人一道去参观当地动物园,气氛热烈的欢迎午餐后。朱莉娅和一个名叫党子杨的小男孩手拉手结对游玩。

“小家伙,你多大了?”途中,朱莉娅用生硬的中文问。“报告美国阿姨,我今年8岁,是名老队员。”虎头虎脑的党子杨边回答边来了个立正,还像模像样敬了个不很标准的军礼,逗得朱莉娅忍俊不禁。朱莉娅注意到党子杨反应灵敏、活泼可爱,并不属于残障儿童,他的父母为什么要遗弃他呢?

当朱莉娅询问了幾名工作人员后,对党子杨的身世有了了解,她的心头淡淡滑过一丝同情。朱莉娅注意到这个爱笑的小孩脸上还有一个可爱的酒窝,而自己也有一个可爱的酒窝,身边的工作人员还笑称党子杨和朱莉娅很有缘,

第二天要离别的时候。一个念头猛然间涌上朱莉娅心头,她转身对福利院的领导说:“院长。我要收养党子杨。”

时年39岁的朱莉娅是美国人。她每年要频繁地飞往世界众多的福利院机构,与福利院和许多小朋友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小朋友都喜欢这个学历高,有爱心,又美丽的金发阿姨。

就这样,朱莉娅办妥了中国的收养手续后,又飞回美国办理相关手续。由于美国的收养手续异常繁琐,朱莉娅前后用了半年多才办齐全部手续。当朱莉娅再度赶回洛阳后,党子杨哭着扑向了朱莉娅的怀抱,7月14日,朱莉娅带着养子党子杨登上飞往美国的航班。从此,朱莉娅给他取名“克瑞斯汀”。

在朱莉娅的精心照料下,来到陌生环境的克瑞斯汀很快就适应了美国生活。白天。朱莉娅给养子安排了风趣的英语辅导课,她手拿各色食品逐一让克瑞斯汀读写单词。克瑞斯汀从未见过如此之多的好吃的,更有一位微笑着的“洋妈妈”陪伴自己,他骨子里的潜能悉数被激发出来,有时竟能在1小时内记牢百余个单词。而这时,朱莉娅就会送上一个拥抱和精致的小礼物。仅数星期后,克瑞斯汀和养母就能用英语交流。令朱莉娅更为满意的是儿子聪明听话。上学后更是学习优秀,不仅热爱运动,还是游泳、冲浪、曲棍球的好手,老师、同学们都很喜爱克瑞斯汀,朱莉娅更是欣慰。

但是偶尔也有烦恼。两年后的一天,正在上学的克瑞斯汀突然旷课出来,只为问妈妈一句话:“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朱莉娅擅长做儿童工作,很巧妙地打消了儿子的顾虑。“你有爸爸,这个周末他就要回来做客。”那次,她不得不让自己的前男友客串了一把。

2004年,当克瑞斯汀12岁的时候,朱莉娅给他过了一个成人礼生日。在那个晚上,朱莉娅拿出了一叠资料和数张老照片。“孩子,你是被收养的,你的亲生父母在中国。”那个晚上克瑞斯汀表现得很乖巧,可朱莉娅还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沉重。晚上进房间给克瑞斯汀盖被子的时候,朱莉娅发现儿子手里攥着一张自己8岁时在福利院玩耍的照片,紧紧地抓着不肯松手,她知道这个内敛但爱思考的男孩一定有了自己的心思。

到2006年夏天,14岁的克瑞斯汀在伊斯顿中学已读完10年级,还曾获过不少学校的奖项,他能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可中文几乎全忘了。然而,今天儿子突然提出的问题,还是让朱莉娅的内心跌宕起伏。

“带他去中国找爸爸妈妈吗?如果找到了,自己会失去他吗?”早在2003年,朱莉娅又收养了~名中国女婴,已过婚龄的她迟迟未嫁,她把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两个孩子身上,却拒绝了许多条件不错的男士的求婚。

朱莉娅虽然拿着较为丰厚的薪水,可为了让原本体弱的儿子能多参加体育活动,她不惜一掷千金购买各种体育用品,从溜冰鞋到冲浪板;从健身车到竞赛自行车等一应俱全,可朱莉娅自己则始终舍不得将她那辆二手轿车换成新车。常言道“母爱如海”,这位异国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克瑞斯汀问起自己的父母,这说明儿子成人了,朱莉娅感到高兴却更有说不出的失落感,心事重重的她当着儿子的面打开了一个笔记本……

原来,笔记本上记满了克瑞斯汀小时候的事。小时候,克瑞斯汀对家乡的记忆是快乐的。他吃面条。他住农场,他家里有口水井,远处还有山有水,有牦牛。可零星的记忆对走失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毫无帮助,他残缺记忆中只依稀记得:一座立交桥、一辆破旧长途汽车、一位给钱和食物的无名男子。他究竟是生父还是好心人?或是诱骗者?

多年来,克瑞斯汀每逢说起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朱莉娅都会悄悄认真记录。从那时起,一种母亲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未来某一天。她将会告诉养子。你可以去中国找自己亲生父母。而这一刻如今就在眼前。真要跨越大洋,千里迢迢去中国,又该从何处找起呢?朱莉娅思前想后,决定再次远赴中国洛阳市进行查询。

洋妈妈求助宝贝寻子网志愿者爱心引蝴蝶效应

2007年元月,朱莉娅再次来到了洛阳福利院。在当地有关部门配合下,朱莉娅在福利院档案中查到:1999年2月27日晚,党子杨被洛阳唐宫路派出所民警送到孤儿院。此前,他是在一处商业楼的立交桥下面被一位过路民警发现的。因为弄不清这个小孩从哪儿来,又怎么跑到这里,警方无奈只得把他安置在福利院。警方当时记录写道:他受到过强烈刺激,说不出一句话来,不停地摇头和流口水。党子杨被福利院领养前,按规定警方还在当地报纸刊登了广告。然而,这一日期与朱莉娅了解到的情况存在出入。调查中。福利院的一幅拍摄于1998年一次活动的照片中,朱莉娅竟发现其中就有党子杨的身影。这究竟怎么回事?难道档案也出错了吗?最终,失望的朱莉娅无功而返。

转眼3年过去,朱莉娅和儿子仍没发现任何线索。

这时,克瑞斯汀已经有了强烈的寻亲情结。他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还在中秋节那天专程在中国城买了月饼和朱莉娅一起分享,朱莉娅从儿子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内心的渴望。

2009年4月初。正在家中上网冲浪的朱莉娅在浏览一个中国的英文网站时。突然被这样一则新闻所吸引。该报道称:中国一家名为“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号召全国各地的众多民间志愿者们一起为失踪儿童家长提供免费寻人服务,帮助走失、被拐、被遗弃的儿童找回亲人。朱莉娅读完信息为之振奋,马上萌生寻求该组织协助的念头。随即,朱莉婭叫来儿子再次商量此事,克瑞斯汀也在努力回忆幼时情景……

出生地可能在“董(东)家沟”,省份可能是“山西省”,出生时名字“景家成”。克瑞斯汀还努力记起。父母都是农民,祖母曾照顾过他。家里睡的地方。是一个有炉灶的水泥炕。祖母曾告诉他,他有一个孪生兄弟,出生时被送人了。父亲经常前往洛阳出售粮食,而老家有玉米、土豆地,家乡看起来缺水,一些小河濒临干涸……

“家乡、3天车程、洛阳”,这个链条上的重要信息,在年幼的克瑞斯汀的记忆中出现了乱码。那一刻,痛苦的克瑞斯汀像是被彻底打乱了的魔方,需要根据记忆残片,一块一块重新耐心拼接。他痛苦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整整2天时间没有好好吃过饭。

就这样,朱莉娅用英语给该网站“博主”写了一封内容详尽的电子邮件。邮件末尾处。朱莉娅还真诚地写道:“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得知身世,我的儿子也不例外……正如大师梵高所说,爱之花盛开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随后,朱莉娅用软件将邮件翻译成中文发送出去。

一个月后,苦苦等待中的朱莉娅终于盼到了回复。令她和儿子深感到意外的是,该机构不仅做了回复。而且主动提出把情况通知其志愿者,广撒“英雄帖”的目的,是让志愿者们全力以赴帮助查找克瑞斯汀的身世。

“宝贝回家寻子网”的发起人之一北京张志伟律师还在回信中分析提出:“董(东)家沟”应该是查找的关键所在,他们将发起中、西部的众多志愿者全力查找。但是从初步查找中他们发现,“董(东)家沟”这一地名的总数在中国达20多个,山西、陕西两省境内,更是有多个“董家沟”或者“东家沟”。而在一个13亿人口的国度里,找两个准目标人物,绝非易事。看来,破解克瑞斯汀身世之谜仍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一场在中国志愿者中间的“爱心接力赛”迅速展开了,这些克瑞斯汀的残缺记忆信息被网络广泛流转。期间,“宝贝回家网”散落在中国各地的~万多名志愿者按地域划分若干个QQ群,每个群里的志愿者都投入了工作。根据网站组织者的统一部署,志愿者们每天晚上都会在各自的群里开“诸葛亮会”,大伙儿群策群力,各抒己见。网名为“一米阳光”的志愿者提出,洛阳福利院的负责人曾告诉朱莉娅,孩子的口音和河南话很相似,他们不认为克瑞斯汀是来自山西,而应是来自河南或临近地区。

紧接着,有些志愿者经分析后,又否定了这一路径指向,因为克瑞斯汀提到“生母和祖母把面条挂起来晾干”,而来自河南的志愿者反馈,当地没这个习惯。克瑞斯汀在被送到孤儿院之前,坐了3天车才抵达洛阳,这说明路程较远,应该是在外省:还有克瑞斯汀印象中的牦牛,也不像是在河南地区。至于山西或陕西的“董(东)家沟”。因为当地没有牦牛,这两地最终也被志愿者们排除了。

至此。找寻工作再度遇阻。这时,张志伟律师及时将情况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美国。朱莉娅收到邮件后又启发儿子追忆往事,克瑞斯汀再度想起,家人吃饭时喜欢放醋,也经常吃蒜。他还想起生(养)母的名字可能是邵菊连(音译);生(养)父的名字可能是靳高科(音译)。

6月,新情况再度飞越太平洋,中国志愿者们又马上在网络中聚集起来。志愿者“一米阳光”分析:“家乡人喜食醋和生蒜,生火炕。这些生活习惯。在中国北方大部及中西部省份,都较为普遍。”身为“楼主”的张志伟律师提示,河南省的临近省市,牦牛——干旱缺水——董(东)家沟等等。这几个因素,在男孩克瑞斯汀的身世图谱上,似乎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隘口。如果将这几个条件同时放在一起,青海某地——“董(东)家沟”,就可能成了高度疑似目标。但也有一些志愿者认为。从地域特征看。宁夏也同时具备这一可能性。侦查范围逐渐缩小,中国志愿者们在欣慰的同时丝毫不敢懈怠。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朱莉娅母子也在焦急的等待中备受熬煎。有时,因为时差原因,朱莉娅会深夜起床给中国的联络人打电话询问进展。而挂断电话后,朱莉娅通常还会马上打开电脑复核所掌握的有用信息,试图找到新的线索,如果有了小小的收获,朱莉娅就会马上记下来并及时向中国的志愿者通报。看到“洋妈妈”如此辛劳,克瑞斯汀有时会悄悄拿件衣服给养母披上,并轻声说:“妈妈,别那么劳累了。找不到就算了,等我长大了就去中国工作,那时会有更多机会……小时候,我总觉得妈妈长得和好莱坞女明星一样漂亮,可这些日子您又增添了白发。”

靳家成终圆心底童年梦两家庭跨越大洋聚北京

转眼到了7月初,虽然不断有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但较有价值的消息却很少。朱莉娅尽量减少出差时间,她知道儿子克瑞斯汀这个时候很需要有人陪。那段时间,克瑞斯汀很寡言,不是待在自己房间打电脑。就是望着窗口发呆,不再像以前那样和妹妹开玩笑,一起玩滑板。

朱莉娅知道儿子的心情,她主动给张志伟律师打了一个电话。讲述了自己急迫的心情。张志伟和朱莉娅互加了MSN之后,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张志伟告诉朱莉娅。自己下一步的搜索重点将集中在西部各个省市,因为孩子的描述还是以西部为主。

一天,从来自广东省的网名为“广东兜妈”的志愿者那里传来了好消息。

“广东兜妈”其实是广州的一名普通职员。一次下班后,她输入音译的“邵菊连”进行网络搜索,结果显示,此名字主人曾在某期刊上发表过一篇医学方面的文章。继续搜寻。显示文章是两个人联名发表的,而另外一个名字竟然是“靳高科”。这个名字,与克瑞斯汀所能记起的父亲的名字很相近。“广东兜妈”兴奋地打电话告知了张志伟律师。

志愿者们很快找出,此文章所附的作者介绍显示,邵菊连是宁夏一个县城的医生。此重要信息被汇总给了“一米阳光”,随即又由张志伟律师反馈给了大洋彼岸。消息一经传来,朱莉娅母子很是兴奋。

可“宝贝回家寻子网”尚未设宁夏QQ分群,自然那里也没有网站的志愿者。为此,张志伟律师和“一米阳光”商量后,将重要信息撒进已开设的所有QQ群,请求邻近宁夏的志愿者协助查询该文作者身份。不久。远在湛江的志愿者回应:他在宁夏有亲戚,并答应可以帮忙。

3天后传来了惊人的好消息,首先志愿者找到了董家沟,而且还找到了靳高科夫妇。几经周折,他们终

于承认自己确实丢失过一个7、8岁大的儿子。

当张律师再度与靳高科沟通时,这个男人终于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哽咽着说:我就是家成的亲生父亲……

原来,克瑞斯汀本名叫靳家成。他出生后就一直寄养在乡下,由靳高科的弟弟和母亲代为抚养。直到靳家成6岁时,父亲才把他接回了县城家中。1997年的一天,父子俩由县城回乡下时,靳家成走失。而在靳家成记忆中,他错把叔叔当作了亲生父亲。靳家成走失以后,父亲负疚多年,也执着地寻找了多年,但终无结果。期间。靳高科还被人冒名骗过钱财。因此当志愿者们打来电话时,他自然满腹疑虑,担心是有人再度行骗,为了证实自己的话,靳高科还说出,儿子靳家成身上有一个隐蔽的红胎记。

10个小时后,一封饱含志愿者们艰辛和期望的电子邮件再度飞向美国。随即,张律师还打去越洋电话向朱莉娅报喜。当朱莉娅一口气读完邮件后。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为了慎重起见。志愿者这封邮件并未给事情下最终结论,因为靳高科要求看看家成(克瑞斯汀)小时候的照片才能最终确认。朱莉娅心在狂跳。但现在还不敢轻易告诉儿子。害怕万一认错了给儿子造成心理阴影。她火速给张律师和靳高科发了照片和回复邮件后,蹑手蹑脚地来到儿子的睡房,

望着熟睡的克瑞斯汀。朱莉娅感慨万千,伸向盖在儿子身上被褥的手始终颤抖着。此时此刻,朱莉娅喃喃自语,如果养子有胎记,那将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感谢上帝。可那样对于她来说,也意味着即将失去养育多年的儿子。即将证实的一切对于自己来说究竟是福是愁?朱莉娅的脑海中不禁一片茫然。思来想去。亲情最终还是被一种责任感所战胜。朱莉娅得到了证实:养子的大腿上恰好有那样一块胎记。

2009年8月29日,阳光灿烂。北京一家大酒店内,两个分别来自美国和宁夏的家庭相聚了。专程从宁夏赶到北京的,有靳家成的亲生父亲靳高科及身患重病的母亲邵菊莲,还有年迈的奶奶及一位亲属。9时30分,当朱莉娅和她的姐姐、弟弟一起带着克瑞斯汀走进酒店大厅时,在场的志愿者及媒体记者们一起热烈鼓掌,靳高科一家人都站起来,泪流满面。在注视儿子足足3分钟后,邵菊莲首先冲过去抱住了儿子,用嘶哑的嗓音哽咽着喊:“儿子,可找到你了!”顷刻之间,一家4口抱住了克瑞斯汀,痛哭声凝聚成一片。感人至深的场面,令在场的旁观者们都唏嘘不已,也淌下了激动的泪水。十几分钟后,4口人仍舍不得放开克瑞斯汀,同样不停流泪的朱莉娅也上前与靳高科一家人紧紧拥抱。为了向养母表达深深的谢意,邵菊莲扑通一声朝这位金发碧眼的母亲跪下。朱莉婭赶忙拉起这位母亲,俩人随即紧紧拥抱在一起。

接着,靳高科一家人拿出了糖果、针织披肩、枸杞等赠送给朱莉娅,朱莉娅也拿出带有养子照片的怀表和克瑞斯汀在美国成长的相册,上面的相片记录了克瑞斯汀在美国学习、生活、过生日、与家人团聚等画面,众亲友们边看边哭。按照志愿者们的安排,随后两天里,两个家庭即将开始北京之旅。至于人们所关心的克瑞斯汀是否会留下,双方亲人均表示不会干涉,完全取决于孩子的意愿。

聚会结束前,朱莉娅接受媒体采访时感慨地说:“回想当初,儿子如何孤身离开宁夏,又如何到了洛阳,独自置身于立交桥下?这一切至今仍是不解之谜,可它与跨越大洋的亲情碰撞来说已显得无关紧要了……爱是可以相互传递的,爱是可以凝聚的,中国方块字里的“人”字结构就是相互支撑,人类只要奉献爱心,就能产生出无与伦比的爱心蝴蝶效应。在此,我深深感谢中国志愿者们在整个寻亲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

猜你喜欢
莉娅福利院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爱情天窗
福利院的孩子
志愿者
BABY,COME BACK
日本儿童福利院频传性侵丑闻
饲养员手记
阿米莉娅生病了
动物园里趣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