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力:希望相随 创业最美

2009-03-30 09:45
中华儿女 2009年3期
关键词:武力

华 南

策划陈安钰

1980年,解放军外语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武力无意间翻开了一本名叫《奇特的一生》的书。这本由前苏联作家格拉宁撰写的薄薄的小册子,却为武力打开一片新天地:原来人可以拥有这样的一生……

这本书武力读了许多遍,直至读进了心里。他将书的眉批做进自己的信念与理想之中,岁月流转,时间已过30载。今天,武力已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名片上诸多头衔似乎印证了他当年立下的誓言。多重身份的他,正在从多个维度演绎着自己多年前的憧憬,多年来一直奋斗的多彩人生。

与信念有关的奋斗历程

1990年,武力从部队转业端起了铁饭碗。然而安稳的生活并没有打磨掉武力的雄心,他一直在努力寻找着机会,为实现自己当年的人生规划而积蓄着力量。

1991年,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在北京举行了一次时装表演。他的这一次时装秀,改变了武力的命运。看完时装表演,他果断认定自己要做服装生意。“应该选择与美打交道的生意,而服装是离人最近的美的载体。”做出自己的判断后,武力果断放弃了铁饭碗,转做服装生意。在那个年代,放弃铁饭碗的人是被视为、“异类”、的。武力却在短时间内做出了抉择。都说成功人士都惧有斩钉截铁的果断,那么武力与生俱备。在后来的日子里,迅速、坚定的决断力一次又一次帮助了他。

1991年,武力正式开始创业。“当时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创业,似乎就是就业。”回顾创业初期的打拼,武力不无感慨。揣着仅有的几千块钱转业安置费,武力开始做起了服装生意。当时贵友大厦地下二层有一个“丹尼”品牌专柜,武力每周在北京与广州之间往返。那时国内皮衣热刚开始,钱不够,一次进几件货,卖完了以后用滚动的钱再进货。军营10年的历练,武力培养了能吃苦和不怕困难的意志:“立足现实,不要怨天尤人,在现有条件下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发挥。”

随着服装生意越做越大,他成立了销售公司,逐渐树立品牌意识,还建立售后服务部接受顾客的投诉,成立了北京第一家高级皮衣保养中心。又有了连锁加盟店,与设计师、生产厂家合作合资,共同培育市场。

4年里,从就业到创业,武力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寻到了做企业的规律,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完成了从一个退伍军人到青年企业家的蜕变,“丹尼”成为中国知名品牌。由于业务发展良好,1995年底,母公司在香港上市。“有强烈的改变自己现状的欲望、对创业充满了激情、愿意为创业付出努力,这样的人不怕困难、热爱困难,甚至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乐趣。”在武力看来,拥有这样的不屈不挠品质的创业者,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企业家。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武力深感自己管理能力不足,1995年,在很多人看来已经功成名就的武力,一悄然踏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远赴美国科罗拉多州攻读MBA。“做企业需要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意识。即使今天发展到成为一个上市公司,我们仍在路上。”

“武力模式”——民营企业的新境界

2008年8月22日,保罗集团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则消息:“保罗集团成功与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合作并成立中国食品工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保罗集团通过与中国食品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国食品供销公司以增量式改制的模式进行的重组,成立了中国食品工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食投”)。

在保罗集团的网站上,能看到集团的发展轨迹——保罗集团创立于1992年。1997年,武力攻读完MBA回国进行第二次创业,为集团发展选择了更具科技含量的行业作为方向,主要业务涉及房产、化工、生物、教育等多项领域。

凭借自身实力完成两步大跨越,保罗与武力同步实现了由平地到珠穆朗玛峰的攀登。

“中”字头本身就是一块让人艳羡的响当当的招牌,使企业能够在民企的队伍里达到新境界。武力认为,民营企业在经过了改革30年的高速发展后,早已不能仅仅满足于赚取利润,而要跟上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在新的形势下有选择地积极参与到国有企业的整合、重组中去:武力表示,及早地、有选择地参与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去,比在散乱的市场中找到机会赚钱要提升一个“境界”。

这个过程极为艰难,个中艰辛连擅长讲话的武力也难以讲清,由于政策尚未彻底明晰,每每被质疑或被问起,他大多选择一个微笑,包含了种种艰辛与不易,平日里铿锵有力的声音随之变得有点低沉。对于自己的成功,他更多倾向于是对机会的争取与把握。“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个程度?第一个就是本身机会就很稀缺,第二是很多没有准备的人看到了机会却毫不留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走了多少曲折的路。一个企业要走快速发展的道路,就要一边埋头拉车,一边抬头找路标。”

一个民营企业寻求更大发展,从准确地领会和深入实践的角度来讲,就是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用自己的实践和财富加速社会经济的流转,实现结构上的嵌入式。武力一直强调重视国家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中对民营企业的定位从“有益成分”变为“重要组成部分”,给留心研究政策的武力以很大鼓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性质跨越。”在重组之前,他也曾广泛接触过五六家国有企业,最终,他用中食投诠释了“境界”的所指,找到了一条民营企业和国有资产合作的“独特途径”。

中食投成立后,武力的民营企业介入国有资产的模式被广泛称为“武力模式”。虽然针对这一模式有不同看法,但是并不妨碍中食投在实际运作中继续扩大对“武力模式”的实践、探索。2008年底,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保罗集团子公司保罗生物上市庆典上,保罗集团还与南京医药集团签订了五年期、基数为25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大单。“保罗生物和南药股份的联手合作,将实现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资本市场的有机融合。”武力表示,双方将在资金、平台、管理、技术等层面进行对接,并拓宽双方的发展空间和融资渠道;同时,双方的联手也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公司和国内上市公司之间开展合作的全新探索。

不过,成功戴上“中”字光环的武力并不承认自己是“红顶商人”。他觉得,形象点说自己只是一支拥有民企运动员的国家队。与很多羡慕或批评的声音都不同,武力给中食投的定位抽象而低调:“中食投正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而成立的。这是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对外开放,结合社会资源更好地为中国食品工业企业服务的一种创新举措。”

改革30年走过的路,民企被证明是适应市场自发机制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但武力提醒大家,在民企参与国企重组的过程中,

民企也应该破除对国有企业认识上的束缚和迷信。“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才是最合适的。”

民企重组国企,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在上世纪末的“国退民进”中,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创业的武力,深谙第一代企业改制模式,而在目前第二代、第三代企业家快速成长的21世纪,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代表的他更擅长的还是将新鲜的资源套进传统模式中。区别只是,这次不是毫无选择、一般的重组,而,是“有意识、有选择”的重组,因此他认为这样的重组也将是前途光明的重组。“如果说以前的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补充力量,那么以中食投为代表的新一代“国字号”民企正在越来越多地重建和完善着国民经济的结构,也更加有效地促进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食品工业投资管理公司”从表面上看比任何一个同行业、同产业企业的位置都高,“以这样的姿态进入中国现代产业结构发展中,可以发挥多大的作用,可以想象,不可限量。”

作为中国人的责任与承担

1995年金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商学院,MBA课堂上,美国教授第一天上课就对包括武力在内的四个中国学生说,在美国每年只有200多华人能够拿到MBA学位,而美国学生一年有7万名毕业生。这种对比让武力在读MBA第一天就暗下决心,发奋苦读。两年后,武力如愿拿到了学位,也许是巧合,又或者是命运真的要再刺激一下武力,毕业典礼那一天,正好是美国的一个节日,看着庆祝双重快乐的美国学生,武力觉得一切是如此陌生。“我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我应该去建设自己的国家。”武力毫不犹豫地撕掉了手上协议工作的合约,乘坐第二天最早的航班返回祖国。当飞机穿越大洋临近祖国的土地时,他内心里的激动与感慨无人能知。

从此,创业、经营之余,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迅猛发展中的祖国。“民营企业家没有经营城市的责任,但是应该有这种意识。”2008年初夏,武力用自己的思考奉献出一本《经营城市》。在书中,他以学者特有的尖利,从“城市常见病”的症状和病因人手,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存在的种种问题一一进行分类、剖析。观点之尖锐、见解之独到,在当前论述中国城市的论著中可圈可点。

其实,观点鲜明、论证严密,是武力的一大特点。正是这个特点,支持了他完成民营企业“蛇吞象”的进程。在企业家中,武力的思维颇具学者风范。除了对城市的谈论,他对很多社会时政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身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很多时候,他将自己对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经济变革的看法写进提案,承担起自己的这份责任。

全国青联常委、北京市政协委员、国内多所著名高校客座教授……诸多身份为武力罩上了耀目的光环,也为他增添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忙碌。然而,武力享受着这样的乐趣,在他看来,企业是社会的细胞,企业家的精神就是激情和奉献,奉献企业,更要奉献社会。

2008年3月,武力又多了一个身份——美国奥委会中国首席代表,负责协调处理美国奥委会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相关事宜。“这是美国奥委会第一次在国外设立代表处。”当年拒绝了美国的武力,又一次牵起与美国的缘分,而这一次,他知道自己站在祖国的土地上。

从创业者到创业教育者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马克思·韦伯曾说,一个国家的落后不在于其民族的落后,而在于代表其民族的精英的落后。中国的创业正面临着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最好的创业机遇,我们非常高兴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的创业者更加发展和成熟,因为中国创业者的素质有多高,中国创业环境有多好,中国的创业事业才能走多远。”这是武力在“20Q,中国第三届创业者高峰年会”上获得“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人物”时发表获奖感言讲的一段话。

如今,武力已在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C)中已义务奉献了5年。YBcw5年前成立,由团中央等七部委联合发起倡导,帮助青年人开展创业。作为首届中国青年创业十杰称号获得者,武力一直以志愿者身份,担任YBC执行总干事,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经历过创业路上的曲折与困苦,成功后的武力更加致力于创业青年的教育、扶助工作,这种思索促使他在进入YBC中,迅速完成了从创业者到创业教育者的完美转变。

武力认为,企业家不仅要为自己谋福利,还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慈善无疑是其中的重要渠道。然而,与很多企业家做慈善不同,用科学、可持续的方式帮助他人,是武力在赈灾捐赠之外更加感兴趣的慈善思考。YB C组织帮助青年人创业的方式就是一种科学方式。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并非把钱无偿地捐给创业青年,而是要求创业者为平均每笔5万元的资助,制定出一份完善的商业计划书,这个过程中有导师辅导和团队的带领,同时根据业务情况规定还款额,以培养其诚信意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武力说,“企业是社会的,社会是企业的。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够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坚持一项公益事业,我非常愿意去做。”

“创业英雄会”是YBc与CCTV-2合办的一档创业类节目。节目受到了柳传志、刘永好、马云等一批成功企业家的关注和支持。在节目现场,当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创业者提供中肯的意见时,现场的武力受到深深的感动:从自身经验来讲,、这些成功企业家都是从小到大,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走到今日至巅峰,他本人也是从贵友大厦的地下室起步,才拥有了今天的上市集团公司。

善于分析社会经济的武力认为,在当前全世界经济危机的局势下,我们不仅要鼓励企业积极创造就业机会,更要鼓励年轻人创业,“创业也是一种就业。”这句话是武力用自己的经历总结而成。在这样的宏观就业形势下,创业重要,创业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创业到底能够走多远,取决于内心对创业的呼唤。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年轻人创业的动力,还要使其有符合市场需要的创业设想,让那些真正有创业价值、创业前景、创业潜质和创业潜力的青年人发挥自己的才华。”武力很喜欢YBC内刊《青年创业故事》封面上印的一句话:“相信自己,未来属于有美好梦想的人。”

武力喜欢谈创业,他的人生似乎就是一部创业史,几经波折斩获辉煌,“接下来,我们还要争取尽快建立第一支中国食品工业产业基金;争取完成对几家大型食品企业的项目投资……我们已经准备了10多年,如果说以前,我在这个位置上,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干好,但现在我知道,就像美国第一任华裔劳工部长赵小艺女士在就职演讲中所讲的那样:‘我现在准备好了,我们完全有信心为变革中的国家留下自己的贡献。”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武力和他的团队,正像一匹一跃而起的中国民企黑马,扬鞭奋起,在中国这片古老而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大地上,恣意驰骋。

让我们衷心祝愿武力们一路顺利!

猜你喜欢
武力
豫酒复兴:不靠“武力”靠“五力”
联合国如何定义“自卫权”?(答读者问)
自卫权延伸视角下的跨境武力反恐问题
行左手礼
论计算机网络攻击及其挑战
三人行
项羽“非战之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