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通过海洋走向世界

2009-03-29 02:57
军事文摘 2009年8期
关键词:海洋海军战略

吕 亭

迈进新世纪后,海军已经排在陆军、空军和二炮之前,成为国内最受重视的军种。世界上陆地是分割开的,而海洋是相连的,只有通过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以应该格外重视海洋。

去年12月中国派战舰远赴索马里护航,今年4月又举行青岛海上阅兵,这在国民中激起一股“海军热”,在国防上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军队建设重点转向海军。

从“海防”到“海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增强,“和平崛起”成为国家奋斗的基本目标。不过如今中国人最为感叹的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土地最辽阔的大陆已经在近代被白种人的海军和商船护送移民捷足先登,留给炎黄子孙的发展空间和可开发资源与国人的庞大数量简直不成比例。在人类已掌握核武器而不能再打世界大战的情况下,中国也没有可能再改变国际现有疆域去占领新土地。现在海洋上绝大多数面积尚属“公海”,陆地上却没有“公地”,中国面对陆上开拓之路已走不通的现实,发展主要方向只能是海洋。

几千年来,中国历朝的经济发展和军事防务都只重陆地,这是由于华夏民族自古是农耕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基点依托于陆地,起初获得苏联援助也走铁路交通,听需资源也强调国内“自力更生”。这一发展模式,从一穷二白的状态下起步时尚可维系发展,经济实体一壮大便遇到市场和原料不足的两大瓶颈制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思路大大拓宽,过去对“地大物博”的迷信被打破,人们发现内地资源原来严重不足。过去国人常说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上世纪80年代后根据世界现行的海洋权益规定,发现还应加上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些应属中国的海洋区域,却已有一半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南海方向尤为严重,而那里储藏的石油资源恰恰是未来的国家发展所急需。

如今,中国因建立起外向型加工经济,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高达3/4,已远远高于美、日、印、德等国,而国内所耗原油一半需进口,外贸物品的九成以上又是通过海路。如今中国海军仍然不具备在远洋保卫国家运输通道的能力,连乌合之众组成的索马里海盗都能威胁到船队的安全,若有它国海军封锁几条重要海峡就会立即对中国造成“经济地震”般的影响。现在,海洋无形中成了中国的命脉,国家利益的疆界也相应向海外大大拓展。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海军,就必须重新思考发展战略,其使命也要由一百多年来一直强调的实行“海防”变为捍卫“海权”。

沿岸、近岸、近海三阶段

近代海军是国家工业和科技实力的结晶,一艘舰艇相当于一个轮机、船炮、冶金铸造和电子信息等众多技术合成的复杂工厂。清末和民国年间根本不具备现代造船业的基础,沿海几个船厂只能修船或进行装配式生产,舰艇只能靠外购,少量国产品也不过是用进口件组装,几乎不具备同外部强国对抗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的威胁也来自海上,在贫弱的基础上如何建设海军就成为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遇到的大难题。

1949年4月,解放军利用起义的国民党舰艇开始成立海军,然而舰艇既小又无空中掩护,只好停在长江中成了“江军”。直至1954年,因国内军费多用于保证抗美援朝的、陆战、空战之用,海军缺少钱款购买舰只,船厂只能生产25吨级的小炮艇。这时的海军战略只是沿岸防御,其主要方式是用水面小艇配合陆军守卫海岸,基本不能出海作战。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从1954年起新中国对海军增加了一些投入,购买了4艘1600吨级的苏联旧驱逐舰和4艘潜艇,鱼雷快艇和护卫艇也形成了战斗力,海军航空兵也能在近岸空域提供一些掩护。不过此刻新中国海军作战舰艇吨位仍不过4万吨,只及美国海军吨位的百分之一,也只相当“台湾海军”总吨位的1/3。从这时起至60年代末,解放军海军的发展战略转向近岸防御,主要使命是“海上袭扰的游击战和抗登陆”。这一战略的具体作战设想是,一旦美国在日本和台湾的配合下对中国沿海发起进攻或登陆战,解放军海军将以鱼雷艇、护卫艇(即小炮艇)利用夜暗袭击其舰队,再用潜艇进行稍远一些的水下攻击,等于是把当年陆上“打游击”的思维方式搬到了海上。

中国海军实行这种近岸防御的战略,虽然是国家贫弱面貌未改变时的无奈之举,却也严重影响了维护海洋权益。50年代为数很有限的国防费投人中,海军经费不足其10%,还要按“(航)空、潜(艇)、快(艇)”的顺序来安排,难以建造大型水面舰只。按沿岸游击思想建立的海军,自然难以顾及远海岛屿的控制。例如建立南海舰队的战略目标,便是为了防止国民党海军对广东沿海渗透和骚扰,并协助对海南岛的海上防御,舰队的使命只是辅助陆军保卫大陆海岸,没有顾及南海维权,结果使中国在50一70年代争夺南海岛礁时棋失一着,落在其它周边国家后面,可以说是应该深思的战略失误之一。

当年海防力量的不足,又使毛泽东那一代领导人仍寄防御的主要希望于陆军,这种“大陆军”思想又导致了“海军力量最弱一对其投入最少一弱小的力量更难改变”这一恶性循环。1974年发生西沙海战时,面对西贡政权这样一个三流的海军,中国海军居然也要用“小艇打大舰”,以几百吨位的猎潜艇对付敌方1000多吨的护卫舰。当时作为海军建设重点的北海舰队,任务又是防备苏联远东舰队袭击渤海湾以拱卫北京,事实上中苏开战或出现上述袭击的可能又根本不存在。军事历史和经济建设史都证明,发展战略的指导失误是最大的失误,长期准备同世界超强“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错误判断,造成海军建设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之中,既没有办法同强手争夺制海权,也丧失了遏制周边弱国以维护海洋权益的机会。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时,1979、年邓小平提出了海军的战略就是近海防御,80年代中期邓小平正式提出战略方针的转变,中国重新调整了军事战略,不再以同美国、苏联这样的强国打大仗为战备基点,过去临哉应急的海军部署也开始转向和平发展的长远考虑。从80年代中期起,海军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构想,跳出了过去近岸防御作战的束缚,强调“敌进我进”,即在战时也要向敌方的海上纵深出击,因而不仅要继续加强潜艇(包括核潜艇)、海军航空兵的建设,还要建造大型水面战舰,以维护海洋权益。

在新的海军战略指导下,1988年中国海军首次进入南沙海域,在赤瓜礁一战中打败越南海军,就此收复了6个礁盘,在此海域总算有了一席之地,改变了过去只用口头抗议反对它国入侵南沙的局面。不过此时邓小平强调军队要忍耐,大幅降低军费以保证经济建设为中心,也无法投入太多财力以发展耗费巨大的海军。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前期这十年间,中国海军的

水面舰队仅建造了3艘4000吨级的驱逐舰,不仅没有能力走向远海,甚至还缺乏遏制“台独”的能力。1995年和1996年出现台湾危机时,美国航母编队在台湾海峡的出现就让中国海军感到有些束手无策,演习变成了虎头蛇尾。1999年李登辉提出“两国论”后,中国海军更感遏制能力不足,思考新的发展战略自然又成了国防建设的重点。

平衡发展海军各军种

世界现代海军史证明,任何一支强大的海上战斗力量都要达成水面舰艇、潜艇和远程空中掩护这几方面力量的平衡。过去中国受财力所限,海军的发展战略只能实行所谓“突出重点”,即侧重发展某一装备,结果综合作战能力出现“缺板”效果。

进入90年代末和新世纪以后,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防任务已有了新变化,海洋维权和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成为现实的重大课题,海军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就不能不发生重大转变。这一转变的突出标志,就是海军的几大组成部队要均衡发展,不仅要增强过去就已重视的潜艇力量,还要发展能远程作战的大型水面舰只,并建造用于远洋空中支援的航空母舰。今后中国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不仅不能限于沿岸的“黄水”区,也要扩展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内的“绿水”区,还要扩展到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蓝水”海面。

过去中国海军发展不平衡,没有研制航空母舰,一个论调就是可以用岸基飞机为海上舰队护航。这在距岸几百公里的范围内还可做到,在远洋没有航母就无法提供长时间的空中掩护。世界上的现代强大海军,其作战的核心都是航空母舰,没有航母的海军就缺乏远洋作战能力,至今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一个弱项还是因航程太远战机难以到达。中国海军过去强调发展潜艇,然而这一水下兵器毕竟是一种偷袭武器,没有办法完成护航、登岛占领和控制广阔海面的任务,平时执行打击海盗和反走私等行动更几乎无能为力。从21世纪上半叶各强国海军建设的方向看,航空母舰仍然是其核心力量,中国海军要变成世界型强军就绕不过这道坎。

实行平衡发展的海军战略,意味着中国长期以陆战为主的思维方式也要有一个根本变化。过去海军的各舰队除了归海军司令部领导外。还隶属于其所在地区的各大军区——如北海舰队归属济南军区,南海舰队归属广州军区,东海舰队归属南京军区,海军各舰队司令员相当于一个军区副司令员的职位和级别,这等于说海军是陆军的附属物。美国陆军在海陆协同作战时往往归海军指挥,从全球战略上看可谓都是“海军陆战队”,中国海军却长期充当了“陆军海战队”。未来的海上作战自然需要航空和航天力量参与,却不一定需要有陆军,因此未来的海军编制和隶属关系也势必发生变化。世界现代军事史的进程证明,海洋与陆地孰为重点之争,其意义在于决定了国家向哪个方向走,在平时这是建设战略的发展方向,在战时就是作战的重点战略方向。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实力的壮大和愈来愈多的舰艇远航蓝水,有人提出“近海防御”这一战略口号应该改变。不过从目前的周边环境和海军的作战能力看,原先这一口号还需要沿用,只是“近海”这一概念要予以拓展,即不仅是过去距岸二三百公里之内的范围,而应覆盖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之内,还包括整个南中国海(这距大陆已有1000多公里)。至于远洋作战能力,中国海军现有的实力还很不够,目前在建的航空母舰在十年八年后形成有效战斗力,才能解决千公里外的舰艇空中掩护问题。

如今美、日等国炒作“中国威胁论”,重点的依据就是解放军海军力量的壮大。有人认为发展海上力量等同于海外大规模进攻,那不过是历史上帝国主义大国崛起的旧事,中国今天发展所抱定的宗旨是和平崛起,绝不会再像历史上列强那样到海外侵略扩张和夺取殖民地。过去中国捍卫海上权益的能力严重不足,如今重点发展海军这样的国防力量是自然而然的事,目的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决不是同其它国家搞军备竞赛。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争夺重点已转向海洋和太空。想在21世纪崛起的中国,再不能丧失这一历史的机遇。世界上陆地是分割开的,而海洋是相连的,只有通过走向海洋才能走向世界。中国未来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所以应该格外重视海洋。以古老的产业来比拟,陆上发展就好比种地,海上发展就好比经商,一边种地,一边经商,那样才能达到富国强军。

(选摘自香港《广角镜》)

猜你喜欢
海洋海军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海军协议1
马来西亚海军最新型的护卫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