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保基金也到创业板“打新”

2009-04-06 07:33曹中铭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21期
关键词:保险资金市盈率新股

曹中铭

自从社保基金投资股市开始,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社保基金的一举一动颇受瞩目。某种程度上,社保基金的进出成为了诸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的风向标。毕竟,社保基金背负着老百姓的“养命钱”,其投资活动容不得丝毫的马虎。

社保基金在A股市场中成功抄底逃顶的事例并不鲜见,除了该基金投资更稳健之外。背后似乎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支撑着。今年前七个月股指反弹堪称强劲,市场参与者大都欲借行情向好继续扩大盈利,但8月份市场却出现暴跌。然而,8月17日深交所公布的数据却表明,7月份社保基金从深市净流出6.64亿元。社保基金再次扮演了“先知先觉”的角色,消息一公布,当天上证指数跳空低开,并连破3000点和2900点两个整数关口,大跌5.79%。

创业板无疑是今年下半年市场的焦点,特别是由于创业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创业板公司新股发行价格高企,更是吸引了市场的眼球。对于以如此之高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新股,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以及券商等机构投资者是否会参与网下申购,毫无疑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而首批10家公司的网上网下申购情况则表明,累计达7800多亿元的资金参与了申购,而投资者对不同公司的申购热情差别较大。发行市盈率较高的南方风机网上中签率1.1771%,超额认购倍数为85倍;较低的安科生物网上中签率为0.387%,超额认购倍数为258倍。

值得注意的是,10家公司中,社保基金参与网下申购达5家之多,动用资金高达近80亿元。其中,社保基金动用31.03亿元申购乐普医疗,动用35.21亿元申购神州泰岳,对于其网下发行分别只有820万股、632万股的数量来说,社保基金的网下申购可谓下了“血本”。不仅如此,由于这些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达55倍,远远高于中小板,并且由于还存在三个月的锁定期,而目前市场人气低迷,投资者缺乏信心,以巨资申购创业板新股,其中的风险显然不言而喻。因此,对于一向以稳健投资著称的社保基金也参与创业板“打新”,并且还是巨资“打新”,市场表示出更多的是质疑。

无独有偶,与社保基金巨资踊跃参与创业板“打新”不同,保险资金却是“零参与”。社保基金与保险资金常常同为市场走向的风向标,却在对待创业板“打新”问题上,表现得如此的“南辕北辙”,分歧非常大。

事实上,尽管保险资金是“零参与”,但包括QFII、基金等对创业板“打新”均有所涉足,首批10家公司新股发行中,社保基金与券商只不过是“打新”的主力罢了。此事实反过来说明,社保基金在当初参与询价问题上,更符合市场的“大众口味”,而保险资金或许出价过低,也可能是认为创业板风险太高而放弃了“打新”。

显然,社保基金询价时出高价已经传染到证券投资基金身上。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在首批10家公司询价过程中出价低,网下申购鲜有斩获。第二批创业板公司网下询价结果显示,证券投资基金取代社保基金成为网下“打新”主力,而为了获得有效申购,其更是不惜给出高价。如对爱尔眼科最高报价达43元/股,超过发行价近一倍,网塑科技、新宁物流、亿纬锂能、鼎汉技术等的最高报价者也均为证券投资基金。

社保基金该不该申购创业板,虽然目前市场的质疑较多,但也必须看到,当初推出中小板时,其发行市盈率不也普遍高于沪深主板吗?时至今日,深市中小板的发行市盈率、挂牌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仍然远远高于两地主板。

无论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投资于证券市场,能够获取收益才是硬道理。社保基金巨资“打新”结果到底如何,时间将会给出答案。因此,对于目前市场的质疑,我们不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视之。即使如此,笔者以为,对于普遍高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新股,社保基金在“打新”问题上还是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

猜你喜欢
保险资金市盈率新股
不妨以平常心来看待新股破发现象
新三板企业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更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措施将出台
我国创业板市场价值高估问题研究
新股破发是价值回归第一步
新股频频破发不正常
上市公司市盈率分析